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6版:金融投资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6版            金融投资
 

2014年12月16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利率对决险企鏖战“双12”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陈青松

高利率对决险企鏖战“双12”

王利博制图

在“双11”业绩不温不火之后,险企对“双12”无疑寄予了更多的希望。

《中国企业报》记者了解到,为在“双12”拼得好业绩,中国平安、中国人寿、泰康人寿等多家险企纷纷推出理财产品,且祭出更高的利率,这也让其推出的理财产品受到了众多客户的追捧。记者了解到,截至12日上午,平安保险专为冲“双12”推出的收益率高达8%的理财产品,仅北京地区销售额就达到3亿多元。

险企竞相布局“双12”

“全国的销售规模是100亿,北京地区的任务是9亿元。今天上午10点仅北京地区就销售了3个多亿。”12日中午,中国平安一位销售经理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

前述平安销售经理向《中国企业报》记者介绍说:“平安保险从12月12日零点起开始发放一款理财类产品,条件特别优厚,其他同类产品罕见。”

据其介绍,今年“双12”,中国平安推出一款分红理财产品,总规模100亿,10万元起购,在全国范围内限额销售,缴费期为三年。

这位销售经理还向《中国企业报》记者介绍称,去年中国平安在“双12”期间亦推出一款高现金价值的理财产品,受到投资者追捧,“那是一款预期收益为7%的理财产品,销售规模38亿元,几分钟的时间就被抢购一空。”

据中国人寿一位销售经理向《中国企业报》记者介绍,为备战今年“双12”,中国人寿发行了一款“国寿鑫如意年金保险”的理财产品。“‘1212’开始秒杀,一款相当不错的理财险”。

而在电商平台,随着保险业对保监会规范销售网销产品要求的完善,诸多理财险产品重回网销平台,各家保险公司已提前布局“双12”,欲掀起一波网购热潮。

资料显示,从2000年开始,中国平安推出官网直销渠道。随后泰康在线等一大批险企官网陆续开通。迄今已有50多家保险公司触网。

2014年9月初,网销理财型保险产品集体下架。有保险公司相关人士表示,监管高层多次对于网销保险过分强调收益、忽视保障功能、过分重视营销表示不满,要求各家触网险企进行整改。

11月末,各家险企收到监管部门对互联网电商业务的解禁通知,开始重新恢复天猫店新业务,此前被封的产品开始陆续上架。

《中国企业报》记者调查发现,中国平安、中国人寿、泰康人寿等大型险企纷纷在电商平台推出保险理财产品,提前布局“双12”。而网上销售的保险理财产品,以特定投保需求的车险、疾病险等保障类产品为主。

记者发现,“双12”当天,在淘宝网站上,中国平安、泰康人寿、中国人寿的产品都卖得比较火热,截至记者12日发稿时,购买人数已达2000多。

此外,上述平安保险销售经理向记者透露:“公司之所以大力备战‘双12’,除了抓住这个商机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要冲年底业绩。”

中投顾问金融行业研究员霍肖桦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双12’各大保险公司密集发售高利率销售理财产品最直接的目的就是为了冲年底业绩。保险公司在年初一般会制定销售量目标,若公司离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将会利用年末最后一次促销节日进行业绩冲刺;而已达目标的公司也会跟风,不放过这次机遇,欲将业绩水平推向更高。”

高收益率是法宝

在争先布局“双12”的同时,各大保险公司还在收益率上大做文章,且有新的突破。

记者调查发现,在“双12”前平安保险销售的多款理财产品,收益率大都在5%左右。如“和盈计划-822期”,收益率为5.5%;“强债-A383期”,收益率为5.45%。远超往年同期3%左右的收益率。

尤为引人关注的,是平安保险为今年“双12”当天准备的“厚礼”。

“我们这款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高达8%。”上述平安保险销售经理向《中国企业报》记者介绍说,“在12月12日零点正式开始抢购。”

中国人寿此次“鑫如意”的预定利率也达到4.025%。而在保单生效的第一年即返还10%的保费给投保人,第二年开始每年返还的金额逐渐增加,一直领取到80周岁。该险种还具备保单借款功能,最高借款金额为保单现金价值的90%。

“购买我们这款理财产品后,也可以出借保单现金价值的90%。”上述平安保险销售经理向《中国企业报》记者介绍称。

动辄超过5%甚至达到8%的高利率,对保险公司有何风险?

上述平安保险销售经理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说:“我们这是保险类的理财产品,没有风险。”

而在霍肖桦看来,在当前促销情况下,标高预期利率也是无奈之举,高预期利率对投资者的吸引力更大。

专家:不会冲击银行理财产品

记者调查发现,在保险理财产品火爆的背后,近期银行理财产品却不如往年“猛烈”。同期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一般不超过5%。

一位证券人士向《中国企业报》记者分析称,多方因素致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持续下行。“首先,央行降息让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下滑。其次,在股市大涨的背景下,大量资金从其他市场流入股市,而银行理财产品市场也是资金流出的主要渠道之一”。

此外,日前银监会紧急下发《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银监会称,该《办法》力求从根本上解决理财业务中银行的“隐形担保”和“刚性兑付”问题,推动理财业务向资产管理业务转型,实现理财业务的规范健康发展。

中金公司分析指出,如果银行理财产品的刚性兑付预期能够被打破,那能够提供保本收益的金融产品只剩下存款和保单,因此寿险保单的吸引力将会增加。

有业内人士担心,保险公司理财产品高利率,是否会对银行理财产品产生大的冲击?

霍肖桦分析认为:“保险公司理财产品高利率对银行理财产品不会产生较大冲击。保险理财产品与银行理财产品事实上是进行差异化竞争。”

“虽然保险理财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比银行理财产品高,但是保险理财产品投资期较长,回报期也较长,属于长期理财产品,而银行理财产品则一般为中短期理财产品。”霍肖桦说。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