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7版:区域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7版            区域经济
 

2015年1月6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灵璧文化兴县的新型城镇样本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吴明张晓梅张骅

灵璧文化兴县的新型城镇样本

图为灵璧县城新区刚刚通车的双向六车道凤凰山隧道

2014年12月25日上午9时,位于安徽省北部灵璧县凤凰山隧道迎来了早晨第一批游客,来自本县韦集镇的70多岁农民王大爷告诉记者,以前来一次县城要绕行40多分钟,现在到此畅通无阻,一路行来仅需几分钟,隧道给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方便。据了解,在灵璧县像这样投资数亿、数十亿元改变灵璧发展格局的大项目还有很多。那么,对于一个年财政不及10亿元的县财政来说,发展的钱来自哪里?

文化:是最大

也是最有活力财富

说灵璧县发展就不得不说宿州市政协副主席、灵璧县现任县委书记唐庆明。2009年,唐庆明就任之初,就为发展的钱从哪儿来发愁。作为实干派的他深知,等、靠、要并非长久之道、发展之策。通过一年多调研他发现,灵璧最大的财富是用之不竭、取之不尽的文化,如何将文化变为撬动灵璧发展的魔杖,才是全县上下谋定的大事。

灵璧享有奇石、虞姬、钟馗画,一奇一美一神,“灵璧三宝甲天下”之美誉。灵璧石被清朝乾隆帝御封为“天下第一石”,名列四大奇石之首。乾隆皇帝对灵璧石情有独钟,用御笔题写了“天下第一石”。

十面埋伏、四面楚歌的垓下之战古战场就在灵璧,霸王别姬的故事成了灵璧县文化的又一核心。垓下之战不仅是虞姬文化的一个缩影,同时也是楚文化和汉文化的连接地。这里离徐州60公里,是楚文化和汉文化的发祥地和交汇地,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钟馗是我国一个很重要的文化符号,他的家乡也在灵璧。传说钟馗能镇宅、驱邪,代表着正义,钟馗打鬼中的很多故事流传至今。时至今日,灵璧县有很多人姓钟,还有一个更为独特的现象,就是很多人长得像钟馗,双眼皮,大眼睛,大胡须,一脸的正气相。

唐庆明说,这些才是灵璧县的发展之源,如何将文化资源转化为城镇的发展动力,还必须将这些散落的珍珠连成串,形成片,变成看得到,听得见,摸得着的活文化,那就是要有好的规划,建设让人叹服的精品工程。

规划:把文化等

优质资源扩进城中

记者从一份灵璧县新旧规划图的对比中发现,新图标明县城规划面积是原来的数十倍,按规划政务区是县城的中心地带,而那里恰恰是旧城区的边际线。而灵璧的规划完全是综合考虑了全县的优势资源和发展远景,营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好环境。

2009年底,灵璧县将原“双25”城市规划修编提升为“双50”城市规划。从2010年开始,利用一年半时间,聘请德国G&P公司、英国英创公司和南京东南大学设计院三家国内外一流的规划设计公司,对灵璧的政务新区、滨河新区和北部工业新区进行规划设计,从九套方案中优选、对比、整合,形成了“双50”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80平方公里城市形象设计。

规划重点体现了文化与景区的呼应,用文化提升景区品位,用景区策应城镇发展,一个景区形成一个城镇部落,带动一片产业跟进。通过“显山、露水、透绿”的城市建设理念和“东进、南扩、西连、北展”的城市空间发展构想,将优质资源扩进了新城规划中。

灵璧县以城市规划为龙头,园区、旅游文化、工业产业、现代农业等发展规划与之相配套,系统制定“2465”工业振兴计划、“1521”园区扩张规划、“4268”现代农业提升工程、“1669”农业产业化推进工程、“1231”城市发展战略、“131”旅游文化工程和“123”文化品牌工程,形成既有文化内涵,又有产业支撑,更具建筑特色的规划体系。去年,县“两会”审议表决通过,进一步增强了规划实施的法定性、严肃性、强制性和连续性。

生财:用文化

激活环境引入投资者

无论是景区、景点建设,还是道路设施、市政工程,灵璧县都坚持建精品工程、铸传世之作的原则,高标准严要求出精品。通过精品来提高文化品位,打造城镇整体形象。

如按照“乔灌树花草立体种植、四季常绿、五彩缤纷”的理念建设的高速连接线生态大道,按照自然、节能、生态、环保要求建设的凤凰山阳光隧道,按照4A级景区标准、汉代特色建设的虞姬文化园,按照4A级景区标准、江南园林和徽派特色建设的奇石文化园,按照5A级景区标准、唐代风格建设的钟馗文化园,按照4A级景区标准,省内一流、国内领先建设的现代农业博览园等均受到广泛好评。

在做好软硬件基础建设的同时,灵璧县本着经营城市的理念,用足盘活土地资本,经营城市取得显著成效。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采用“1+7”模式,组建城投、交投、旅投等投资公司,积极引导金融资本和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建设,收到良好效果。投资30多亿元开工建设了城市二环路、三环路、凤凰山隧道、凤凰山大桥、龙车山大桥、虞美人大桥、高速公路连接线、灵宿快速通道等一大批惠民生、管长远的基础设施工程,实现了揽山入怀、纳河入城、引水入城的目标,迅速拉开了城市框架,加速了城市化进程,建成区面积由2平方公里扩大到20平方公里,形成了“一体两翼、三区互动、组团发展、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的格局。

灵璧县善从土地挖财,精心做好土地整理、复垦、置换和空心村整治,有效地解决了城市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土地指标限制和资金不足等问题。2014年1—8月份仅土地出让收入达到7亿元,预计全年可超过10亿元。

唐庆明在2014年12月19日接受中央媒体驻皖记者集体采访时说,土地置换资金只能作为发展的杠杆,真正来参与建设发展的还是靠社会资本,要想让社会资本进得来、留得住,关键是要让投资者感到有保障、能挣钱。目前,随着城市环境的提升和多项旅游文化精品的建成开放,土地升值明显加快,吸引了更多的社会资本走进灵璧。灵璧现代农业博览园、钟灵文化广场、奇石文化园、渔沟磬云山国家地质公园等文化景区均有社会资本介入。

五年的不懈努力,积累了推动改革发展的宝贵财富和成功经验,坚定了灵璧人的思路自信、发展自信、方向自信和工作自信,更为重要的是旅游精品文化产业的成片建设拓展,正在推动灵璧县域经济的转型升级。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