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1版:头版 4下一版
第01版            头版
 

2015年2月3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与工商总局和解
不是淘宝最后的胜利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丁是钉

与工商总局和解不是淘宝最后的胜利

事不闹大没人管,这被看做是行政监管领域中的“中国特色”。尽管网购投诉量近年来呈几何级增长,但监管手段却始终没有实质性提升。淘宝和工商总局间的“口水战”终于把事情闹大了,电商售假终于迎来破局点。

最让淘宝受不了的显然是其被资本市场连续打击。

表面上看,是工商总局发布的数据导致阿里巴巴股价下跌,但真正造成这一恶果的其实正是淘宝自身。在“叫板”工商总局监管的同时,淘宝宣布即时成立由300人组成的“打假特战营”,其打假行动不可谓不迅速、不坚决。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这一次淘宝真的疼了。而此前,尽管淘宝一直因假货问题高居投诉“黑榜”的前列,阿里方面却始终没有像样的打假行动。为什么?因为那时是买到假货的消费者疼,而淘宝不疼,或者至少是疼得不够厉害。

淘宝自称“也是假货这个阶段性问题的受害者”。从现在来看,这个说法没有错。但在此前很长一段时间里,淘宝既是假货的受害者,也是假货的受益者。是包括售假者在内的淘宝店主,共同成就了淘宝的“繁荣”,庞大的交易规模也是阿里能够成就全球最大IPO的原因。

如果淘宝的假货问题都归咎于阿里,显然是不客观的。但说阿里对于打假没尽全力,却不会是冤枉的。工商总局在其官网挂出的《关于对阿里巴巴集团进行行政指导工作情况的白皮书》中,指出阿里系网络交易平台存在主体准入把关不严、对商品信息审查不力、销售行为管理混乱、信用评价存有缺陷、内部工作人员管控不严等5个方面问题。对这5个问题的存在,阿里方面是心知肚明,并且对于有些明显有能力控制的问题,也没有控制到位。

为什么?因为行政监管没有触动其利益。以至于淘宝错误地认为假货全是卖家的错,板子不应当打在自己头上。事实上,作为中国最大的电商平台,淘宝非但没有对行业生态的建设发挥积极的、正面的作用,相反,却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行业生态的恶化。

同样是平台市场,实体市场因为监管成熟(包括行政监管和消费者监管两个方面),同时为了消费者不用脚投票,在对商户卖假货的控制上就会采取一些积极的对策,比如先行赔付等。从2012年起,也有一些电商平台开始引入先行赔付规则。如果淘宝主动或者被强制实行先行赔付制度,其假货的比例至少会大幅度降低。

相比于实体店铺,对于电商假货的监管既有新难题,也有新的便利。比如淘宝既然可以通过大数据获得卖家的经营及信用情况,并利用这些数据为卖家发放贷款,那么也一定能够利用大数据追溯到假货的源头。这一优势是实体店铺难以做到的。如果说“超过十亿件商品的新经济平台”规模过大的问题,导致的内部监管难度的加大,淘宝完全可以制定规则,比如按地域或品类等条件对其进行实质或模拟拆分,缩小管理规模。之所以没有这样,原因就在于淘宝本身没有利益动力。

工商总局对于淘宝的监测数据或许会有不科学、不严谨的问题,但我们还是有必要为其拿最大电商平台“开刀”的监管行为点个赞。据中国质量万里行投诉部的数据显示,2014年收到来自全国各地消费者关于网络购物投诉量高达46882件,比2013年的13206例翻了近两番。而全球知名调查机构埃森哲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由于假货和体验不好等原因,“重返实体店”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如果电商还以创新为名逃避甚至是抗拒监管,那么早晚有一天,充斥着假货的电商平台一定会被消费者和时代所抛弃。

先于工商总局发布此次监测结果,民间对于淘宝的反对声音已经非常激烈,《淘宝不死,中国不富》、《反垄断不能忽略互联网霸权》等文章在网络上和微信平台上早已疯传。无论是“全球面临的结构性难题”也好,还是“传统的交易平台无法比拟”也好,在消费者开始用脚投票的时刻,所有的理由都是苍白无力的。从这个角度讲,工商总局的监管是对电商的一种爱护和保护。正像人们因为爱自己的孩子,才会去管教他,而不是放任自流一样。尽管,有时这种管教可能会过度,可能会不得法。

所以,阿里虽在这一轮较量中“略微胜出”,但即将到来的“3·15”仍将是它的一次挑战。(相关报道见第九版)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