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混合所有制做好“三项”融合
来源:中国企业报
探索混合所有制做好“三项”融合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提出“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随着各项改革次序深行,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成为企业界谈论的焦点。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虽然国企和民企的发展都已今非昔比,但是彼此的“身份”,市场准入、资源配置,公平、公正的环境等方面还是存在差异。国家提出发展混合所有制,实际上就是激发多种所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淡化所有制差异,促进各类企业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目前大家在怎么“混合”上还有些争论,争论最多的是“国退民进”还是“国进民退”,我认为,混合所有制不是“谁吃掉谁”,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国有化,抑或是私有化,不管是国企还是民企,做大、做强、做优是经营者共同的目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不仅是资本、股权的混合,也是治理结构和企业制度的混合,国企和民营要做好“体制和机制”、“平台和载体”、“资源和市场”三方面的有效融合、互补,实现各种资本有机融合、优势互补,更能发挥效益。
体制和机制的融合是抛弃民企、国企缺点和弱点,把国企较严密的管理制度与民企灵活高效的经营机制结合起来,形成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已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组织结构和先进的管理、制度,缺点是组织庞大、决策慢、效率不高。而民营企业一般发展历史不长,缺乏自身独立完整的管理制度,优点是反应快、决策快、执行力强、机制灵活、效率高。如果实现混合所有制的“联姻”,就能够取长补短,形成一个运转流畅、高效有力的企业。
平台和载体的融合。国有企业平台好,眼界宽,信息空间大,资本丰厚,人才培养机制相对健全,在政策把握、资源、人才等方面更有优势,而相比之下,民企自知先天基础不及国企,所以,苦练内功,在技术、服务、核心产品研发上都精益求精,占领高端,培育了良好的发展载体。
资源和市场的互补。国企掌握了最优质的资源,可调动的资源多,而且资源的分配都是统一规划,对于市场的布局也是自上而下统一部署,而民企对市场反应相对更加灵敏,可以随时采取多变的应对政策,而且对客户的反馈意见、服务意识更强,只要结果是正确的,能创造效益,可以大胆的尝试,经过摸爬滚打积累起来的市场经验,如果再配置国企的资源支持,那将会拥有更大的市场格局。
通过混合所有制,把两种经济结合起来,两者相互借势,国企资源得到高效、灵活的配置,民企得到强大的资金、人才、技术支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实现资本的最大效率,将释放出“1+1>2”的组合正效益。
“混合”后的好处显而易见,但毕竟是一种“新兴”事物,双方文化的融合和创新需要更长的过程。我们既不能盲目地放大混合所有制的好处,一蹴而就,也不能因为没有先例而停滞不前,重要的是迈出去大胆地尝试,勇于创新,与时俱进,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民企要革除小业主抱残守缺的思想,参与到这场变革中去。同样国企也要革除积弊,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企业成为自主经营主体。
更重要的一点,探索混合所有制大家不能有私心杂念,不能成为阻碍发展的“绊脚石”。我认为只要从国家、从企业、从企业中的大多数员工利益出发,推动混合所有制进程就不难实现,混合所有制这种新的所有制形态必将成为激发我国经济活力和创造力的动力源。(作者孙宪华系山东华兴机械股份公司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