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留学生生源国
背后的企业人才战争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丁是钉
最大留学生生源国背后的企业人才战争
一本《金融战争》让世人对金融阴谋的杀伤力望而生畏。然而,更可怕的、更直接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人才战争,却并未引起更多的警觉。在多数人的印象中,人才战争只是人才争夺与人才流失的问题,但在实质上,改造人才的价值观才是人才战争最深层次的含义。随着中国出国留学人员的逐年增加,这场战争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
近日发布的《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4)》显示,中国留学发展呈现出明显的“低龄化”趋势,高中生已经成为继研究生、本科生之后的第三大出国留学人群。从2009年起,在美就读高中的中国留学生人数直线上升,已在2011年超过韩国成为美国高中留学生第一大生源国。根据美国学生和交流访问学者信息系统(SEVIS)的数据显示,在美国公立和私立中学中持F1签证的中国留学生数量10年来增长了60多倍,从2003~2004学年的433人增长到2012—2013学年的26919人。
中国赴美留学生数量增加和低龄化的背后,是美国针对全球精英人才的控制、争夺、利用和同化的“温和”战争。美国针对留学生的政策已经成为美国实施人才战争的工具,为美国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政治利益。
通过移民法案,让各国留学精英直接为美国所用,为美国创造大量的科技成果和财富,这是最表面化的人才战争。数据表明,美国正在加紧争夺甚至是“垄断”一些重点专业的人才。2011年,美国大学电子工程专业的全日制在校研究生中外国学生占71%,而1982年只有44%;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国际学生占65%,而1982年只有35%。在美国科学与工程领域拥有博士学位的就业者中,外国人比例从1993年的23%增至2010年的42%。
移民已成为美国科研不可或缺的力量,这直接反映在美国的诺贝尔科学奖获奖数量上。从1901年到1959年,美国只有25名移民科学家获得诺奖;而1960年至2013年则有72名移民科学家得奖。有统计表明,美国有风险投资参与、市值前50名的上市公司中,有近一半是移民创建或共同创建,知名例子包括谷歌、亿贝与特斯拉汽车公司等。
美国人才战争的表现是通过奖学金等政策吸引各国留学生,再用美国价值观同化留学生,让留学生在归国后传播美国文化,服务于美国利益。据《美国奖学金》2000年版介绍,各类美国奖学金总额高达500亿美元,接近于1998年中国全部教育经费的1.4倍。在工程学、计算机科学、数学等领域,约82%的全职博士研究生和50%左右的硕士研究生可以获得助学金。
相比一般人,留学归国人员更容易在政府和企业中获得高职位,拥有更大的话语权。他们在工作中显然更愿意借鉴或套用美国的制度和文化,并逐渐使美国文化或制度成为某一领域中影响力较大,甚至是占据主流的文化或制度。从中国的现实来看,在留美归国人员相对集中的金融、互联网以及企业管理咨询行业中,这种现象普遍存在,并已经成为突出的问题。比如,金融高管和外企高管薪酬过高的问题,就是美国式制度和文化在中国落地的产物。从日本、德国等国的薪酬水平来看,高管和普通员工间的差距一般都是在个位数,而美国CEO和工人之间的收入差距最高可达300倍。
随着留美归国人员的增加,并且越来越多的留美归国人员在政府和企业事务中拥有重要位置和话语权,留美归国人员很可能会成为一种势力,并对中国的政策、制度的制定和修改产生重大影响。从吸收全球先进制度和先进文化的角度讲,这是一种进化的路径,也是一种好事。但是,一定要做好“防火墙”,防止一些制度和文化过度被美国化,或者过度倾向于美国利益的问题。比如,中国银行业股改中成为跨国投行“提款机”的问题,就应当成为前车之鉴。
留学人才大部分都是各国的精英人才,一旦实现了对全球精英人才的控制,从某种程度讲就实现了对全球经济、政治和文化的控制。如果不重视并改变中国精英人才被外国所用的问题,虽然中美之间在GDP上的差距越来越小,但在科技、文化等软实力上的差距会越来越大,中国就很难实现由一个经济大国向一个经济强国的跃升。这绝不是危言耸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