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7版:鼎新·新业态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7版            鼎新·新业态
 

2015年1月6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手托着金融机构,一手托着用户,将二者中优质的产品相互匹配,经营者将这个过程称作“摄合”。“摄合”可以不断地创造新的产品、满足用户新的需求。

“密码配对”淘金别样金融生态

91金融创始人吴文雄: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郭奎涛

91金融创始人吴文雄:“密码配对”淘金别样金融生态

吴文雄

在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大背景下,中国多数行业都面临着很大压力,互联网金融却是“野蛮”增长的一支;而在百花齐放的互联网金融公司中,相比绝大多数单一业务模式,91金融又因其生态模式成为了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例外。

《中国企业报》:91金融的业务包括91贷款、91旺财、91金融超市等,业务拓展的思路及其背后的商业模式是怎么样的?

吴文雄:互联网金融有很多模式,我们的产品线也比较多,最核心的还是金融信息摄合和金融交易摄合。金融机构与用户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无法有效地进行配对,我们就打造了一个金融信息摄合平台———91金融超市,这是2011年成立到2013年在做的事情,跟银行、券商、保险等金融机构合作,选择其中优质的产品,匹配给用户。

我们在打造一个生态,里面的资金来源于需要理财的投资人和企业,资金的落地则需要贷款的融资人和企业,整个过程则是在传统金融交易模式下完成的。这个生态未来会沉淀越来越多的金融数据,第三阶段,就是基于大数据的金融信息和交易摄合。

《中国企业报》:创新性金融相比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双方又有着怎么样的竞合关系?

吴文雄:传统金融机构可以分为两种,银行业和非银行业,银行是一个吸储、放贷的过程,是一个顶点,钱经过各类非银行机构最终流入银行,这种产业链模式下,资金的成本越来越高。而生态模式下,接入了很多金融机构,每个节点之间可以直接交易,不像过去那样需要经过多个中介,提高效率必定会降低成本。

我们一直在跟金融机构合作,在信息摄合环节,把它们的优质产品拿过来对接用户。在交易环节,双方的合作还会进一步深化,因为金融机构现有的产品满足不了需求,这就需要我们在产品设计环节更多的合作,包括跟海通证券、民生银行等,都在合作定制金融产品。

《中国企业报》:相比P2P等其它互联金融平台,91金融在模式上又有哪些创新之处,在行业格局中91金融有着什么样的规划?

吴文雄:生态模式下,每个节点可以直接相互合作,来自保险产品的用户同样会有理财需求,一个理财用户未来还可能要贷款,这样会使得用户价值很高,而单一业务未来会存在很大的运营成本和推广成本,而且数据沉淀的价值不大,比如说P2P平台,沉淀之后还只是为了放贷而已,我们有了保险、有了理财,这些数据可以相互交错开发。这就是说,生态模式的情况下,平台的可扩展性很强,成本很低,利润可以相互依托。

我们现在是每年百分之三百到四百的增长速度,完成了1700亿元的交易量,有300多万用户,而且还在准备上市,在行业来讲发展速度还是比较快的,我们是一个纯内资的公司,目前已进入上市辅导阶段,争取在2016年于创业板上市。

《中国企业报》:商业模式的创新总会与现有格局产生冲突,对已有监管的冲击尤其敏感,91金融如何看待以后的政策环境?

吴文雄:整体来看,政策层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还是比较支持的,对于行业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采取了包容的态度。监管文件目前已经在研究过程中,出台之后,相信会进一步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不过短期内监管层面建立完善的互联网金融监管方案还是不太现实,我们还在通过金融机构的合作解决资质的问题,比如与海通证券的战略合作,将会为91金融在证券业务的发展奠定基础,包括与信托、资管公司等都进行合作。

《中国企业报》:2015年开始中国GDP增速放缓,91金融如何看待大环境对行业和公司带来的影响,商业模式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

吴文雄:经济周期和行业环境的变化的影响应该不大,我们是基于现有金融市场的业务,不是做新的资产创新,基于现有金融市场的信息摄合。在交易摄合方面,比如说91旺财,我们采取的是房贷抵押,预计在北上广这些一线城市,三到五年内不会出现房价大幅下滑现象,因此资产还是比较安全的。

相信中国未来会进入一个消费金融的时代,包括理财、保险、信贷等,会是很重要的一块,目前是个机遇期,大增长的时期。我们预计2015年还能延续年增长300%到400%之间的比例,预计2015年的交易额会有5000亿元,这不是很高的目标。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