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1版:头版 4下一版
第01版            头版
 

2014年12月2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反避税第一大案看中国减税路径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丁是钉

从反避税第一大案看中国减税路径

美国M公司的中国子公司因跨境逃税,近日被中国税务部门裁定补缴税款及利息共计8.4亿元。该案件因数额巨大、影响巨大,被称为“中国反避税第一大案”。一面是被认为是全球第二高的企业名义税负,一面是数额巨大的企业偷逃税行为,这显示出中国的税收征管方式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在国家税收收入不减少的前提下,好的征管方式一定是名义税负低,但征收率高,企业间税负公平。

名义税负高和征收率低是一对孪生兄弟。首先,名义税负高,企业缴不起税,必须导致其强烈的偷逃税冲动。据中央党校周天勇判断,如果不偷逃税,中国的中小企业中有90%都生存不下去。在这种情况下,偷逃税几乎成了企业的必然选择。

其二,普遍性的偷逃税行为,必然导致征收和监管困难。税务部门人手有限,不可能对每家企业都进行稽核审查。例如本次被调查的M公司在中国的子公司,其“自设立以来几乎没有什么盈利”、6年累计亏损达20多亿元。这也就是说其跨境逃税行为并没有及时被发现。从理论上讲,偷逃税的企业数量越多,被稽核审查的偷逃税企业的比例就越低,从而在事实上形成了“法不责众”的效应。越是这样,就会有更多企业被卷入到偷逃税的队列当中去。

其三,过高和名义税负和稽核审查不到位的情形结合到一起,导致了寻租行为的必然出现。从已经出现的案例看,各级税务部门都是贪腐现象的高发区。名义税负过高,致使偷逃税有着巨大的利益空间。而稽核审查无法到位,又极大限度地降低了寻租腐败的风险和成本。由此,企业和税务工作人员勾结寻租的问题难以解决。

偷逃税企业事实上的低税负,和守法纳税企业的高税负,形成企业间实际税负的巨大差异,造成企业间税负的不平等问题。其后果是守法纳税的企业生存压力大,更多企业依靠偷逃税来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

由此造成更严重的恶果是,“反诚信”思维和行为已经产生并蔓延,在全社会范围内,几乎很少有人认为企业偷逃税的行为是可耻的,相反却认为能够偷逃税的企业有本事。如果哪个企业或者是企业家因为偷逃税而受到惩罚或制裁,则被认为是很“倒霉”的事情,甚至于会得到同情。(下转第四版)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