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选址一路向西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李晓丽
跨国公司选址一路向西
在中国正在开启的这场宏大的产业转移中,园区作为西部地区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的载体,正在进行着新的探索和尝试。如何妥善承接?承接之后如何寻找新增长点?
成都、重庆、遵义等这些西部主力城市,已开始在这次产业挪移中各展身手。
成都:跨国公司落户时间从3年缩至8个月
吸引262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并以9108.9亿元的地区生产总值排名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三的成都,在努力承接的过程中做了三件事:投促机制创新;投促举措创新;营造投资环境比较优势。
成都市投资促进委员会处长段莉在“2014中西部产业转移交流会”上分享了美国美敦力公司入驻成都的案例。项目从立项到最终落户仅用了8个月,而按照以往一个跨国公司落户的时间一般均在3—5年之内。段莉认为这得力于政府工作的高效务实。针对该项目,成都市成立了专项小组,对企业需求进行分析,定制了个性化的服务,市区和驻沪办共同努力,最终促进了项目的落户。
重庆:产业工人“随叫随到”
如果说成都的方式是在“搭平台”,那么重庆的经验则是“挖市场”。
挖掘临空经济,绑定丝绸之路。作为国家级新区———两江新区的承载地,重庆渝北区在2013年突破了1000亿元的GDP,较十年前增长了十倍。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吴德华认为,这是城市直辖机制下的一个奇迹。
智能终端、机器人、轨道交通、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能源以及航空制造维修等这些产业集群被作为渝北的招商引资布点重要方向。依托江北国际机场,渝北还将引进和发展与航空关联度高的商贸、会展、总部、金融等产业。
“希望让远方客人留下来。”产业空有规划不聚人气不足以成气候。渝北为留住企业也留住人颁发了“创优发展环境23条”。产业来了没工人也是问题,于是渝北在劳动要素保障方面也做了工作。吴德华介绍到,“我们做到了企业今天提出要求,明天我就可以将1—2000个培训到位的工人送到企业。用这样的方式,来确保劳动用工保障的有效性,以让产业订单快速增长。”
遵义:联手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
同为中西部城市,尽管都在承接东部沿海地区转移过来的溢出产业,但成都重庆承接的依旧倾向三产。作为“红色名城”的遵义除了红色旅游和茅台酒业之外,也想寻找新的产业增长点。工业和现代服务业被作为其寻路的方向。
“我们现在是一个典型的自主成长型开发区,市场、通道、平台等支撑力不够强。而且面临着经济发展比较落后、思想和观点不够解放、人才资源匮乏等方面的制约。”遵义仁川开发区能做的就是“联手”。夏鹏很清楚遵义的经济条件,遵义市汇川区副区长夏鹏在“2014中西部产业转移交流会”上谈道,遵义仁川区2010年获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正与上海漕河泾开发区达成战略开发合作。区内已建成60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希望引进电子信息电机制造等产业的项目。中烟公司遵义卷烟厂、上海瑞华遵义新能源项目、阿里巴巴产业带、智慧城市体验园、泰豪遵义软件园等相关项目已相继入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