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5版:金融投资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5版            金融投资
 

2014年12月9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业内人士指出,中小行的资金成本相对于大行更高一些,投资项目也争不过大银行,很多贷款投向了无抵押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等利润较高风险也较高的业务上。未来或将出现更多的亏损样本。

存保制度背后的中小银行危局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王莹陈青松实习记者李致鸿

存保制度背后的中小银行危局

王利博制图

酝酿20余年的存款保险制度近日终于“破茧”。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将成为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的关键一环。

但同时,这也意味着政府不再对银行进行信用背书,银行受宠的日子将正式终结。专家指出,未来银行业的竞争整合必然加速,市场力量将决定商业银行的生死存亡,而中小银行亏损破产样本将会不断增加。《中国企业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存款保险制度出台的消息加之不久前央行的降息,让本就深陷经营困局的中小银行进一步承压。揽储难重压中小银行

在西北某城商行工作即将满两年的小郭正酝酿着辞职,而直接原因就是揽储压力。小郭对《中国企业报》记者坦言,降息和存款保险制度将使他们长期揽储的压力进一步增加。

“《存款保险条例(征求意见稿)》发布之后,存款搬家的态势比较明显,不仅咨询的客户大有人在,执意转出的客户也已出现。我们银行为了防止存款流失,竟然准备提高我们的揽储指标,现在我晚上睡觉都会梦到因揽储失利而受到领导批评的情景。”小郭表示。

小郭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在银行工作令不少人羡慕,但我们自己知道实际有多苦。现在银行的不良贷款率高企、揽储压力增加、业务转型缓慢,不仅是一线员工压力大,各级领导压力也大。”

而西南一家城商行的工作人员也正在为揽储而发愁。该工作人员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这几天,刚刚从自己手里流失了一笔存款。

“这次他执意转出的原因,是担心存款保险制度正式发布后,银行尤其中小银行的不稳定性会加大,而超过50万元限额的部分又无法得到偿付。”

这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虽然经过沟通,最终客户碍于情面留下一部分存款,将另一部分存款转到大型银行,但他“担心以后这样的事情会更加频繁”。

天津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滑冬玲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中小银行不及大型银行资金雄厚、品牌度高、网点密集,降息和存款保险制度会加剧银行业的竞争,中小银行的揽储压力自然会增加。”

而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也表示,在存款利率放开后,由于竞争以及产品创新处于劣势,部分中小金融机构可能会出现经营困难。

此外,存款保险的费率问题也引发一些银行的不满。民生银行相关人士向《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按照费率差别定价,中小银行存款保险费率要比大银行存款保险费率高,这对资金实力本就处于弱势的中小企业造成更大压力。不良贷加剧生存危机

事实上,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不良贷的高企已让不少中小银行正陷入尴尬。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国内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打破了自2011年以来低于1%的历史后,不良贷款余额便逐级攀升,资产质量风险持续暴露。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国内银行不良贷款余额7669亿元,较上季末增加725亿元。

江苏连云港东方农村商业银行2013年年报显示,截至去年末营业利润为-49.31万元,归属于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为-162.56万元。资本充足率降至-4.56%,而导致该银行经营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是不良贷款的大面积爆发,其不良率高达26.76%。

“宏观经济下行,部分贷款企业停产、停业;部分企业内部管理混乱,经营责任不明确,导致无法正常运营;加上有的行业经济不景气,导致整个产业链出现问题。”连云港东方农商行内部人士如是透露。

而在首创财富高级投资经理张馨看来,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中小银行客户资源的局限性导致了较高的不良率产生,加上自身较弱的抗风险能力,正面临转型难,陷入生存危机。

“中小银行很难像大银行那样把风控做得那么好,左手要有与比大银行更丰富的产品,右手要在有限的条件下最小化资金风险,经营难度很大。”浙江一家农商行内部人士刘坤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

某股份制银行浙江一家分行中层领导李勇更是对《中国企业报》记者感叹:“以前,我们分行一年的净利润就能达到几个亿,而现在一年的亏损就得把前面几年的利润全都搭进去。”

李勇对《中国企业报》记者坦言,“江浙一带民间经济较为活跃,中小微企业较多,银行向这些企业放贷既是高收益也是高风险,跑路的企业大有人在,各家银行的不良贷款率都是居高不下。我们受降息和存款保险制度的影响相较于其他地区可能会更大。”

珠三角一家农信社的内部人士更是对《中国企业报》记者直言,“农信社本身实力就较弱,接触的多是小微、三农企业,不仅揽不到储,不良贷款率也是高得惊人。一旦存款保险制度落地,农信社恐怕会最先受到冲击。”

而在业内人士看来,中小银行过度依赖同业业务也导致了其经营风险的增加。

“央行投放的资金通过国有大行流向中小银行,在利润驱使下,这些中小银行一般通过与信托合作,用资金错配的方式把短期拆借来的资金投入收益率更高的长期项目上,比如受到监管严控的房地产信托,比如票据等。”张馨表示。

张馨认为,房地产行业趋冷带来的部分地区小开发商还贷困难,加之部分地区弃房断贷以及产业链熊市带来的煤炭钢铁等行业倒闭给银行带来的风险,多方面的因素可能会导致中小银行的坏账率呈上升趋势。银行亏损破产现象将骤增

民生证券分析师李奇霖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降息和存款保险制度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中小银行的生存压力。中小银行为了避免降息对存款的冲击,已经采取了上浮存款利率的办法,但这样一来,中小银行的存贷款利差就会缩小,而原本高企的负债压力也会随之增大;存款保险制度会加快存款从中小银行向大型银行和资本市场转移的速度,因而使得银行的揽储压力和负债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认为,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从短期来看,对银行的流动性影响有限,但未来银行业的竞争整合必然加速,市场力量将决定商业银行的生死存亡。

而值得关注的是,在存款保险制度被市场热议的同时,早已开始酝酿的银行破产条例再次被聚焦。有市场分析人士表示,在当前信用环境仍在恶化的条件下,未来有银行出现破产清算将是大概率事件。

《中国企业报》记者注意到,早在去年年底,银监会副主席阎庆民就表示正酝酿加快推出银行破产条例。阎庆民称,未来要让市场说话、让资本说话,如果商业银行最后资不抵债,就会退出。

民生银行相关负责人对记者分析称,“存款保险制度出台后,接下来是利率市场化,紧接着就会是银行破产条例出台。”

知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向《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存款保险制度出台对银行破产条例出台意义重大,信号很明显,“这说明国家已经意识到,一旦遇到大的金融危机,银行就会发生破产潮,出台破产条例是为了规避经济整体运行中的不稳定因素,防止因银行破产带来的大的危机”。

刘坤表示,从国外经验来看,利率市场化过程中,中小银行倒下的很多,在中国也可能是这样。中小银行没有定价权,只能在大银行给存款客户利率的基础上加一些。

“中小行的资金成本相对于大行更高一些,投资项目也争不过大银行,很多贷款投向了无抵押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这种利润比较高,风险也较高的业务上。未来或将出现更多的亏损样本。”刘坤称。

不过,独立财经评论人皮海洲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在实行存款保险制度的情况下,银行业的破产被推向了前台,不排除个别经营不善的银行破产。但从银行业的长远发展来看,存款保险制度有利于银行业的健康发展与规范发展。”

对此,零售银行观察者、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建议,“中小银行应逐步实现业务结构综合化,更多发展财富管理、交易金融、投资银行等非信贷业务;要实现客户结构均衡化,在巩固原有客户群体的同时不断提高小微企业客户和个人中高端客户比例;收入结构做到多元化,大幅度提高真实的中间业务收入比重。”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