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息语境下中小企业融资难未改观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郝帅
降息语境下中小企业融资难未改观
自11月22日央行降息到现在已经超过1个月。对于央行降息,有相关专家认为企业将得到益处。但全国工商联名誉主席黄孟复则表示,央行降息未惠及企业。
早在央行刚降息之时,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就表示,基准利率下降之后,对于某些企业来讲,可能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下降的幅度还要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应该是受惠最大的。
“现在利息浮动了,我去问企业是不是利息降低了,他们说一点也没降。”12月13日,全国工商联名誉主席黄孟复在三亚财经论坛上表示,央行11月的降息并没有惠及企业。
黄孟复提到,目前地方政府和国企的贷款年利率在6%-7%,而民营企业的贷款年息在15%-20%。在他看来,企业的利润很难承受这么高的利息,“很多企业抱怨自己是替银行打工”。
黄孟复说:“而近期央行的降息也并没有让企业受益。如果资金大量进入实体经济,利息肯定会降下来,但现在资金充沛的流动性只是在实体经济的外围转。”
黄孟复认为,跟西方银行靠金融增值服务赚钱不同的是,中国的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仍依赖息差,这需要金融和银行体系的改革。
12月18日,已经从事文化产业多年的郭姓企业负责人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无论是从银行贷款还是民间融资角度来说,利息都没有降低。
“为了经营需要,我的公司年初在银行贷了100万元,到现在为止没有任何利率波动的通知。而到了6月,我又以每月2.7%的利息从民间借贷公司借了60万元,也没有变动。”郭姓负责人表示,“今后的发展中还很可能遇到资金瓶颈,很期望能得到资金支持,银行贷款还是首选,但我最近去银行问了,好像在利率上没什么降低。即便降低了,银行不贷给我们还是没有任何意义。”
一家外贸企业负责人也认为,对外贸企业而言,相比利息的减少,他们更关注能否获得贷款。
代表着中国未来发展方向的初创型小微企业,迫切需要金融体系的支持。针对这样的情况,已经有相关人士提出了解决方案。
12月13日,招商银行原行长马蔚华在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呼吁,修改《商业银行法》、《贷款通则》等现行法律,让具备实力的银行、投资企业的债权可以转化为股权,银行的资金不再是存和贷,这将释放出银行资金的活力,让银行更勇敢地支持小微企业,支持它们发展。
“硅谷之所以孕育出那么多的伟大企业,并不只是其创业氛围,还在于硅谷完善的金融支持体系。”马蔚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