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1版:头版 4下一版
第01版            头版
 

2014年11月25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央行降息,企业融资问题仍难解■央行解释:政策调整意在解决“融资难、融资贵”■专家解读:利率调整并非货币政策完全转向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汪晓东

央行降息,企业融资问题仍难解

千呼万唤。自2012年7月6日后,央行时隔两年再度降息。

21日晚,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4年11月22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同时结合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1倍调整为1.2倍;其他各档次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并对基准利率期限档次作适当简并。央行意外降息,正在交易的国际黄金、原油、美股期指直线拉升。

央行有关负责人就下调人民币贷款及存款基准利率并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当前,我国经济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经济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但实体经济反映“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比较突出。今年7月国务院推出一系列措施后,有关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融资难、融资贵”在一些地区和领域呈现缓解趋势。但在经济增长有下行压力、结构调整处于爬坡时期、企业经营困难有所加大的情况下,部分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对融资成本的承受能力有所降低。解决好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对于稳增长、促就业、惠民生具有重要意义。此次利率调整的重点就是要发挥基准利率的引导作用,有针对性地引导市场利率和社会融资成本下行,促进实际利率逐步回归合理水平,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这一突出问题,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

摩根大通在研报中称,中国央行降息的“直接触发因素”是通胀压力大幅放缓至低于3%。经济学家称:“通胀担忧缓解,这为央行通过降息降低融资成本、支持经济增长提供了空间。”

分析认为,事实上,诸多经济指标均反映出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同比指标呈现出一路走低趋势,而最新生产者价格指数更是创32个月来新低,通缩压力增大。在这种背景下,所谓的“微刺激”基本没有意义,而此前央行多次使用定向降准和利用货币工具SLF和PSL向银行注入流动性,效果甚微。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这是坚持理性思考的正确举措,我们一直认为,没有利率锚下移而期待系统性地降低融资成本是很难的。本次降息有助于在明年初存量贷款重定价时系统性下调融资成本,特别是以贷款基准利率为定价基准的小微、三农,当然还有房地产。存款上限的提高,在为最终完全解除奠定基础,也是避免吸储困难。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央行降准时机比较合适,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降息会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尽管此次幅度不大,但对企业融资来讲仍是重要利好。

由于市场不买账,国务院多次提出的降低融资成本的政策并没有奏效,“微刺激”难以继续实行,宏观当局碍于早先的政策宣示,迟迟不敢主动全面降准,甚至降息,而此番央行出其不意降息,显然是被逼无奈,只能使用价格手段,直接降低融资成本了。

尽管动作迟缓,但央行降息仍具有积极意义,其具有较强信号传递作用,会正确引导市场预期。

央行有关负责人说,此次利率调整仍属于中性操作,并不代表货币政策取向发生变化。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物价涨幅总体呈回落态势,中央银行需要根据经济基本面的运行态势,灵活运用利率工具进行微调,保持适当的实际利率水平。这是坚持和完善正常利率调整机制的应有之义,也是提高稳健货币政策针对性和有效性的要求。(下转第三版)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