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巴丝:电波钟与“时”俱进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宋笛
康巴丝:电波钟与“时”俱进
曾经一度在全国石英钟表市场拥有超过70%市场份额的康巴丝,在经历了超过10年的低谷期后,将企业生产研发重点逐渐转移到电波钟表行业无疑是颇具风险的。
对于此,康巴丝的总工程师田照珂解释道:“从日本、德国的经验看来,电波表一定会在一个越来越注重效率和时间的社会中得到普及的,康巴丝看好电波表未来的市场。”石英钟表时代的辉煌
康巴丝经历过一段辉煌的日子。
从1983年开始一直到1990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连续8年都是用的康巴丝所制的石英钟进行整点报时。在持续十年的时间中,康巴丝石英钟的市场占有率长期稳居全国第一,康巴丝副总张洪兵很清楚地记得当时每天长长的车队排在康巴丝生产厂的门口,等待将刚出生产线的货物运输到全国各地的情景。
而带来这一阶段的辉煌的原因,正是来自于康巴丝将自身的重点从机械钟转移到了石英钟上。“20世纪80年代前,在国内是机械钟的时代,当时机械表市场结构已经比较稳定了,进入这个市场对于康巴丝的难度很大。”张洪兵表示。80年代,石英钟的技术开始进入国内,而康巴丝正是国内第一批掌握这一技术并投入生产的企业。
而进入90年代后,康巴丝却遭遇到了巨大的危机。带来这一危机的直接原因正是石英钟技术在南方的全面普及和由此而来的价格恶仗。90年代初,石英钟技术从台湾、日本等地进入中国南方市场,由此带来了一大波南方小型钟表企业的崛起,而这些企业灵活的经营方式和低廉的制造成本动荡了整个石英钟市场。
“当时我们生产一个石英钟铜机芯的成本在25元左右,而深圳、漳州的一些企业的塑料机芯仅在一两元,钟壳塑制材料的成本也要远低于我们,在价格方面,我们丝毫没有竞争力。”张洪兵回想道。漫长的低谷期
如果说技术的普及和南方石英钟市场的兴起给康巴丝带来的是外患的话,从90年代开始的整体经济形态的调整则给康巴丝带来了更多的内忧。
在80年代,康巴丝下游的代理商以各地区的供销社为主,而在进入90年代后,供销社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则让康巴丝的下游渠道瞬间混乱。与供应链同时陷入混乱的还有公司的财务情况。从90年代起,以往的政府拨款变为了贷款,而对于市场份额逐步缩小的康巴丝而言,这一贷款之重显得难以承受。
“企业最多的时候欠债高达1个多亿,而那段时间销售又跟不上,仅仅是银行逐年提高的利息都让我们吃不消。”张洪兵说。为了维持企业的生存,在这一阶段,康巴丝甚至还尝试过空气清新器、塑料制品等多个行业,而这一困境一直到2008年进行改制后才有所缓解。
在改制后,企业的机构得到了精简,以前遗留的一些问题也得到了妥帖的处理。2000年后,石英钟行业的逐渐洗牌和规则重建也为康巴丝摆脱困境提供了一个合理的市场氛围。
“市场不可能一直在价格战中,从2000年后很多小企业渐渐退出了市场,到2010年左右,市面上能看到的石英钟企业也就康巴丝、北极星、霸王等几个知名品牌,在这里面,康巴丝的市场份额还是最大的。”张洪兵笑着说道。被寄予厚望的电波钟表
对目前的康巴丝而言,电波钟表被寄予了和当年石英钟同样的期望———在新的技术领域,掌握住市场的主动权。
“电波钟表通过国家统一的信号进行时间校订,解决了石英钟表随着使用时间累积出现时间误差的情况,在我们看来,电波钟表又是一个新的钟表时代。”田照珂对于电波表这一技术这样解释道。
2010年,康巴丝开始研制电波钟表。通过对台湾一家企业的收购,康巴丝实现了电波钟表技术的自有化,并在随后四年时间中逐渐改良技术,推出了两代新系列的电波钟表产品。
然而,虽然康巴丝信心满满,但电波钟表的推广之路却并不是一帆风顺。“2013年是电波钟表销售最好的时候,特别是教育系统为了建设标准化考场而进行的采购,一年内全国山东、安徽好几个省份就有几万数量的采购单。当时我们还感叹产品的价值终于被发现了,但今年由于政策原因,来自这方面的大规模订单突然下降,有的只是来自单个学校的采购,数量很分散。”张洪兵表示。
在目前的国内电波钟表市场中,康巴丝是鲜有自有技术的生产商,而困难在于,整个电波钟表产品在钟表行业所占的市场份额仍然很少,仅有不到10%。
2014年12月,田照珂刚刚在西安参加完全国标准制定大会,在这次会议上有超过20项标准需要讨论,而其中一项就是电波钟表的产品标准,这项标准的主要起草者正是康巴丝。
“电波钟表的推广肯定是需要时间的,现在普及率最高的日本、德国也经历了这个过程,康巴丝有足够的信心推动和期待这一块市场的成长。”谈到对未来市场的设想,田照珂这样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