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1版:中国企业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1版            中国企业评论
 

2015年1月20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包容的本质是包容不同,同时在不同中寻找相同。企业越有包容性,社会资源就越愿意向它集中,与它合作。如果彼此都能兼容并蓄,找到最大公约数,企业就会越做越大,越做越成功。

做企业需要包容宋志平企业观之五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宋志平

做企业需要包容

几年前,中国建材集团在湖南衡山开董事会。会议期间,我特别安排董事们到福严寺听大岳法师讲了一次禅。大岳法师用6个字概括了他对佛教的理解———知足、包容、感恩,其中“包容”两字对我的启发尤其大。后来,我给干部们发了星云大师和刘长乐的对话集《包容的智慧》,这本书的核心就是包容。

可以说,对包容这个词,我情有独钟。近些年,我在各个场合经常提及包容这个概念,还将自己的一本书命名为“包容的力量”,讲的就是做企业需要包容。崇尚包容,既源于经营管理企业的客观需要,也源于我的性格特点。

从性格上看,我是个中庸的人,主张待人宽厚、处事宽容。在这一点上,上小学时跟着祖母一起生活的经历对我影响很大。祖母出生在一个家道中落的大户人家,她通情达理,为人善良,愿意帮助他人,在街坊邻里中备受尊敬。那时邻居间经常互相借米借面,祖母每次还别人米面时,一定要多还。那时,也常有乞丐来我家门口讨饭,祖母总让我去拿些干粮给他们,她常跟我讲“好心有好报”的道理。跟着祖母一起生活了5年,我不记得她和谁红过脸,她的爱心和同情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后来插队时,我的房东是一户十分淳朴和善的农民,房东大娘对我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尽管插队生活很苦,但在他们的关心和帮助下,我一直都生活在一个人情温暖的小环境中。我在那里当过生产队长,记得派活时,也学着村里人对大家以“大伯、大叔”相称,很快就融入了他们的生活,和他们像一家人一样。

若干年过去了,当年插队的村子里还留有我当队长时的笑话:“志平当队长时,他让我们干活时不要交头接耳。”那时,我看到妇女摘棉花时总说话,怕这会影响工作效率。现在想起来,我也觉得好笑。

早年的这些经历对我包容性格的形成以及后来领导风格的养成,起了重要作用。包容,不仅是个人品德和内在修养的体现,也是做企业的经营理念。我一直主张“做企业需要包容”。

中国30多年改革开放的历程,既是社会价值观日趋多元化的过程,也是不同价值观冲突和协调的过程,还是社会整体包容性越来越强的过程。企业也是如此。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迁,企业的成长方式和设立的目标越来越体现出强烈的包容性:从最初只考虑投资者的利益,到后来满足投资者、客户和员工的利益,再到今天关注整个社会的利益以及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性。

换句话说,现在的企业已经不再以独立的、个体的身份存在,而是逐渐与多层面的关系相互交织、相互融合,其所作所为必须符合社会要求和公众利益。需要考虑和照顾的层面多了,企业的包容性也相应提升了。

怎么包容呢?其实就是兼容并蓄,融合各方所长,取最大公约数。这包含两层意思:

首先,包容的实质是包容不同,有时候还要包容缺点。如果大家都一样,就不需要谁去包容谁了。大家所处的位置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价值观不同、利益诉求不同,客观上还需要彼此关照、互相协作、达成共同目标,自然需要敞开胸怀、容纳不同。(下转第九版)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