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开发区:一天完成43单审批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康源
北京开发区:一天完成43单审批
“本来以为APEC会议期间,我们公司的这批货品会受到影响,没想到,只用了一天时间就完成了43单审批,涉及货值177.97万美元。”10月30日,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减免税证明的审批一般需要10个工作日,加急的情况下是5个工作日。但是在APEC会议期间,为了保障区内企业的通关畅通,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关通关科的全体员工们加班加点,为企业加急办理减免税证明,保证了通关速度,为企业节省了许多不必要的开支。服务企业,与企业共成长,一直是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核心理念。这样的例子在开发区还有很多。董巧玲是开发区一家知名生物医药企业的市场部总经理。前些天,她还在为公司增资扩产的事情发愁。“本来增资扩产是件好事情,可是扩建项目的相关手续办理并不顺利。这些手续不是几天几个月就能办完的,说不好几年的时间都会被搭进去。”董巧玲这时候想起来曾经为自己提供过服务的产促局。
经过多次沟通,产促局召开了两次现场办公会,积极协调市药监局打破区域空间分割,将扩建项目与原项目视为整体,两项工作为企业项目建设投产至少节约了一年时间。
据介绍,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截至目前,开发区入驻企业6000余家,每年创造超过1万亿元的产值,包括奔驰、诺基亚、康宁、GE、拜耳等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120个。“北京·亦庄”已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品牌。虽然面积只有46.8平方公里,但占北京市经济总量的比重高达5%。在商务部发布的全国国家级开发区投资环境评比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多年来都稳居前十。
开发区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北京市城南行动计划颁布,大兴、亦庄两区合并,新机场落地,都为开发区带来了很多机遇,随着开发区配套的逐步完善,已经具备了成为“新城”的格局和规模。开发区这几年也经历了几次扩区,从最初的46.8平方公里,扩展至58.8平方公里,并有望继续扩展26平方公里新增土地。由于开发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开发区已经被定位为北京发展的重要空间和京津冀区域合作的门户通道,也是北京市“十二五”规划中全市重点发展的南北两个产业带之一,正在向“一体化、高端化、国际化”方向迈进。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开发区目前是围绕“4+4”高精尖产业体系在建立产业集群,并围绕新兴产业的发展,不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即:提升四大优势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装备产业、汽车产业,培育四大新兴产业———高端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临空产业、节能环保产业。近年来,随着土地资源的日益稀缺,开发区逐步提高入区门槛,对入区企业的要求更高了,同时,从最早的起步区入手,开始推进区域现存产业的“腾笼换鸟”工作,希望逐步迁出一些高能耗、有污染的,以及相对低端,劳动力密集型的生产型企业。同时,大兴、亦庄两区行政资源整合完成后,开发区也在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朝综合性产业新城的方向发展。近年来,开发区引入了很多优质的配套资源,医疗、教育、休闲配套设施逐步完善,亦庄创意生活广场、力宝广场的陆续开业也使开发区在商务和商业环境上日趋成熟,开发区在不断调整自身产业结构的同时,本身也成为北京市疏解城市功能和人口的一个重要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