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5版:金融投资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5版            金融投资
 

2014年12月16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市成本重压企业
发行费占募资额超10%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陈青松

上市成本重压企业发行费占募资额超10%

王利博制图

股市牛气冲天,不断创造历史,与之相应的却是数百家苦苦等待的拟上市企业。证监会披露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2月4日,中国证监会受理首发企业数量达到642家。而在这一“队伍”之外的计划上市企业,数量可能更为庞大。

然而,“排队”似乎并不是拟上市企业面临的唯一难题,为了上市不得不付出的各项高昂成本,已经成为拟上市企业难以承受之重。《中国企业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企业的上市费用,已经占到其总募资额的10%甚至更高。审计补税等财务成本是大头

对于拟上市企业而言,近期政策利好不断,11月19日的国务院会议提出,抓紧出台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方案,取消股票发行的持续盈利条件,降低小微和创新型企业上市门槛。而注册制改革的出台,将大大加快企业上市进程。

然而,上市这条路却并不好走,高昂的会计师费用、律师费用等发行成本,成为摆在拟上市企业面前的现实难题。

调查中《中国企业报》记者了解到,企业为上市付出的最大成本之一便是巨额的财务成本。

近日,曾以财务负责人身份参与过国内一家中型民营企业上市的李先生向《中国企业报》记者介绍了这家企业的上市代价。

“上市成本非常高,其中显性成本主要包括承销与保荐费、审计及验资费、律师费等等,名目繁多,动辄几百万上千万元。”李先生说,为了上市成功,这家民营企业所有的工作都围绕上市进行,“包括公司正常经营的营销费用、广告费用极力压缩,员工工资延迟下发,都是为上市让道,不惜一切保证律师费、审计费的支付”。

“以审计费为例,按照合同约定,每审计一个会计年度或子公司项目,公司都要支付300万至500万元不等的审计费用。”李先生介绍说,“当时公司资金紧张,为了保证审计的正常进行及早上市,公司还撤下了当时销售得比较红火的一款产品的广告。”

李先生还向《中国企业报》记者介绍,除了律师费、审计费等显性成本,还有巨额的隐性成本。

在李先生所说的隐性成本中,一是补缴历史上欠缴的税款以满足上市要求,企业改制为股份公司之前须补缴大量税款,这是拟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问题。二是部分民营企业往往存在劳动用工不规范等问题,而上市对企业劳动用工要求异常严格,因此须补缴社保和公积金等。

“这家民营企业光补缴税款就达一个多亿,而一般的拟上市企业补缴税款和员工社保上千万都很正常。”李先生说,“还有各种各样的上市筹备费用、公司治理培训费用,以及沟通费、招待费等等,这些都是不小的成本。”

“像招待费之类的,一个月几十万上百万都很正常。”李先生说,“这家公司上市费用加起来一共花了一亿多元。”

据李先生测算,按照这家公司每年盈利五千多万元来算,上市费用已经占到该公司总募资额的10%。

而《中国企业报》记者深入调查了解到,这一比例颇具代表性。

以今年以来部分IPO企业为例:好利来(中国)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9月上市,总募资额19849.2万元。而发行费用达2849.2万元;电光防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0月上市,总募资额29592.69万元,发行费用达3173.69万元;沈阳萃华金银珠宝股份有限公司11月上市,总募资额44914.56万元,发行费用4093.25万元。

记者计算得知,上述几家公司上市费用占其总募资额的比例分别为14%、11%和9%。全力上市致失去其他融资机会

一旦踏上冲刺资本市场的道路,似乎没有回头路。而如果企业迟迟不能上市,则让企业不胜其烦。

谈起企业的上市之路,慈铭体检总裁韩小红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感觉非常无奈:“从2009年开始,慈铭体检就准备上市,并进行了积极的准备,比如股改等。这五年多,企业在融资方面只能围绕这件事来做,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由于我们融资工作全部围绕上市这件事来做,因此失去了很多的机会。”韩小红说。

韩小红向记者表示,公司之所以要上市,就是想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迅速做大做强。但由于时间太长,企业上市一直不顺利。

2012年7月,慈铭体检IPO过会,计划公开发行4000万股,募集资金1.755亿元。然而2012年11月A股遭遇史上第八次IPO暂停,这无疑给慈铭体检浇了一盆冷水。

漫长的等待一直持续到2014年1月,就在IPO开闸之际,慈铭体检发布了暂缓发行的公告。在付出了昂贵的财务成本和时间成本后,慈铭体检停下了登陆资本市场的脚步。

“我们企业当初上市的动力、上市过程中的阻力,变成了现在的压力。”韩小红坦言,“说实话,现在我们都有点怀疑五年前做出的上市的选择。”

据记者调查了解,对上市感到困惑的企业,并非慈铭体检一家。曾供职于神舟电脑、现为北京一家拟上市公司财务总监的郑虹表示,企业上市更是一场拖不起的“消耗战”,“上一次市,几乎要脱一层皮”。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由于资本市场的异常火爆,监管层意欲借此行情提速IPO发行。数家拟IPO已过会企业临时接到来自监管层的紧急通知,要求其立即按照有关发行的要求申报相关补充材料,尽快完成IPO发行封卷,以做好随时领取发行批文的准备。上市成本是企业最关注问题

数据显示,截至12月4日,证监会受理首发企业642家,其中,已过会37家,未过会605家。未过会企业中正常待审企业580家,中止审查企业25家。

相较目前500多家拥挤的待审企业,更多的则是徘徊在资本市场大门外怀揣上市梦想的拟上市企业。

一家房地产企业负责人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称,目前市场不断有注册制改革以及降低上市门槛的信号传来,但企业最为关心的,还是上市成本高的问题。

上述曾参与过国内一家民营企业上市的李先生建议,对于拟上市企业而言,一定要充分考虑税务成本、社保成本以及风险成本。对公司发展战略、财务成本等方面把握好,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样才能引领企业健康发展。

知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向《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由于企业上市成本高,部分拟上市企业不得不暂停上市或放弃排队。

宋清辉称,一家企业如果要登陆资本市场,一定要重点考虑高昂的上市成本费用,包括补缴的社保和税收。“一旦企业中途折戟上市失败,意味着企业之前的所有费用都打了水漂,对企业自身的打击不言而喻。部分企业会元气大伤一蹶不振”。八种方法降低上市成本1 IPO上市操作是一项系统性工作,企业需要提前2至3年开展上市准备,这样既能减少后期IPO上市过程中大量的难度与工作量,降低上市成本,又能提升IPO成功率。2 规范财务管理、成本费用列支等符合税务法规,不会导致少缴税款和被税务机关处罚。提前引入相关法律团队和财务团队,分别在法律上与财务上对企业进行梳理和规范,确保企业在最佳上市时机到来后,不会因为财务原因阻碍了上市进程。3 减少讼累。各项诉讼属于各种历史遗留问题,短时期内很难解决,因而会耽误上市进程。4 关联交易发生程序以及信息披露都是监管部门重点关注的部分。由于非公允关联交易会对上市公司造成很多负面影响,因此拟上市公司尽量减少关联交易。5 慎重考虑上市地点、时机。选择上市地点需要平衡多方面的因素,而且要与上市时机一起考虑。对于上市时机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宏观经济周期的变化和政府政策周期的改变,另外也需要考虑企业自身的筹备情况和资金需求情况。6 企业很难在中介费用支出上进行节省,因此需要在结构治理成本上下功夫。最好的办法其实是在公司有上市的计划之后就逐步进行结构调整,否则在短时间内进行调整,成本将非常高。7 在简政放权的背景下,取消保荐代表人职业资格等行政审批,证券公司雇佣保荐代表人的人力成本将进一步下降,有助于降低企业上市成本。8 政府建立绿色通道,简化中小企业上市审批程序,使中小企业尽快获得资金,降低中小企业上市的机会成本。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