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4版:中国国资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4版            中国国资报道
 

2014年12月2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场为了带来光明的无尽事业———中电国际企业成长二十年巡礼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郑翀

一场为了带来光明的无尽事业———中电国际企业成长二十年巡礼

平圩发电公司中电新能源大丰风力发电姚孟发电李小琳与职工交谈中电国际本部团队合影 福溪发电开工仪式中电国际旗下沙溪口水电

2014年,是中国电力国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电国际”)成立的第20个年头,也是其下属公司———中国电力国际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力”)上市10周年的大年份。

近日,中电国际在京举办企业成长报告会,中电国际党组书记、董事长李小琳向公司职工做出的突出贡献致以敬意,并对公司创业、治业和基业长青进行了回顾、展望和期盼。中电国际:困难砥砺升级转型

1994年,国家为了建立统一的对外融资平台,电力部在香港注册并授命李小琳赴港组建窗口公司,中电国际由此诞生。2004年,中国电力在香港成功上市,实现了国有资本与国际资本、行业资本与社会资本、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对接与融合。

上市后,中电国际的发展道路并不顺畅:机组老化,10万机组、20万机组占有相当比重;所有机组脱硫改造均未启动;主辅分离、运检分离,企业历史包袱凸显;管理传统滞后,诸多难题不断暴露。不仅如此,国内煤价开始飙升,持续不下,经营形势异常严峻。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2005年中电国际年中工作会上,李小琳立下军令状:“今年再难,我和我的团队也要完成集团下达给我们的全年经营目标。如果完不成,我李小琳主动辞职!”

2005年,大别山、清河一期、平圩二期、姚孟四期先后获得新机组核准。四个电厂七台机组打包招标、同步建设。这七台机组的陆续投产,初步改变了中电国际以小机组为主的资产结构。2006年,公司搭建新能源资本平台,中电国际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电新能源”)在香港成立。2007年开始,公司在全国率先实施“上大压小”,关停了14台共210万千瓦小机组,换来了16台60万千瓦机组和两台100万千瓦机组的投产。至此,中电国际的火电资产基本实现了升级换代,火电板块完全脱胎换骨。2009年,中国电力收购五凌电力63%股权,从而转型为水火并举、独具特色的电力上市公司。截至目前,公司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占比近30%。

十年来,从上市之初的高耗能、高排放的小机组占据企业系统大半江山,到如今优化发展布局,走出一条绿色低碳发展之路,中电国际逐步实现了从单一的火电发展成水、火、新能源并举的格局,并且构建了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

与此同时,中电国际旗下众多企业共同成长,老企业“浴火重生”,新成员“锋芒初显”,展现出中国电力企业、行业发展的缩影。姚孟发电:坚守信念责任担当

“姚电公司曾有过行业‘老大哥’的荣耀与辉煌,但是随着国家电力体制改革,姚电公司在中电国际成立初期面临着被淘汰、被超越的压力和迷茫。”企业成长报告会上,原姚电公司总经理叶文申回忆道。

那段时间虽然举步维艰,但姚电公司没有被放弃。1999年,姚电公司加入中电国际,由单一的生产发电厂改制成为现代企业制度的独立发电企业。2004年,姚电公司伴随中国电力上市,实现了在国际资本市场的华丽转身,踏上了跨越发展的征程。

中国电力上市后,在中电国际的协调和“大容量、高参数、清洁环保、绿色能源”的战略指引下,姚电公司紧紧抓住“两价一量”,提高了企业的盈利能力,新扩建两台60万千瓦新机组,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几代姚电人的梦想终于实现。此后,中电国际又持续投入资金近10亿元,对服役近30年的1、2号机组进行全面升级改造,支持姚电对老机组进行脱硫、脱销环保改造,提升了姚电的市场竞争力。

一个拥有职工数千人的老企业涅槃重生,获益最大的自然是企业职工。

“即使在企业经营形势严峻困难时期,我们也没有把一名员工推向社会。在国家社会需要的时候,我们不会忘记自己的使命担当。”在各家单位巡讲的过程中,中电国际副总经理赵亚洲不止一次地提到李小琳说过的这句话。

以人为本,团队无价,是中电国际始终坚持的理念,在做好企业发展工作的同时,努力解决职工的民生问题,积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企业和谐稳定发展的良好局面。

10年前,姚电很多职工一家三口都挤在不足10平方米的筒子楼里。加入中电国际后,姚电公司在平顶山地区率先启动房改,推行商品房,并在1998年,新建职工生活小区开工,建14栋家属楼,共计546套住房。

“这几年,我们又建了两个生活小区、职工单身楼,将彻底解决员工住房难的问题。”姚电纪委书记、工会主席祁长义说。平圩发电:薪火相传大爱情怀

30年前,地处华东大型煤炭基地的淮南平圩被国家选中,作为国产首台60万机组的诞生地,由此拉开了我国高参数大容量火电机组建设的序幕。

1999年5月,平圩电厂改制为公司,李小琳曾担任平圩发电公司的首任董事长,带领平圩发电登上了中电国际,这一创造不平常业绩的广阔舞台。2004年,平圩发电二期两台64万超临界机组开工建设,2007年实现“双投”。2013年6月8日,平圩发电公司三期“三百”工程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从二期工程开始,十年间,平圩发电实现大发展。公司目前装机254万千瓦,是安徽省最大的发电企业、华东地区最大坑口电站。三期工程两台100万机组将于明年实现双投,届时,企业总装机规模将达到460万千瓦。平圩发电公司盈利能力不断提升,在全国火电企业普遍亏损的年份里,始终保持较高水平。公司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其中全国和省市劳模、技术能手更是如雨后春笋。

十年来,平圩发电公司在企业发展的同时,始终不忘履行企业的责任。2010年,一位员工在做肾脏移植手术急需大量费用的紧要关头,广大干部员工主动奉献爱心,三天时间捐款8万余元,不仅挽救了他的生命,还挽回了一个家庭的幸福。2011年一个盛夏的夜晚,运行班车因淮河大桥堵塞无法通行,接班的运行员工,冒着高温酷暑和蚊叮虫咬,徒步疾行3公里,穿越淮河大桥及时赶到生产现场,确保了安全生产的正常秩序……

在报告会后的员工座谈会上,原平圩发电纪委书记、工会主席杨惠东介绍说,这种事例在平圩发电公司还有很多,正是这些危难时刻的爱心善举,牢记使命的责任担当,成就了平圩“不平常”的业绩,这也是平电长期保持和谐稳定发展的正能量。常熟发电:追求梦想更新换代

常熟是一座历史文化之城,更是一座经济腾飞之城。中电国际旗下江苏常熟发电有限公司一直以来,都为常熟、苏州地区乃至华东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其近十年的跨越式发展也成为中电国际梦想起航的一个典型代表。

2013年,常熟发电两台百万机组双投。10年间,装机容量增长177%,资产总额增长了299%,企业再次跻身全国大火电厂的行列,品牌影响力明显上升。

前常熟发电党委书记张云贵参加了报告会。在座谈会上他指出:“2004年中国电力上市之初,旗下多家单位机组老化,技改投入严重欠账,历史遗留问题多,企业经营效益差。”

而此时的常熟发电要改变被淘汰的命运,希望就寄托在百万机组的建设上。

常熟发电的百万机组从提上日程到建成经历10年艰辛。期间,李小琳奔走于北京、南京、苏州、常熟,推动项目进程;中电国际神头发电43万替代和置换容量在关键时刻的鼎力支援;常熟发电几代领导和全体员工众志成城,最终使得百万梦想成现实。

随着常熟发电百万机组的投产,中电国际的火电板块业务进入了一个全新时代。2007年开始,中电国际全国率先实施“上大压小”,关停了14台共210万千瓦小机组,换来了16台60万千瓦机组和2台100万千瓦机组的投产,这其中就包括常熟扩建项目。至此,中电国际的火电资产基本实现了升级换代。中电新能源:百战创业碧水蓝天

“8年来,中电新能源从小到大,已经成长为一家拥有香港、内地两个平台,24家全资控股子企业,在业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新能源专业化投资和运营公司。”在新能源东莞热电,中电新能源党委书记黄渊旺介绍了中电新能源走过的非凡历程。

创业之初,中电新能源逆境起航。租借简陋的办公室,几个人、一张桌,白手起家,中电新能源的开拓者们利用香港资本市场积累的经验,通过一系列资本运作,借助上市公司平台,共筹集资金38.43亿港元及15亿元人民币,成功解决了项目发展的资金问题。中电新能源开发建设的画卷随之宏伟展开。

2007年7月,中电新能源酒泉一期风电项目建成投产,每千瓦造价仅6059元,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8年4月,酒泉二期风电98天建成投产,创造国内49.5兆瓦风电建设的最好成绩,被誉为“中电速度”。2010年开始,为破解发展瓶颈,中电新能源又开启了创新探索之旅。2011年12月,中电新能源在海南与南方电网、清华大学等机构合作,在国内率先探索和实践“新能源与智能电网相结合”的产业新模式。

眼下,面对新一轮深化改革带来的发展机遇,中电新能源不断调整创新,以新能源发电、新能源与智能电网、节能环保三大产业为支柱,到2016年,将实现装机容量600万千瓦;2020年,实现装机1000万千瓦,并努力建成1个以上新能源与智能电网产业基地。福溪发电:情系川蜀战略制胜

“福溪发电位于革命老区宜宾市高县福溪,35年前的三月,一批人来到月江镇,经过比较和研究,认为福溪具备建设电厂的自然条件。但也有很多人并不看好这里,认为在水电极其丰富的四川建设火电,投产之日便是亏损之时,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项目迟迟未能启动。”福溪发电公司总经理卜玉珂在企业成长报告会上讲述福溪发电的故事。

2006年4月,伴随着国家“西电东送”工程的配套项目、“煤电一体化”的新建项目战略的实施,中电国际依托国家开发宜宾筠连煤田和金筠铁路的“煤、电、路”优化配置项目,于2006年开始积极推进福溪两台60万千瓦火力发电机组建设。但在水电机组占有全省装机容量80%的四川,火电机组多数都处于长期的亏损状态,这样的环境中,福溪发电如何生存并赢得效益是企业必须解决的问题。

“正是中电国际的战略引领,福溪发电加强市场调研工作,做好设备管理、‘两价一量’和燃料管理。在几次电价调整工作中,抓住机遇,认真测算,积极协调,努力争取,为公司持续稳定盈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福溪发电打破了在四川省新建火电必定亏损的断言,实现了自投产以来连续三年利润持续增长的骄人成绩。”福溪发电董事长刘丛涛深有感触。

应该说,单看福溪发电还不足以辨析中电国际的先决战略。但从地理位置来看,福溪发电最适合作为中电国际在西南地区开发的窗口,是未来发展的依托。从基础条件来看,中电国际在西南地区的开发正是需要一个强有力基地的支撑才能走得更稳更远,而宜宾这块天然的大煤田也正需要一个大型的火电企业来支持发展,两者相遇,中电国际在川南地区的战略布局也就拉开了大幕。

十年磨一剑,磨剑又十年。2014年对于中电国际来说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新节点,历史将清晰地记录下中电国际不断变革、去旧履新的足迹。如今,中电国际已经将践行“光明使者”的历史使命延伸到构建碧水蓝天的美丽梦想,迎接机遇、面对挑战,中电国际在升级改造中不断探索中国能源企业的发展之路。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