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15:由“官本位”
向“企业本位”转换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丁是钉
中国2015:由“官本位”向“企业本位”转换
2015年会是什么样子?人们充满憧憬、期盼、希望,同时也有焦虑、迷茫和担忧。除却每个人所独有的个性化问题之外,国家的经济前景显然是最具共性的关注点。除了会继续延续2014年减速态势外,由“官本位”向“企业本位”转换,将是2015年经济发展中与以往最大的不同。
“官本位”既是数千年文化传统的延续,也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现象。具体表现在政府拥有更多的资源;政府主导和过多干预经济;政府通过审批决定微观事物;企业家要通过和官员搞好关系获取更多资源;国有企业比民营企业有更强的、低成本获取资源的能力;人才更倾向于向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集中。“官本位”的经济特点,严重妨碍了资源的市场化配置,降低了资源配置的效率及优化程度,造成了资源和能量的极大浪费,破坏了市场公平原则,窒息了经济的活力。
简政放权,把过多聚集在政府手中的权力归还于市场,是由“官本位”经济向“企业本位”经济形态转换的基础性条件。时至岁末,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的第八次会议指出,2014年领导小组确定的80个重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此外中央有关部门还完成了108个改革任务,共出台370条改革成果。从财税体制、央企薪酬改革,到农村土地制度、上海自贸区经验推广、户籍制度改革,深改小组“啃”的全是经济社会领域中多年未解的硬骨头。
对于2015年,深改小组提出的目标是制定一些起标志性、关联性作用的改革举措,加强对跨区域跨部门重大改革事项协调,一鼓作气、势如破竹地把改革难点攻克下来。对已出台的具有重大结构支撑作用的改革,要抓紧出台细化实施方案,坚决消除“中梗阻”、“肠梗阻”。
这些基础性、制度性问题的总体性解决,为实现由“官本位”向“企业本位”的切换,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生态环境。特别是依法治国理念的提出和落实,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中国政治和经济决策及管理的人治因素,消除企业家对于政府官员的依附心态和行为,让企业家能够按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律去办事,防止由于政府过度调控而造成的经济大起大落。
企业是创造财富的主体,由“官本位”向“企业本位”转换,能够更好地激活企业家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官本位”的经济生态下,经济发展更多是依赖政府投资和政府项目,生产要素往往在短时间内过度向某一领域集中,由此所造成的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问题比比皆是。同时,政府部门及国有企业低成本获得资金及其他资源的能力,严重压缩了民营资本的获得空间,对民间资本形成了挤出效应,不但使经济的活跃度大幅度降低,而且对大型投资项目的过度依赖性导致经济生态极其脆弱。
“企业本位”经济生态的形成,会让投资趋于分散化和个性化,既可以解决天量民间资本的出路问题,也可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个性需求,同时还可以增加经济的弹性。由此解决大规模产能过剩和大量需求不能被满足并存的矛盾,在提高投资效率的同时也提高投资的效益。
在“官本位”的经济生态下,企业家处于从属性地位,并且要花费大量的精力来应对政府官员。甚至有些企业经营者走上了吃“政策饭”、“补贴饭”的偏路。这种现象的存在和恶化,导致了企业经营中劣币驱逐良币的问题。只有切换到“企业本位”的经济生态,企业家创造财富的本能才会被更大地激发出来。
从微观层面来看,大学生对于公务员和国企职位的热度已经出现显著下降,国企高管的薪酬调整已经从舆论层面过渡到制度层面并逐步进展到实施层面。所有这些现象,都深刻地表明中国经济的“官本位”时代已经开始退场。一个能够发挥企业家思想和智慧能量的“企业本位”时代正在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