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1版:中国国资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1版            中国国资报道
 

2014年12月16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建设阳光央企需要“阳光”发声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孟书强

建设阳光央企需要“阳光”发声

9日,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联合清华大学新闻研究中心正式发布了中国企业新媒体传播指数排行榜。榜单对已经开通微信官方账号的企业微信运营实际绩效和影响力,进行了专业性考量。

移动互联时代,如何通过新媒体应用建立沟通平台、塑造企业形象、拉近公众距离,已经成为当前企业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在这个意义上,与其说这是一次专业评估,不如说是移动互联时代,国资委全力推动央企讲好央企故事、传播好央企声音的又一次全新尝试。

近两年,央企一改过去“高大上”的传统形象,强势进军新媒体舆论场,大有改头换面之势。以国资委官方微博“国资小新”为龙头,中石化“小石头”、神华集团“小神龙”、三峡集团“小微”、中化集团“小化”、中国五矿“小达”等一大批具有鲜明个性的央企“小字辈”在新媒体江湖上开疆拓土,他们时而卖萌,时而小清新,不仅发布公司动态,也谈论公共话题。新加坡《联合早报》评论赞誉说中国央企也开始用软策略、萌势力攻略民心。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112家中央企业中,已有43家中央企业开通官方微信账号。近50家央企总部认证开通了官方微博。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在大家都进步的同时,怎么做到更进一步?中国企业新媒体传播指数排行榜,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标准和参考。换言之,适应移动互联时代,不仅仅是要开通微博、微信号,而是要在思维上真正转变,在语言体系上真正转变,以互联网思维打造央企新形象。

这是一个所有人面向所有人传播的时代。移动互联网已经像公路一样成为我们工作和生活中的基础设施。人人都是低头族的移动互联已经成为我们工作生活的新常态。每一个人都有了发声的机会。你不说,他会说;他不说,别人也会说。一味闷头干事,不注重形象公关,不仅可能损及企业形象,也可能影响企业生产力。在这个意义上,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品牌形象也是生产力。

实际上,形象公关正是一直习惯于“只做不说”的众多央企多年来的短板。这两年一些央企不时陷入各种“丑闻”焦虑就是深刻教训。“只做不说”让公众对“高大上”央企的刻板印象不断加深,心理距离也越来越远。只要一提到央企,公众第一时间就会联想到垄断问题,进而延伸到价格问题,再往下是服务和态度问题。在不少公众心中,央企几乎成了垄断和霸道的代名词。

事实上,很多所谓的负面舆情,只要第一时间出来发声,不敢说能让其消弭于无形,至少能取得公众的谅解和认可,不至于小事化大,损及央企整体形象。只做不说,本来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却不敢站出来主动发声,任舆论自我发酵,原本是个小事情,却在众人传说中“化猫成虎”,成了“丑闻”。等到央企自己想出来发声时,人们早已经先入为主,认定了“丑闻”,此时任央企再怎么解释都难免被淹没在嘈杂的众声喧哗之中。

当然,随着对媒体规律认识的加深,诸多央企在国资委的引领下,都在试图改变过去远离公众的“高大上”形象。前面所提到的央企“萌势力”正是其中的佼佼者。“萌萌哒”的央企微博号、微信号,都让公众看到了央企不一样的一面,甚至有不少网友发问“这真的是央企的微博吗?”在笔者看来,公众这样的疑问正是对央企形象公关工作最大的褒扬。

媒体格局的深刻变化,受众接受习惯的变迁,都对讲好央企故事、传播好央企声音提出了新的要求。移动互联正在深刻改变人们的阅读和接受习惯,“你说我听”的传播方式已经一去不复返。作为当下影响力最大的信息公开、交流服务渠道,微博微信对于企业形象公关、品牌塑造的作用已不言而喻。建设阳光央企还需要"阳光发声",如何适应和拥抱移动互联的新常态,打造适应移动互联网传播的新概念新表述,塑造更为立体、丰富的央企形象,可能是央企新闻战线当下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研究生)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