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6版:人文生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6版            人文生活
 

2014年12月23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贵阳伊科达:
扶残助残的“高原明珠”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余文钧

贵阳伊科达:扶残助残的“高原明珠”

在有着贵州“高原明珠”之称的花溪河畔,坐落着一家先后被贵州省残联、贵阳市残联、花溪区残联授予“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示范单位”,被贵阳市委市政府评为“民营经济安置就业与再就业十佳先进单位”的企业———贵阳伊科达制衣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伊科达”)。该公司成立于2003年6月,是主要从事职业装设计、开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专业制衣公司,年产值已达4000多万元。经过多年的潜心发展,打造了属于自己的“老兰布”品牌,在客户和同行业中树立了较好的口碑。形成了自己的企业文化理念:“质量第一、顾客至上、争就争第一、做就做最好”,并以此作为企业发展壮大的灵魂。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伊科达不忘回馈社会,围绕残疾人就业工作认真履行着企业的社会责任。

结合企业实际

多安排残疾人

伊科达从2009年伊始就关注残疾人的就业问题,加强与区、市、省级残联的联系沟通。结合企业生产流程、各工序岗位的工作内容,从实际出发,在上级残联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与指导下,聘用了一批残疾人在各岗位从事辅助工作。主要从事如编号、包装、剪线、打扫卫生等体力劳动强度小、风险小的辅助性工作。为了照顾残疾人员工,公司对他们的劳动定额按正常员工的60%下达;在薪酬方面,残疾人员工月基本工资平均不低于2000元。目前,伊科达已安置残疾人60余人,同时按劳动法规定与每位残疾人员工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按月足额交纳“五险一金”。

伊科达还把残疾人职工的技能培训纳入企业整体职业培训计划,通过开办专门针对残疾人职工的“特色班”,加大培训力度,开展多层次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从2011年开始,伊科达多次和花溪区人社局、残联联合举办残疾人职工专业技能培训班。经过培训和学习的残疾人职工,现已成为熟练工人、技术骨干,月薪均在3000元以上。

完善沟通机制

解决后顾之忧

残疾人员工身体上的残疾导致了他们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同时也让他们在学习、生活和就业等方面遇到诸多困难,为了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考虑到他们内心存在的自卑和无奈、不愿与人沟通交流的特点,为了加强沟通与交流,伊科达于2012年2月成立了残疾人员工协会,残疾人员工有了表达自己意愿及反映问题的平台。公司残协每月组织召开残疾人员工座谈会,了解他们的需求,倾听他们的心声。为保障残疾人员工家庭的基本生活,伊科达准时按月足额通过银行为残疾人员工发放工资;年底对家庭困难的残疾人职工给予困难补助;为残疾人员工建档立卡,进行健康教育,普及康复知识;按时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每年春节为残疾人职工送上一份节日礼品。伊科达按规定每人每月一日三餐伙食费为130元,公司给予残疾人职工每人每月伙食补助100元,残疾人职工实际每月自费30元;为避免食堂人多拥挤,公司规定可以提前30分钟为残疾人员工开餐,凡是坡陡的地方、卫生间均按无障碍要求安装扶手,公司各走道宽度均大于1.8米,公司所有通道及办公、生产区域地面平整并防滑。

所有这些让残疾人员工切实感受到公司对他们的接纳和关爱,让他们觉得自己的生活更有意义,生活充满阳光。

美满幸福的婚姻生活是每个成年人的向往,残疾人也不例外,他们和健全人一样有着丰富的精神世界,渴望爱与被爱。但由于身体的缺陷、经济的窘迫等诸多因素,谈起婚恋,多数人表示“可遇不可求”,更有残疾人对此避而不谈。他们在通往婚姻殿堂的道路上品尝着艰辛和苦涩。在伊科达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养活自己,赢得了更多的理解与尊重,同时也收获了甜蜜的爱情。像残疾人职工李德康和滕艳群、谭杰和罗香会,他们在生活、工作中点滴见真情,久而久之产生了感情,在伊科达他们喜结良缘,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