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8版:中国商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8版            中国商会
 

2014年12月9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听贺清琴讲“陕西人闯巴西”的故事

商人、文化使者、足球运动员、警察局长……都有说汉语、拉秦腔的陕西人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田薇

商人、文化使者、足球运动员、警察局长……都有说汉语、拉秦腔的陕西人听贺清琴讲“陕西人闯巴西”的故事

在巴西的每一个陕西人,都按照自己的创业模式书写属于自己的财富剧本。———巴西中华商会副会长、巴西陕西商会会长贺清琴

陕西古称秦,是华夏文明摇篮。它不仅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丝绸之路的起点,而在极具开放精神的唐代,这里还是世界的中心。多年以前,这块土地上的人们漂洋过海,离开家乡,怀揣希望和梦想远赴巴西,现在,他们早已在这个包容性极强的国家立足,成为商业精英,甚至警察局长。

2014年,圣保罗的陕西人成立了商会,陕西商会和会长贺清琴正在试图将这个中华民族发源地的后裔们团结在一起,通过互动、宣传和个体的讲述,让故乡的人、让巴西的朋友们、让全世界人阅读陕西人的故事。

巴西“乡党”

个个不忘家乡味道

华人进入巴西主要经历了三个高潮:19世纪初作为劳动力被贩卖到美洲;20世纪中叶,非洲、美国等地华侨的转移和香港、台湾人组成的移民潮;20世纪七八十年代沿海地区的新移民。目前,华人在巴西不到30万人,其中陕西人仅以百计。

据粗略统计,陕西人在整个巴西境内大概仅有不到300人,其中一半以上集中在巴西第一大城圣保罗,其他的散居在巴西利亚、里约等地。而在圣保罗的陕西人,90%以上在几个大的商品批发和零售地做生意,剩下的10%以打工为主,留学的凤毛麟角。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来巴西做生意的陕西人,多数不愿入巴西籍,其中很多人期待叶落归根,他们之中极少有人和巴西人通婚,但他们的子女,特别是在巴西本土出生的二代中一部分有入籍现象。可以说,老一辈从陕西来到巴西的人,只是场地和布景变了,人生的舞台剧依然是原汁原味的故乡戏,大家爱吃的还是自己的手擀面。

不过,巴西这个美丽的国家还是慷慨地给予了他们一个新家,以陕西商人林刚的话说:在巴西越过越习惯了。

以贺清琴会长女儿的话说,母亲回巴西过一阵子就会想回去,而在陕西又思念这边的儿女,就这么拉锯着。

移民二代

当上了警察局长

在巴西的陕西人这么少,那么谁是陕西来巴西的第一人?

据陕西商会会长贺清琴介绍,第一位来巴西的陕西人是她91岁的伯父张济民,据贺清琴回忆,“伯父来巴西已46年了,他和于右任、张灵普等陕西乡党非常熟”。

贺清琴所说的这位张济民先生,14岁时,在日军全面侵华的年代里,于艰难的局势中,当过店员、摆过小摊。1943年从军当兵,后被改编为铁路警察。1952年离开部队,开始经商,1968年,张济民坐当时的最后一班轮船漂洋过海来到巴西,也成了近代第一个到巴西定居的陕西人。

张济民刚到巴西之时,在巴西利亚做提包生意,从1973年开始,他定居巴西。1976年起,他开始独资经营凤彬饭店、汉宫饭店。生意随后越做越大,1982年他又在维多利亚开设凤岐饭店,在巴拉拉州开设凤仪饭店。自1986年起,张济民花20万美元,购置淘金船4只,开始经营淘金产业。

在巴西站稳脚跟之后,张济民不忘故乡,他从1982至1989年,先后4次回国探亲。他利用往返在台湾逗留之机,介绍祖国与家乡的变化,动员去台人员回乡探亲。同时,他多方探询故乡陕西长武的亲友,经他联系的台胞40多人,其中长武籍30人中,有24人与亲属通信联系,有14人回大陆探亲。现在的陕西商会会长贺清琴就是在他的动员和支持下来到了巴西。

张济民不仅仅是生意人,同时也乐善好施,对自己的家乡长武县充满了感情。1988年2月,张济民回故乡探亲时,慷慨为鸦儿沟村小学捐赠黄金500克。

目前,张老先生定居巴西利亚,他的儿女、孙子辈早已融入了巴西各行各业并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儿子张斌更是担任了巴西南马托格罗索州的洲警察局局长。

文化大使

借世界杯回报家乡

称呼张济民为伯父的贺清琴女士,就是刚成立不久的巴西陕西商会会长、资深华商。对于圣保罗25街的华商晚辈们来说,65岁的贺阿姨不仅是他们的前辈,也是他们的大家长。

在伯父张济民的帮助下,贺清琴1989年举家来到巴西,初到巴西,他们生活艰难,语言不通,光是学葡语就非常吃力,如杯子、水等生活必备的葡语单词,他们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才掌握最基本的对话。那段生活苦不堪言,但贺清琴凭借过人的商业头脑,在经过了初到巴西的种种不顺后,终于在圣保罗找到了商机。

当时,在一位做生意的华人鼓励下,她以400美元起步,开始从事进出口贸易。同时,她开始在圣保罗知名的25街扎根。虽然很辛苦,但是利润相当可观。1993年,经过了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的积累,贺清琴终于在巴西买房安家。

今年3月,巴西陕西商会成立,虽然是巴西侨界最小的团体,但贺清琴却想慢慢把事情做好做大。不仅仅是给在巴西的陕西乡党们一个结交朋友、相互“取暖”的“家”,贺清琴如今更多地思考,如何在巴西推广陕西文化,让巴西人更多地了解陕西人、了解中国。

这个夏天的世界杯上,贺清琴和陕西商会联合中国陕西媒体《华商报》,在圣保罗举办了“把美丽陕西带到巴西”的大型文化交流活动,恰逢中巴建交40周年,这一活动在圣保罗华人圈内取得了不俗的反响,让更多华人和巴西人了解到了她家乡的深厚文化。

“饺子王”一声怒吼

吓退劫匪

称贺清琴为“贺阿姨”的林刚也是一位来到巴西创业的陕西人,今年44岁的林刚看上去只有30岁出头,用他的话来说,“巴西这地方比较养人”。

林刚是西安人,1996年来到巴西,和这边的亲戚一起做生意。他以前在西安时是电台的节目主持人,到圣保罗时,林刚做餐饮,主推中国饺子。

“刚来总得找门道,一点点摸索,好吃不过饺子,北方人都会做。”由于手上有活,加上非常勤快,饭店名气越开越大,但干着干着,林刚觉得干餐饮通宵达旦实在太累,所幸把餐厅转让,开起了给各个饭店批发饺子的工厂,现在又从工厂衍生到做食品贸易。生意做大了,林刚越来越忙,不停接电话、发短信、发微信,脸上略带点焦虑的表情。

这种焦虑的表情,很容易让一个刚到巴西不久的人突然想到圣保罗的治安状况。谈到这里,林刚说了两件趣事:“有一次被一个小孩抢劫,我开着一个小皮卡,在一个十字路口,窗户半开,打着手机。我从倒后镜里看着一个小子顺着车往这摸,想突然袭击我”。吓了一跳的林刚下意识地大吼一声,结果劫匪大喊一声“吓死我了!”撒腿就跑;另一次有点悬,一位被林刚辞退的巴西工人想要报复他,就到公司劫持了林刚的女财务,当时林刚的儿子就在二楼打游戏,斜眼瞄了一眼劫匪接着玩,“事后儿子告诉我说,看着俩人搂着就上来了,以为是她(财务)的男朋友呢”。听到这些,林刚吓得半死却又哭笑不得。

就这样,带着陕西人特有的勇敢和干劲,林刚几乎白手起家,现如今已经把父母都接过来了,在巴西享受天伦之乐。而因为生意往来,还是要经常回国,穿梭在故乡和新家之间,他说自己对故乡的感情很复杂。尤其是在异国他乡,看到肉夹馍令他激动,但咬上一口却深深失望。陕西人就是这样,骨子里永远忠实于家乡的味道。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