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5版:产业公司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5版            产业公司
 

2015年1月6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土服装品牌异军突起
Orin-V吾衣坊获巨额融资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陈芳

本土服装品牌异军突起Orin-V吾衣坊获巨额融资

“我们更喜欢说自己在贩卖的不仅是服装,也是一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一种更现代的美学。”———Orin-V吾衣坊创始人兼总裁张炳良

近日,国民服装品牌Orin-V吾衣坊拿到了中金投资的数亿元融资。在成立至今的短短9个月时间里,开店20家并成功融资数亿元,如此快速的成长速度使这个新生品牌在当下国内服装行业普遍低迷的环境下异军突起。

SPA模式:

将生产与销售连接

探究目前国内服装行业现状,传统服装行业受常年积弊的影响,加之国内外新模式、新产品的出现和冲击,正在面临严峻的总体产能过剩、同质化商品竞争、市场需求放缓、发展模式满足不了市场变化等危机和挑战。行业内由于创新力缺乏,以及消费者需求洞察不足而逐渐丧失竞争力的企业大量存在。

日本UNIQLO、西班牙ZARA、瑞典H&M和美国GAP等品牌凭借“SPA模式”在中国“攻城略地”,使得“SPA”这个词汇直接引起众多企业决策者的高度关注———“将生产与销售直接连接,也就是将‘顾客’与‘零售商’直接相连的商业模式”,使这些出身、文化背景不同,却成长为相似面孔的“快时尚”品牌,在这一场抢滩潮里快速奔跑,并打乱了行业的固有格局。

改良版:

从卖服装到卖生活方式

“SPA模式”在商业上的成功以及模式本身的优越性吸引了众多国内品牌对其的高仿、复制,然而事实上,由于自身供应链和品牌影响力弱,国内“快时尚”品牌在竞争上处于劣势;受制于国外品牌的定价限制,价格优势不高;此外,通过降低成本的方式来竞争、在工厂方面则缺少议价能力、难以做到应季生产等原因,同样制约着国内“快时尚”品牌的发展。也正因为如此,Orin-V吾衣坊在这个特殊时期对“SPA模式”实现成功尝试,使它被冠以“中国第一家落实SPA模式的国民服饰品牌”。

想要做“快时尚”的领导者而非追逐者———回归自己品牌的灵魂,做到与众不同,这些都考验着领导者的各方面能力与素质。Orin-V吾衣坊创始人兼总裁张炳良,在零售连锁经营领域已经有20年经验,对于消费者日新月异的消费期许他有着自己的理解。对于此次快速融资,张炳良表示:“对于今后团队搭建以及品牌未来发展计划,都能提供更有利保障。”关于这个本土化“快时尚”品牌未来的发展前景,在2016年止的战略市场分布上,就可以看出张炳良的野心和自信。张炳良称:“到2018年,我们希望可以达成年销售额100亿的目标。”对于未来的发展步骤,在他心里早已有十分明确的数字尺度。

张炳良对于当下趋势有着自己精准的把握:“我们身处服装行业,但我们更喜欢说自己在贩卖的不仅是服装,也是一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一种更现代的美学。”在Orin-V吾衣坊里,找不到黑色皮质紧身裤、透视网纱贴身衣,卖的是简约、直接、百搭的大众服装,回归生活最“舒适”的本质。“基础款”占据很大一部分比例,男装、女装、童装、配饰都可以在这里实现“一站式购买”,大众化服装与生活美学互相渗透。

差异化:

稳扎三四线市场

传统的服装品牌从T台上发布潮流,延续出产品,到各专卖店、专柜上货,一般都需要好几个月时间,高档品牌甚至需要半年,如此漫长的路程已跟不上“快时尚市场”的需求。新品速度快、平价和紧跟时尚潮流等“快时尚”特点也已经成为中国服装市场的发展趋势。UNIQLO、ZARA、H&M和GAP在国内市场的成功对于国内的时尚品牌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一大批品牌例如美邦、森马等纷纷转变形态,对“SPA模式”进行尝试。Orin-V吾衣坊并非打破传统服装企业“玩法”的第一人,但以目前的发展势头来看,它可能是国内最快最成功落实“SPA模式”的品牌。在“SPA模式”的支撑下,实现在极短时间内将产品概念转化成为消费品,实现供应链短、量化价低、系统地运用VMD以及灵活的价格体系。

据数据统计,在UNIQLO优衣库260多家店铺中,有超过100家分布在北上广深这四个主要城市。其他“快时尚”品牌———ZARA、H&M和GAP等也都将市场布局首先瞄准中国一、二线城市,在这些兵家必争之地,想要与其竞争并取得显著成绩并不容易。

也为了避免由于战略和布局的失误而导致类似麦考林、mango曾在温州等二线城市遭拒,最终尴尬退场的情况发生。在目前,像Orin-V吾衣坊这样扎根最基础的中国三、四线市场,利用低成本、低价格、高品质、稳扎稳打,将是成为其品牌建立牢固根基的重要机会。实际上,通过这个策略,Orin-V吾衣坊目前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用户与粉丝,在社交媒体以及互联网平台上,获得大众好评不断。

市场是检验商业行为的最终标准,Orin-V吾衣坊的发展势头相当强劲,商业潜力正在不断被挖掘出来。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