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煤检站撤销背后:
“车托”、“刀手”托起黑金链条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汪晓东
山西煤检站撤销背后:“车托”、“刀手”托起黑金链条
由于煤检站的存在,煤车排长龙现象在山西境内屡见不鲜。CNS供图
11月27日,山西省政府明确,从2014年12月1日起,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取消对晋能集团及其市县分支机构、基层站点和省焦炭集团、各市县焦炭公司及其所属的各站点的行政授权或委托,上述企业、分支机构和各站点停止履行煤炭焦炭管理、查检票据及代征焦炭生产排污费等行政职能,预计年内全省煤检站撤销完毕。
这意味着,山西煤炭、焦炭公路运销管理三十余年的垄断体制彻底终结。
“政企不分、垄断经营、票据繁琐等问题终于得到解决。”山西煤炭业内人士说,此举不仅会让煤炭企业的生产成本得到大幅降低,更体现了山西整治煤焦运输系统管理腐败的决心。
“车托”、“刀手”形成黑金产业链
山西一家煤矿负责人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作为全国重要的煤炭能源重化工基地之一,山西各地煤炭产业份量重,占据当地经济总量的近半壁江山,占到财政收入的50%以上。即使大力发展其他产业,但煤炭生产企业仍是经济总量的主力军。虽说煤炭产业对各地GDP的贡献呈回落态势,但其生产始终保持高位运行的态势。
基于上述原因,从煤炭出井直至外运,山西省煤炭工业厅印制专门的煤炭销售票(下称“煤票”)加以控制。煤票是地方政府控制煤炭资源、增加税费收入的重要环节,而煤检站则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30多年,全省通过这种渠道收取的各种费用总计2103亿元。
30年前设立煤检站的初衷,就是为了防止没有煤票的黑煤流出本省,从而避免税费的流失,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
彼时,各地煤矿没有整合,民间资本纷纷涌入,黑煤窑遍地都是,没有煤票的黑煤随之上路。于是一种为煤检站从中“揽活”的新型职业———
“车托”便出现在公众视野。那个时候放黑车、收黑钱有恃无恐。
一位不愿具名的前煤检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早些年,收钱放车是公开的秘密,但现场收钱极易被发现。
煤矿资源整合后,原煤开始有秩序出井,但放车也开始“规范”起来。
“少数‘车托’控制数量众多没有煤票的运煤车,煤检站由‘刀手’(替站长行使权力的人)直接与‘车托’联系结账。”他说,这样做风险可以降到最低,也更为隐蔽,极难被外人发现。
记者调查发现,持有煤票的运煤货车,本应在每一个煤检站都登记备案,核对信息后放行。然而,在众多媒体的报道中,这些必要的手续却成了虚设。
怀仁县养车户凌宇告诉记者,他的煤从山西怀仁拉到河北宣化,走国道至少要经过4个煤检站,而大部分车煤检站象征性上磅后,根本不需验票便对车辆予以放行。
一位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士称,上述情况实际都是凭关系在私下交易,跟煤检站主要负责人谈妥价格就可以,一般为出省站每车1000元、营业站每车100元。
他还称,如果车托与煤检是长期合作关系,车辆更可以不进入煤检引道,只需一个电话,或者一个暗号,就可直接不停车通过煤检站。
涉煤费用滋生权力寻租
山西各种涉煤费用多达数十项,每年收费达数百亿元,极易造成权力寻租和滋生腐败土壤。
早在2007年山西省人民政府下发《山西省煤炭销售票使用管理办法》,决定由山西省煤炭工业厅印制专门的煤炭销售票,山西煤销集团则是煤票发行的执行者。此举旨在控制整个汽运及销售环节。
从煤运分公司使用煤票流程可以窥一斑而见全豹。
每年,根据政府制定的生产计划和各煤矿企业的产能和销售情况,山西会下发煤票,由各煤运分公司与煤矿企业签订煤炭销售合同时,向客户提供合同数量相符的煤票。
而公路运输的煤炭,由各条公路的煤检站负责查验和回收煤票。凡是发现无票或者票面数量与合同数量不符的,一律不得运输和销售,并处以罚款。
早在2010年之前,经过整合,山西煤矿除去部分产能低下的被关停外,其余悉数归属国营煤矿。彼时,煤票“一统煤山”的地位已经确立,地方政府垄断煤销所有环节已远远超出未整合前。
山西煤销集团也曾订立以“统一价格、统一销售,联合竞争、预防主体分散销售,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的正确使用煤票方式。但分析人士指出,彼时,此举实旨是加深煤炭在生产、加工、销售、运输所有环节的控制力度。
“煤票的发明不仅于此,在山西还体现在车托、放黑车等现象。”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内蒙运煤车辆带煤票已经是常态,而山西出现通过煤托通行煤检站的现象则由来已久。
内蒙煤炭价格较山西低廉,加上煤票所含各项费用同样极具竞争力,而山西整合后形成的煤炭垄断格局,使得煤价偏高,而这时煤票中包含的可持续发展基金等税费则是山西煤的“拦路虎”。
这意味着司机为节省运输成本载运不提供煤票的黑煤以及出现车托及煤检站放黑车的现象成为必然。
另外,在煤炭资源的外运上,煤票所含可持续发展基金实际应由地税部门收取,煤运部门应只是“协助征收”,而煤运系统则拥有代替政府行使代收各种煤炭基金、费用,同时有查验煤炭销售票、完税证明于一身的多项权力。
过去,尽管山西官方曾多次叫停此类行为,但收效甚微。煤运系统知情人士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这样的现象实际是为煤检站滋生腐败提供了机会。
清费立税之后
煤企全年减负130亿元
2014年7月1日,山西开展煤炭清费立税。凡是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涉煤收费项目,一律进行清理,合理的予以保留,不合理的予以取消;凡是未经省级或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涉煤收费项目,一律取消。
此前,据山西省财政厅统计,经过中央和省级审批山西目前涉煤行政事业性收费达16项,其中政府性基金有6项,经营性收费有2项;市县政府涉煤收费、煤运公司公路运销收费,属于模糊收费项目;行业协会、省直部门、铁路三产企业涉煤收费中的属超标准、超范围收费。
事实上,清费立税是在为煤炭资源税改扫清障碍。
11月18日,山西省长李小鹏主持召开省政府第64次常务会议,会议决定从今年12月1日起,全部取消对相关企业的煤炭、焦炭公路运销管理行政授权,全部取消煤炭、焦炭公路运销票据,全部撤销省内煤炭、焦炭公路检查站和稽查点;12月31日前,全部拆除省内各类公路煤炭、焦炭检查站和稽查点的相关设施。
上述山西省内涉煤税费清理整顿后吨煤可减负约14.3元,全年约可减轻企业负担130亿元以上;2015年计划取消煤炭工业厅向五大煤矿集团收取的服务费,以及煤运公路煤炭统一经销环节收费。吨煤减负量至少可达14.3元,每年至少可减轻企业负担135.51亿元。
这也意味着政府的收入会伴随企业的减负而不断收窄。
公开信息显示,山西煤炭运销集团因以“收费”为主营业务,2008年时,总资产额已经高达350亿元。有媒体报道,晋能内部人士透露,2011年左右,山西煤炭运销集团内部超过80%的收入来自于站点收费,目前这些收费已经随着涉煤税费清理整顿工作的开展而被逐步削弱。
怀仁县某煤矿负责人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随着煤炭资源税改革,山西省内涉煤税费清理整顿工作逐渐深入,年底前各类公路煤炭、焦炭煤检站点将全部拆除。这样看来,政府收入会减少,但实际上,资源税改后,将给煤炭产业带来众多利好,比如煤炭库存减少、杜绝以量补价现象,都会让煤炭反弹。从长远来看,企业轻装上阵,山西省撤销煤检站实际上为煤炭生产企业做了件好事。
“但更重要的是,山西意欲加大整治煤运系统腐败的决心。”有学者说,此举有利于铲除公路运销管理滋生贪腐的土壤。
晋商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郭志勇告诉记者,控制煤炭生产、加工、销售、运输等环节20余年的煤票即将成为历史。改革方案明确,12月1日起,取消《山西省煤炭销售票》、《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已缴证明单》等九项票据,其意在简化程序、提高效率。“然而这不仅仅是一次清费立税,更是对煤焦领域腐败的再次震慑。”郭志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