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1版:人文生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1版            人文生活
 

2015年1月6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太平轮”承载的中国船业历史记忆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江雪

“太平轮”承载的中国船业历史记忆

王利博制图

时代真是变了,一个剧本居然要100万美元。

但是,吴宇森宁愿去回忆“那个已经永远逝去了的时代”。“情怀”二字对于他来说,与当年“金源利”号船主张翰庭救出400多个乘客一样,源自于绝对的“生命敬仰”。

正是60多年前“太平轮”的凄美故事,戳中病痛的肉体及灵魂,唤醒了《赤壁》之后的吴宇森,从国际商业化回归价值观。结果是,投资达4亿元的《太平轮》以其电影艺术的本质,表达船主的大爱、船员的大善以及对失散灵魂的敬重。“太平轮”海难重创中国船业

2014年的最后一个月,中国船业、保险、船家的记忆被吴宇森导演的《太平轮》触痛。

船业公司记录:那条船上,员工124名。拿着票上船的508人,没拿到票,通过各种途径强行登船的300多人。当同时载有数百吨物资、目的地是台湾基隆港的“太平号”行驶到舟山群岛海域时,与北上的“建元轮”发生撞击。

包括国民党辽宁省主席徐箴全家、监察院监察委员邱仰浚全家、袁世凯之孙袁家艺、琼崖守备司令部中将司令王毅、国立音乐学院院长吴伯超、《东南日报》社长陆淑影夫妇、蒋经国助手俞季虞等近千名乘客,半小时的时间沉没在了冰冷的海水中。

罹难,被称为是东方“泰坦尼克事件”。

而事实也正如《那些被太平轮改变一生的人们》写的那样,“在1949年200万人溃退到台湾的过程中,‘太平轮’的悲剧只是其中一个小插曲”。1948年12月3日下午,一艘从上海开往宁波的轮船在吴淞口爆炸,遇难者有数千人;“太平轮”沉没5天,“祥兴轮”与一艘葡萄牙货船相撞,葡萄牙船沉没。

星云大师弘法50年纪念影像专辑《云水三千》中记载:法师突然告诉我去台湾。临危受命后,连夜赶到港口,因为时间匆促,来不及搭上那班轮船,而幸免一劫。

当时还是青年的星云大师想不到,“太平轮”遇难当晚,300多支火把包围了中联公司总经理周曹裔的家。愤怒的家属捣烂了周曹裔家中所有家具、摆设以及公司办公室;没有能力处理“灾难”的其他股东吓跑了;上海华泰保险公司立刻“宣布倒闭”。

1950年,辗转来到香港再到台湾定居的周家,依稀记得当年《大公报》对“太平轮失事”提出的诸多质问。台湾知名主持人蔡康永也在《我家的铁达尼号》中写道:“爸爸在上海开的一家轮船公司,最有名的一艘叫做‘太平轮’,在战乱时代,命运之神似乎背负着自己也无法控制的戾气”。

中国船业生意与行业发展受到重创。“金源利”号船主张翰庭与453条人命

上海解放,审理后的“太平轮”惨案无疾而终。但是,所有证词、文件多半保存在上海档案馆。

2005年,档案馆迎来一位拍摄纪录片的台湾女记者张典婉。档案员对她讲,提起古今中外的海难史,除“太平轮”外还有“江亚轮”海难。“江亚轮”海难的故事中,最令人敬佩的是另一艘船的船主张翰庭。

这让被痛苦记忆折磨半生、决定开始搜寻这艘船的张典婉等人颇受震惊。那个时刻,中国浙东海事民俗博物馆里,“江亚轮”已经成为“东方红8号”,当年“金源利”号船主张翰庭救起453人的“事迹”渐渐被上海人淡忘。

张典婉寻找的是“太平轮”;浙东海事展出的是“金源利”。

而有一种疼痛,叫唤醒。

事实上,1948年12月11日才获得“全口岸航行特权”的“金源利”,与宁波中联公司拥有的“太平轮”商务船有着不一样的“商业使命”。作家林海音在《基隆登岸》未完稿中写道:“1948年9月28日至10月26日间,临时为国民党军队征用当做补给船出名的‘太平轮’,一票难求。黄牛票常常一抢而空,客满与超载成了常态。”

台湾“中央研究院”在其所编《中华民国史事日志》也记载:“招商局‘江亚轮’在吴淞口北炸沉,旅客三千余人遇难。”而轻易不出海的船老板张翰庭正是与货主谈判完后,搭乘自家“金源利”机帆船返回温岭、过吴淞口白龙港时,赶上“江亚轮”遭遇“灭顶之灾”。

老板张翰庭当机立断救人:“谁敢打捞水面浮物,定予解雇……”

救出453人离开海难现场时,张翰庭又关照电报员,代“江亚轮”向过往船只发出求救讯号,为留在船上的难民们做了最后一件好事。

幸运的是,招商局打捞“江亚轮”的情形被拍摄下来成为了极其珍贵的影像资料:招商局茂利轮、中国渔业公司华孚1号、2号渔轮、机帆船、“金源利”号再次登陆上海时,上海一些企业和市民自发地捐赠金钱、衣物给张翰庭,都被张翰庭赠给上海普善山庄。承载历史记忆的“东方红8号”

电影里没有张翰庭,但是,历史记录了他的光荣。

1956年,打捞出的“江亚轮”遵照船舶工业管理局的指令,由江南造船厂同上海海运管理局签订恢复性大修理工程条款。3年后,当“通体被漆成了亮丽的乳白色,船上满载当年罹难旅客的家属和上海各界代表400余人的‘江亚轮’出现在张灯结彩的十六铺码头”时,上海人再次见证了“江亚轮”为祖国航运事业服务的历史。

又是一个6年,改名为“东方红8号”的“江亚轮”退役,停泊在武汉港月亮湾码头。

意想不到的是,浑身伤痕记忆的“东方红8号”,以火灾的痛苦,呼应了“文革时期张翰庭的悲剧命运”,只留下那只原“江亚轮”上、印证特大海难的唯一历史实物“木质舵轮”。

当吴宇森以《太平轮》这部电影诉说着爱情、情爱,风尘、风月时,一只演绎中国船业60年风雨雷电、沧桑事变的“木质舵轮”,静静地躺在浙东海事民俗博物馆。

海的涛声,似乎是久远的梦。

如今的基隆港,依然充斥着紧张和忙碌。而50年前中联公司“被扣押在台湾高雄的两艘船”早已腐烂成泥。

中国船业,如何记忆这段苦难的历史?

2003年11月30日,当年的“幸存者”第六次相聚。

《宁波晚报》刊登了《江亚轮幸存者55年后再相会》一文,表达幸存者们的3个愿望:一、联系更多的幸存者;二、见到恩人,“金源利”船主张翰庭后人;三、设立“江亚轮”海难事件纪念碑。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