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升值与大宗商品价格下跌让国内实体经济面临新挑战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时飞
美元升值与大宗商品价格下跌让国内实体经济面临新挑战
2014年并不打算平稳结束,时值年终,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下跌、大宗货物价格持续低迷和美元持续走强形成了怪异的双重奏。素有“央行的央行”的国际清算银行于2014年12月7日发布报告说,美元持续反弹将会损害某些企业的信用,进一步暴露新兴经济体的固有缺陷。
无独有偶,2014年12月9日人民币对美元兑换进一步上升,人民币持续升值和美元持续升值并行出现,这样的现象尤其值得把玩。从传统上来说,美元持续走强意味着新兴经济体国家会出现持续的经济、社会动荡。上个世纪的拉美危机和东亚金融风暴都和美元持续走强存在着重大关联。此番美元走强,美国就业人数上升到华尔街金融危机以来的历史高位,美国大量出口原油,一些传统制造业陆续回归美国本土。与之形成明显反差的是全球原油价格的下跌、大宗货物价格下跌、曾经作为美国主导的全球经济战略转移的接收平台的新兴市场开始出现产业空心化的态势。在今天这样一个全球高度一体化和彼此依存性不断深化的地球村时代,这种繁荣和衰退并存的经济现象,无疑给作为全球第二经济大国但又高度依赖全球市场的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长期以来,中国以自己的低人力成本优势,在全球产业链条中形成了全球制造平台,并因国内的低消费状况在短期内的不可扭转而形成了巨大的对外产品输出。“世界工厂”和巨大的贸易逆差是中国经济在全球夺目的两颗明珠。但美元和人民币的同时走挺,国内产业体系因为错过升级而遗留的种种后遗症,会因为美元升值而进一步放大。毕竟,时至今日,中国已经成为不折不扣的进出口贸易大国。国内的工业增加极大依赖于国际市场的消费,当美元升值引发其他国家债务危机的时候,中国出口市场将会出现萎缩;美元升值同样会带来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中国的原材料进口将会出现进口成本增加的态势,这将会导致中国工业生产成本价格进一步上扬。不仅如此,美元升值和国际市场大宗货物的价格下跌呈现一种诡异的相反相成状态,这就进一步扭曲了中国国内原材料市场的价格因素。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国内实体经济所面临的挑战将是极其严峻的。
不仅如此,由于中国近些年已经成为粮食输入大国,在国际粮食价格结算货币仍然是美元主导的背景下,中国粮食输入价格将会进一步上涨。在中国的粮食生产基地本身已经面临着巨大生态危机的背景下,单纯依赖进口将会导致物价水平的进一步上升。中国粮食企业在这样的背景下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大量收购乌克兰、澳大利亚、阿根廷等主要粮食生产国的农场,在降低粮食进口成本的同时,进一步降低了本国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进一步加剧农业空心化的危机。这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得不严肃面对的一个问题。
美元升值给中国带来的挑战并不局限在实体产业领域,金融业等行业同样受到冲击。在中国银行业的利润回报仍然依赖国内高额的存贷价差的盈利模式中,这种路径依赖已经严重影响到中国银行业的整体健康程度。盈利路径的锁闭将银行业积压到极其脆弱的境况而不自知。美元升值所带来的压力业意味着银行业在境外市场开创新的盈利结构的动力机制受到抑制。错过最佳转型时期的银行业将何去何从,有识者不可不虑。
问题还不限于此。美元升值意味着国际游资的出逃将成为一种不可逆的现象。中国股票市场最近的过山车游戏的又一次上演,亦说明了美元升值所带来的影响。中国股市的持续下挫在美元升值的压力下所制造的这种重新洗牌游戏,将进一步重创中国投资者对于资本市场的信心。在资本市场主导经济发展的今天,资本市场信心的怎样恢复,显然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难题。
并非没有利好因素。但由于经济结构性转型的大背景并未充分抓住国际国内经济环境所提供的最低成本的转型调整机遇,中国在深度陷入国际依赖症的同时并没有在国内经济要素领域进行制度化的改进。国际结算货币的价格波动将会带来整体经济的波动,尽管美元价格升跌均服从于市场体系需要,但在市场自由和秩序的制度化建设仍蹒跚起步的中国,其所造成的震荡波,不可轻易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