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4版:人文生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4版            人文生活
 

2015年1月13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何止于米,相期于茶
互联网时代的图书家园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江雪

何止于米,相期于茶互联网时代的图书家园

王利博制图

台湾企业家坚持几十年办“24小时诚品书店”的新闻传遍了世界有华人的国家、地区、城市、小镇。当记者2014年冬天到台北、台中、高雄去“品读”这个书店时,意外的是,一位年轻员工说:“听说北京、上海、杭州也有了很多企业家捐建的图书馆,我们也希望有一天去看看啊。”

事实上,修建一座图书馆,在很多企业家心中,不亚于修建一座教堂。

一本一本书垒砌的

精神家园

2014年4月的江苏镇江,常常是雾蒙蒙的天气。

中贸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谈世平、总经理管红兰,江苏宝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启友又凑到一起,说起了贵州老区遵义龙溪中学、大乌江小学“1800多个孩子们眼神中放射出的渴望光芒”。

早有“爱心人士”之称的企业家们拍板:“捐助111.5万元,给孩子们建一个图书馆,名字就叫‘镇江爱心图书馆’”。

孩子们盼望着“镇江爱心图书馆”的建成,就像盼望着在外地打工的父母过年回家一样的幸福。而这样的消息,也促使那些心怀梦想,希望给孩子、村民、小区人办图书馆的企业家快速行动。

2014年的某个日子,当李克强总理在杭州的一个书店走过,被老板喊住“进来看看吧”时,一个家住良渚文化村的年轻创业者就跟在总理的身后。当晚,他在微信圈里写道:书籍,永远那么光彩。

很多听说了“村民图书馆”的地产企业家难以想到,在一个掩映在竹林中的小小村民图书馆里,当“北岛的专题诗歌讲座”定下时间后,消息传遍世界,以至于“座谈会”不得不搬到“村里的中学”举办。

是的,这是为情怀而建设的“小城堡”。在万科杭州良渚文化村,村民出版的书与万科老板王石、日本设计师、企业家的书摆在一起,形成了一道又一道书墙,凸显了奇特的魅力。

北岛、梁文道坦言,这也是人生中,第一次被“村图书馆”邀请讲课。他们说,也特别想“闻一闻这个图书馆的味道”。

人文地标,就是果报

当梁文道讲着“良渚文化村的名望,不仅仅在于日本设计师设计的艺术中心、良渚历史博物馆,更在于有一个企业帮助建设的全国唯一一个村民图书馆”时,那位从英国归来的万科物业员工、志愿馆长写道:“这是我心中最美的图书馆。村民公约精神已发芽。13568本书,就是果报。”

同样,在设计大师眼中的“豪气英雄”、捐献3000万元给母校建设图书馆的互联网企业家陈一丹也是一说话就离不开“人生主题”:如此匆匆,我们追求什么呢?赚钱为什么?

对陈一丹来说,人生是追求内心深处的安定,是发自内心的持续的绵绵不绝的喜悦,是面对纷纷扰扰内心的平和。

一座崭新的现代化图书馆将在美丽的武汉市黄家湖畔破茧而出。认为“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的灵魂,而图书馆始终在塑造和传承着大学的精神”的陈一丹,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举办的首届毕业典礼上说:“大学校园也是互联网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互联网的人文精神与优秀的大学精神可谓一脉相承。”

这个图书馆,成为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的人文新地标。

也是出于对净土的追随,2014年秋天,天问文化传播机构董事长潘洗尘决心把大理山水间小区的“读诗吧”更名为“天问读诗书院”。“大半生财富用来建设一个特别的书院,让驻足的游客找到一个角落,安放疲倦的灵魂。”他从容地笑着。

良渚村的村民们后来才知道,2013年,当“文化概念浸入骨髓”的王石带着新梦想和一位日本著名的企业家来文化小村镇谈合作时,听到了村民呼声,于是决定拿出最好的一座艺术建筑当图书馆。

而企业家心中没有那个地标,是听不到呼声的。“那些日子,乡下村民为了筹备自己的民间图书馆,每家服装店、饭店、药店的门前都放着一个捐赠图书的专业箱子。那是孩子们心中一辈子也忘记不了的一道文化风景。”

一个周末的傍晚,记者采访了图书馆里一位志愿者。站在菊色的灯光下,他望着窗外的竹子烟雨说:“吃饭后村里的孩子们该来了,这是他们最爱的地方。”

不远处小雨湖畔那座300年的寺院,传来诵经声。

银行家与企业主

“合成一个心愿”

“我想建造一个图书馆,一个星期的时间,由企业家们亲自建成,可能吗?”

2014年9月的一天,一位媒体人在微信上写道。她还说,这是华夏之星的一位项目负责人遇见她时问她的。

当夜,圈里为“华夏之星”的星星之火点赞的颇多。

2014年11月1日,作为图书馆设计师的中国美术学院建筑系的老师钱晨表示:“自己第一次听到这个想法,也觉得有一点疯狂,几十个临时上岗的企业家去身体力行地盖房子嘛?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那个时间,恰好华夏银行和中国中小企业协会联合发起的“华夏之星”正筹备“华夏之星中小企业菁英训练营”,而“每一次都能想出新鲜花招,把企业家变成苦行僧”的员工们似乎感受了企业家们的态度:“再来点大风暴吧。”

当“华夏之星中小企业菁英训练营”拉开帷幕的日子,29个被召集来的中小企业主们与华夏银行的项目团队已经从梦想走向现实开始“抢时间建造图书馆”。

参与建设的企业家们知道了中国美院的设计师钱晨和林畅雄,挥挥手就“免了10万元设计费”后,再也不用向员工们反复强调“这是一次洗礼和体验,而不是一次愉快的玩耍”了。

细心者发现,29名来自12个省份、从600余位企业家中选拔产生的中小企业主的年龄贯穿50后到80后。

银行家们清楚,目前的环境下,难以找到企业主愿意拿出时间建设图书馆。但是,“所有人,必须一以贯之地坚持下来,有始有终”。在他们眼里,这是一个绝无仅有的“实现建筑师、银行家、企业家、乡村教育共同情怀的项目。企业家都表示捐钱不是大事,但是不参与,就没有机会了解、理解、认同华夏的理念。”

文化的拷问,并不是风花雪月。

银行家们也试图通过更加有文化力量的培训,影响更多供货商企业主。“因为,大多数中小企业主距离受尊敬的企业家较为遥远。这时如果能找一个机会,放空一下自己,就会发现其实自己真的很渺小,要学的东西还很多,要走的路还很长。”

那个夏天,“校长、老师们每天都开着小摩托车,到山外的邮局去取一万两千多册少儿书籍”的画面,让29名参与者强烈地感受到了“金融家们设计的精神高度以及社会责任感”的文化指向。

华夏之星项目负责人表示:“我们给企业家的一句话就是:何止于米,相期以茶。”

情怀,不仅仅是浪漫的代名词,更是泰山般的责任。因为有情怀,德国的很多中小企业成为全球性的隐形霸主。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