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是中国资本“堰塞湖”,逾150万亿社会资本亟待寻求新的出口。五渠不通,资本洪水只能暂时稳固。“疏通”混合经济的“渠道”,泄房地产的资本洪水,是国家燃眉之急。降息实为被迫“保坝”之举。
150万亿社会资本+150万亿银行资本
资金“堰塞湖”存“崩坝”危机企业研究专家李锦认为中国进入紧急“保坝”、“疏渠”阶段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王莹实习生王鹓
150万亿社会资本+150万亿银行资本资金“堰塞湖”存“崩坝”危机企业研究专家李锦认为中国进入紧急“保坝”、“疏渠”阶段
CNS供图
11月21日晚,时隔两年多央行宣布降息,出乎市场预料。一时间业界意见纷呈,莫衷一是。
降息背后深层次原因是什么?背后透露何等庞大的战略布局?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专访时指出,房地产是中国资本的“堰塞湖”,逾150万亿社会资本亟待寻求新的出口。现在五渠不通,资本洪水只能暂时稳固。“疏通”混合经济的“渠道”,泄房地产的资本洪水,是国家燃眉之急。降息实为被迫“保坝”之举。货币新政会让房地产复苏持续一年
《中国企业报》:对于降息的原因,目前市场众说纷纭。在您看来,央行背后真正的意图是什么?
李锦:从股市交易结果上看,央行降息政策对房地产业刺激明显,政策发布后,房地产股出现集体暴涨现象,房地产板块13股被封涨停板。突然降息,自然有多种好处,各家所言都有道理。
一种说法是银行让利企业论。本次采用的不对称降息,进一步收窄了银行利差,引导银行将部分利润让渡给企业,为中小微企业的资金使用成本和风险成本提供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这个本意是好的,但国内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并不决定于贷款利率高低,而是中小企业根本就不能从银行获得贷款,低成本的资金只能流入国有企业。
另一种说法是金融利率市场化论,金融改革的配套措施并未呈现,完全不必如此大动干戈。
还有一种说法是“宽松论”,第三季度GDP增速7.3%,是年内新低,是重新拾起投资刺激的方法。经济新常态大势已定。这是与新常态论相悖,更不值得一提。
而在我看来,最重要的是暂时保护房地产市场,这是从国家发展战略考虑的。一方面,降息有利于降低房地产开发商的负担利率;另一方面,降息有利于减轻购房者的负担。为寒冬中的地产行业注入暖流。从目前市场趋势看,“930政策”松绑以及最新的降息政策,均为房企带来一定利好,因此后续房企可能会增加抄底补仓的动作。住房市场逐步回归居住属性是正确的决策,然而从目前来看,可能还有新一轮房地产市场的火热,虽是时间短暂,但也会持续一年时间。
众所周知,今年年初以来,国内楼市由热转冷急转直下,市场观望成交低迷。先是往年常见的“小阳春”变成倒春寒,继之“红五月”成了“黑五月”,“金九银十”亦收获不佳。房地产行业的开发投资增速呈现持续下滑,成为拉动经济下行的重要因素。
而更令人担忧的现象也开始出现,房地产商资本正准备大规模转移。到目前为止,约44.1%的涉房上市企业已经开始逃离房地产,国内房地产业人心惶惶,如热锅上的蚂蚁。控制住房地产风险就能控制金融风险《中国企业报》:那么,在您看来,高层是出于何种考虑保住房地产行业呢?
李锦:目前来看,房地产业是中国社会资本最大的蓄水池。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直接推动经济的增长。整个国民经济当中60%到70%的产业是跟房地产连在一起的,而从全社会的财富总量来看,60%—70%以上的社会财富表现为不动产、房屋和土地,同样房地产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行业。由房地产直接或间接带来的银行坏账烂账,大幅上涨导致金融系统风险显露。因为危险太大,就像堰塞湖。换句话说,控制住房地产风险,就能从很大程度上控制金融风险。这关系国家经济安全的大坝,因此暂时不能对这堰塞湖爆破,也不能决堤。
《中国企业报》:您认为当前经济形势最急迫的是什么?
李锦:找顶替房地产的企业,但是找不到,堰塞湖难消。在我国目前的实体产业中为万亿元级别的产业除了房地产就是汽车产业,二者在体量上相距不大,但是汽车产业不具房地产的升值、保值功能,多作为消费品为民间资本选择,很少作为投资产品。同样,高铁、国防工业、能源等产业虽然发展迅速,但是目前还无法如房地产一样对消费者的生活产生广泛深远的影响,并且,其他产业在财政收入贡献率、就业增加率等方面难以和房地产业抗衡。
《中国企业报》:您为什么把房地产溃堤看得这么重?
李锦:国家安全是第一等大事。前车之鉴,触目惊心。以日本为例,自1989年5月到1990年底,日本银行持续5次加息,将银行基础利率从加息前的2.5%,提高到6%。而利率的上升和贷款规模的紧缩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资金链条,企业不得不兜售房地产,导致房地产价格的急剧下跌,房地产泡沫迅速破灭,1991年日本房地产全线开始暴跌,1993年房地产业全面崩盘。从此日本经济开始停步20年。
而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中,美国房价的急剧下降成为诱发危机的直接因素。而这也源自从2004年始,美联储连续17次加息,将联邦基准利率从1%上调到5.25%。由于借款者融资成本的上升,使房地产市场需求下降。在利率上升、信贷规模紧缩的情况下,房地产价格急剧下跌,2006年全国平均房价下跌3.5%,美国房地产泡沫的破灭,终而导致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
房地产的萎靡在很大几率上是次贷危机的征兆。目前中国的房地产是堰塞湖,而市场资金量过大,高达150万亿元,民间资本量雄厚,资金犹如洪水猛兽,一旦决堤便是一泻千里。房地产大坝不能决堤,在当下必须要保。
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底线不能不保。可以通过泄洪道慢慢出水,但是不能泄洪太快,“大坝”冲垮,会有灭顶之灾。现在首先要巩固大坝。而在房地产萎靡时期,良好的信贷政策可以诱导房地产业回归景气,而不适宜的政策则会成为导火索,引发金融危机。要时刻注意房地产业,及时采取适当的货币政策,使资本缓慢退出房地产业。堰塞湖迟早要消,而此时不是消失的时候。坚持以混改替代房地产成为发展动力
《中国企业报》:当前中国资本布局,为何选中混合所有制经济顶替房地产经济?
李锦:实际上是用新型的实体经济顶替房地产经济,混合所有制只是推动这种新局面形成的手段。目前,资金五大渠道出口受阻,房地产的水流不出来。
从企业层面看,做企业税重、成本高,多数不赚钱,中小企业大规模倒闭潮不断涌现。
从银行层面来说,有本事的人谁还肯把钱存在银行里?银行无法阻挡更多资本流向市场的趋势。
股市更是一个畸形市场,风险大、回报率不确定,主要吸引投机资本,难以成为疏通资金流向的主要渠道。
而实施城镇化战略,没有一套完整的政策保障体系,不确定性难以带来确定的回报,因而亦无法承担主要疏通责任。
从投资海外的渠道看,目前资本账户并没有开放,短期内全面放开的可能性并不大。海外投资存在政治、政策、市场、汇率四大风险。
五路不通,房地产市场是资金存放的最大水库。本来,寄希望于混合所有制,使社会资本投入到实体经济中来,以改革形成新的红利,顶替房地产市场。可惜,此事运筹不周,在2014年运转不力。此时掘开房地产市场,逼致资金出库,四处横溢,必致灾祸。
《中国企业报》:您刚刚提到了五大渠道资金出口受阻,除了“保坝”,还要怎么做?
李锦:我们要学会用产业关联论来看中国产业格局之变。著名学者赫希曼提出,不同产业间的前向关联、后向关联以及旁侧关联会在关联效应较高的产业中产生,并借助一次扩散的方式来影响与之相关的其他产业部门,进而对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现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唯有疏通“渠道”,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为民间资本提供投资渠道,对其积极引导,活用资本,造就中国资本的新型水库。
发展混合所有制最初的本意一方面可以让国有企业增加活力,建立更现代化的企业治理体系,一方面可以引入民间资本,调整资金流向实体。一方面壮大国有企业,形成航空母舰,出国竞争。一石三鸟,实是大智慧。(下转第十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