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深耕年
需三点支撑
来源:中国企业报
新三板深耕年需三点支撑
2014年新三板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挂牌企业数量、融资金额、企业总市值都有了很大程度提升。新三板在制度建设层面同样让人欣喜,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做市商制度的正式落地。转眼间,新的一年已然来临,作为大扩容后的第一个年头,新三板市场迎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同时也会遇到诸多问题。在我看来,2013年是新三板发展元年,2014年是新三板开局之年,而2015年应该称为新三板深耕年,新三板深耕年需要三点支撑。制度建设是否更接地气?
回首2014年,新三板在多个方面实现了制度创新。5月19日新交易系统正式上线,8月25日,新三板最引起资本市场关注的做市商制度正式推出,做市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一项全新尝试,也是新三板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一项制度创新。随着做市商制度的引入,以及最近监管层提到的竞价交易、做市商扩围、投资者门槛降低、分层管理等政策的完善,新三板的流动性还将进一步得到提升。与此同时,优先股、中小企业私募债也呼之欲出。此外,新三板对注册制方面的探索也初见成果,为更多中小微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创造了条件。
最让人兴奋的还是,证监会不断强调“支持尚未盈利的互联网和高新技术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一年后到创业板上市”的态度。
概括来讲,2015年新三板政策大方向已经确定,会尽快出台一些政策的相应细则,抓紧落实才是关键。另外,制度的推出应该有主次之分,应该循序渐进,更应该接地气,满足挂牌企业最迫切的市场需求,这样一来新三板市场吸引力才会陡增,真正成为中国的纳斯达克。地方政府是否给力?
就目前情况来看,地方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挂牌补贴可谓水涨船高,一般都在百万量级,有的甚至达到200万元,这样一来就完全抵消了中小企业的挂牌费用,可以这样讲,有的中小企业不花一分钱就可以登陆新三板。对于中小企业来讲,这样就足够了吗?
新三板拟挂牌企业大多偏安一隅,作为它们的“直接上司”,地方政府的配套服务一定要及时跟上,政策倾斜程度应该不断加大,特别是在税收、财政等方面,应该有相应的鼓励措施,另外还应该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创新体制机制,创新金融产品、服务和贷款抵质押方式,扩大对新三板拟挂牌企业的贷款规模和比重,这样才能不断激发中小企业的挂牌热情。
更为重要的是,地方政府应该从精神上不断鼓励这些准备挂牌新三板的中小企业,把它们树立成行业标杆,多举行一些论坛、演讲,让企业主们深刻体会到,他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政府是它们最强大的后盾。“回头客”是否足够多?
目前新三板的挂牌企业达到1600家,在审企业600家左右,整个新三板市场已经初具规模。作为一个新兴的资本市场,中小企业对新三板的认识还远远不够。多数企业还把它与主板等交易所市场相混淆,有的企业甚至认为新三板就是地方的股权交易市场,这种情况比比皆是,广大中小企业主对新三板的完全认知还尚需时日。
作为中国真正的创业板,定位于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资本市场,新三板要走的路还很长。2014年随着新三板政策的逐渐放开,新增加的1000多家企业可谓都是先知先觉,充分认识到了新三板挂牌的重要性,成为了中国1400万中小企业中的先行者。按照监管层对于新三板的预期,未来5年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要超过10000家。可新三板的“回头客”真会那么多吗?新三板如何延续火热势头?热闹过后,还有多少企业会“嫁给”新三板?新三板深耕年,这样的问题确实应该冷静地思考一下。
中小企业挂牌新三板,是一个新的起点,更是一种归宿。正如姜文电影《一步之遥》里的那句台词,哪里有你,哪里就是家。
(作者系新三板英雄会创始人、北京科创企业投融资联盟秘书长、三板汇投资公司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