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3版:调查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3版            调查
 

2014年12月9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传统院线衰落调查:员工事业编制无生存压力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郝帅

传统院线衰落调查:员工事业编制无生存压力

11月28日,万达院线IPO顺利过会,标志着中国院线第一股将花落万达。根据招股书,万达院线预计募集资金20亿元,将用于影院建设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火爆,不但电影票房纪录被屡屡刷新,承载票房的院线也随之飞速发展。

《中国企业报》记者调查却发现,在这票房飞涨的电影市场春天里,并非所有的院线都能借势发展。万达、星美等院线红火的同时,一些传统院线却每况愈下,一些曾经让人们耳熟能详的电影院甚至已经消失。现代化新兴院线特别是私营院线的冲击,摆在了所有传统院线的面前。票房飞涨,并非雨露均沾

中国电影市场究竟火到了什么程度,从统计上就能看出。

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9月3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仅9月22日至9月28日一周的时间内,其下属47条院线所产生的票房就超过3亿元。这其中毫无争议的第一就是刚刚IPO过会的万达院线。

《中国企业报》记者发现,在放映场次与第二名持平的情况下,万达院线的观影人数和票房都远远高出。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万达院线营业收入为24.7亿元,其中影院票房收入为19.88亿元,同比增长26.22%。而排在万达之后的大地、金逸等院线,虽营收额不如万达庞大,但也收获颇丰。金逸更是与万达争夺过中国院线第一股的称号。

而就在火爆的电影市场春天里,承载票房的院线也并非都沐浴在春光之下。记者发现,一些传统院线非但没有在电影市场火爆的背景下继续辉煌,而是每况愈下。

相关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中国的院线是从1993年引进好莱坞大片时才开始建设,之前没有民营电影院,后来为了顺应发展才建立了院线制。早期的传统电影院基本都归属于政府相关部门,首都、红楼、胜利等电影院都曾是这些影院中的佼佼者。而就在电影票房飞涨的今天,这些传统电影院已难觅踪影。

“位于西四的红楼、胜利影院已经关闭,不再放电影,而原先位于电报大楼对面的首都电影院则被拆除,搬至西单大悦城9层重建,除了保留老名字外,彻底改头换面。”12月3日,胜利电影院原总经理徐忠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民营院线大举进军之后,原来的老电影院已经所剩不多了,之前那些属于各区县政府和部委的电影院基本上就在南城还剩下几家,其他的都关了。”

徐忠仁告诉记者:“这些传统电影院不是没有辉煌过,2003年最理想情况下胜利电影院的票房1天就能达到十多万,观众们热情极高,‘满坑满谷’。但过了2004年则急剧下降。有的时候放一场电影票房是零,一个观众都没有。胜利电影院、红楼电影院虽然曾经是历史上的甲一级影院,但已经走到了经营的尽头。”

不仅是一些传统电影院近况不佳,作为第一批成立的院线,新影联也被现在活跃的民营院线落在了后面,新影联原董事长刘洪鹏之前向记者透露,新影联之前曾长期占据排行榜首席的位置,但现在排名大幅度下降。位置更迭,老大掉队

业内人士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传统院线之所以现在很难与民营院线抗衡,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其以前曾经引以为傲的“公家”背景。而现在很多风光无限的民营院线,在之前也曾出现在传统电影院成立的院线中。

“以前电影院没有民营的,都是公家的,这是历史所造成的,比如胜利电影院设立于建国前,1949年2月被北京市军管会接管。红楼、首都等影院也是这个情况。”徐忠仁表示,“后来成立新影联时,由北京市电影有限公司、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山西省电影公司及北京18家影院共同出资组建,首都电影院也是新影联的股东之一。但当时虽说成立了新影联院线,但新影联自己投资并直接管理的影院并不多。”

徐忠仁表示,相对于已拥有约1500块荧幕的万达院线来说,新影联的劣势之一是自身拥有的电影院不足,虽然有加盟,但控制力毕竟不像自身拥有大量电影院那样的民营院线。以北京市场为例,各个传统影院的“公家”背景本身并没有问题,但这些电影院属于不同的部门,虽然共同成立了院线,但很难将这些电影院的力量拧成一股绳。

“现在的老大万达以前也是新影联的成员,包括现在以IMAX为主打的UME华星,都曾出现在新影联的队伍中,现在民营资本充盈,这些院线都有了大发展。新影联虽然近些年也投资了一些影院,但相对于这些民营院线来说,规模还是小。所以新影联的票房比不了这些民营院线,而且被越落越远。”徐忠仁说。

12月3日,相关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今的民营院线已经开始参与到制片当中,而这样会更加凸显大型民营院线的优势。例如万达与其他电影公司合作一部影片,就算在国内市场其他院线不上映,万达自身就能产生非常可观的票房。而一家电影公司同时拥有制片、发行直至终端放映的功能,已经是好莱坞一些电影公司的常规做法。硬件落后不是消亡唯一原因

有观点认为,传统院线特别是老电影院之所以不敌现代化电影院,最重要的原因在于硬件。但在调查过程中,业内人士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硬件固然很重要,但并不是传统影院消亡的最重要原因。(下转第十一版)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