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0版:汽车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0版            汽车
 

2015年1月13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文德恩教授认为,上海大众汽车30年来不仅在产销数量上取得了优异的表现,而且在环保、科技、教育等各个领域都对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在致辞中表示,30年来,上海大众汽车成为国内保有量最大的轿车生产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营业绩和社会效益。

上海大众汽车与卓越同行

来源:中国企业报  

上海大众汽车与卓越同行

2014年10月27日,上海大众汽车三十年庆典在上海安亭举行。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文德恩教授、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成员、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总裁兼CEO海兹曼教授、上汽集团总裁陈志鑫、上海大众汽车总经理陈贤章等领导出席活动,与现场中外员工代表、经销商和供应商合作伙伴们共同为上海大众汽车30年庆典送上祝福。

庆典现场呈现了上海大众汽车30年发展的点滴。自1984年10月上海大众汽车合营合同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署起,大众汽车集团与上汽集团走出了一条合作共赢的发展之路,股东双方对上海大众汽车30年来的发展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

勇于尝试,

见证中国轿车合资历程

作为国内历史最悠久的轿车合资企业之一,上海大众汽车亲历并见证了中国轿车合资合作的发展历程,在生产布局、产品研发、质量控制、营销服务、社会责任等方面都实现了持续的发展,形成了卓越的体系竞争力。

经过30年的滚动发展,上海大众汽车立足上海安亭,并先后在南京、仪征、宁波、乌鲁木齐、长沙等城市建立了生产基地,为企业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上海大众汽车生产与销售的产品包括大众及斯柯达双品牌20余款车型,构建起覆盖A0级、A级、B级以及SUV、MPV的产品谱系。

在产品研发方面,经过30年的发展,上海大众汽车走出了一条从引进吸收、联合开发到自主研发的道路,不仅培养出了一支高素质的研发队伍,同时建立起功能完善、具备国际水准的技术开发中心。2012年,上海大众汽车技术中心荣获“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称号,这也是国家对企业创新能力与创新业绩的充分肯定。上海大众汽车的研发实力在旗下产品中得到展现。2007年,上海大众汽车与大众汽车集团签署了开发全新一代中高级轿车的联合声明,这款车正是在2011年成功上市的新帕萨特。这也是中国轿车企业首次直接参与基于全球性视野的全新一代产品开发,企业的研发工作正逐步融入大众汽车集团全球开发体系。此外,上海大众汽车首款自主设计研发的产品朗逸也得到了市场的高度认可。在朗逸基础上,上海大众汽车逐步形成了由朗逸、朗行、朗境等产品组成的Lavida家族。2013年,Lavida家族整体销量突破43万辆。2014年至今,Lavida家族的月均销量更是突破4.2万辆。

视质量为生命,

形成完善服务网络

在质量控制方面,上海大众汽车始终将“质量是上海大众的生命”贯穿于产品开发、生产、销售、服务整个业务链,并延伸到供应商伙伴体系。2014年10月,凭借在质量控制和绩效管理上的突出表现,上海大众汽车荣膺全国质量奖。此外,上海大众汽车也多次荣获上海市质量金奖,并获得2011年度上海市质量领域的最高荣誉“上海市市长质量奖”。

在营销服务方面,上海大众汽车已在全国建立了1400多家的大众和斯柯达品牌营销网点,形成了目前国内布点最多、覆盖最广、体系最完善的营销服务网络。2014年前三季度,上海大众汽车累计销售1348532辆,同比增长15.9%。在近日公布的中国汽车用户满意度测评CACSI中,上海大众汽车多款车型分列细分市场用户满意度第一;其中,大众品牌更是摘得合资品牌售后服务满意度桂冠。

秉承造车育人,

承担社会责任

在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上海大众汽车秉承“造车育人”的理念,构建起完善的人力资源体系,连续8年荣膺由荷兰CRF机构认证的“中国杰出雇主”奖项。此外,上海大众汽车也广泛参与社会公益事业,30年来在救灾、扶贫、教育、体育、卫生等领域已累计向社会公益款项捐助超过4.3亿元,先后多次荣获“中国最佳企业公民”、“年度杰出企业”、“最受尊敬企业”等奖项。

站在30年的崭新起点上,上海大众汽车将继续与卓越同行,不断丰富产品线,稳步推进新产品和新技术方面的探索,持续加强品牌建设,进一步提升用户满意度。正如上海大众汽车总经理陈贤章所说,未来,上海大众汽车将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全体员工的努力拼搏,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