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7版:金融投资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7版            金融投资
 

2014年11月18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数千亿定向资金“迷失”调查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实习记者李致鸿

数千亿定向资金“迷失”调查

王利博制图

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桎梏小微企业发展的绳索,也一直是政府着力破解的难题。但一个不容忽略的事实是,纵然相关融资扶持政策相继出台,各大行也表示大力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但却鲜有小微企业真正受益。

今年以来,央行先后推出两次定向降准和一次定向降息政策以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有业内人士估算,所释放的流动性总计约在5000亿元左右。

然而《中国企业报》记者了解到,这些本应有效缓解小微企业资金之渴的流动性,有不少正暗地流入不缺钱的大企业。

感觉不到政策效应,

问题出在哪里?

《中国企业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尽管央行政策释放了不少流动性,但是,银行仍未改偏爱大企业的本性。

“政策出来,银行选几个小微企业做做表面工作,然后大力宣传一下就过去了。其实,定向降准和降息所释放的流动性暗地里还是流向了大企业。”浙江飞宇包装有限公司总经理翁琦芳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说道。

浙江省东北部一家上市企业的内部人士对《中国企业报》记者坦言,“大型企业融资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搞股权融资,也可以由企业发债融资。据我所知,这种银行追着企业放贷的现象在国有企业中更为普遍。”

然而,小微企业与大企业的生存状态却是冰火两重天。从事打火机生产的小微企业负责人李忠坚连连向《中国企业报》记者叫苦,“我们不但没有感受到定向降准和降息所释放的流动性,而且银行还在抽贷,许多小微企业的资金链已经断掉,我就把企业给关了,现在坚持不下去的小微企业越来越多。”

广州一家电子元件生产企业负责人张国蒸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在得知定向降准政策之后,我在6月曾去银行试图贷款,但银行的条条框框没有发生任何改变,结果还是老样子。我们小微企业去银行贷款是求着人家办事,而大企业腰杆则是直的!”

《中国企业报》记者从某商业银行内部人士处获取的一份资料显示,该行一级分行6月末对公贷款余额2亿元以上的客户100户/520亿元左右,客户及余额占比分别为10%左右、70%左右,用信金额2亿元以上的大型客户占用了该商业银行一级分行大部分信贷资源。

不过,银行也有自己的无奈。某商业银行浙江分行的中层人士对《中国企业报》记者坦言,“现在银行的日子也实在不好过,不是我们嫌弃小微企业偏爱大企业,而是风险太高不敢放贷!”

该中层人士向记者透露:“我们现在的做法是,以往贷款到期的小微企业不再给予续贷,新增的小微企业更不可能获得贷款,对小微企业的贷款只进不出。近期,我们的放贷对象都是大企业。”

千锤百炼四种方法

绕过政策监管

本意是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而释放的流动性,银行是怎样将其贷给大企业的呢?

温州地区一位小微企业负责人对《中国企业报》记者透露,“银行为了制造将定向降准和降息所释放的流动性用来扶持小微企业的假象,会和大企业联手上演一出‘好戏’,即先由第三方设立一个空壳公司,然后再由大企业再为其担保贷款,看似是银行把资金贷给了这个所谓的小微企业,其实还是大企业在使用这笔资金。”

这种说法得到了一位银行业内人士的认同:“重要的是使资金表面上流向小微企业,以达到考核标准。我们以大企业的子公司或关联企业作为小微企业进行放贷,然后资金再转手流入大企业。”

知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除了可以利用小微企业作‘白手套’外,银行还可以通过中介机构、融资公司、信托公司、券商资管等同业业务通道,使定向降准和降息所释放的流动性能够绕开监管,从而顺利流向大企业。”

此外,总部位于北京的某银行一位内部人士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定向降准和降息所释放的流动性还流入了投机和不缺钱的地方。比如,国有垄断行业、国家限制的‘两高’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等。”

该人士表示:“现在国家对棚户区有专项资金支持,一些地方就开始把普通的项目包装成棚户区改造项目,暗中牟利。”

另据记者了解,定向降准和降息释放的流动性,还有一部分投向了银行间市场。

前述总部位于北京的某银行内部人士对《中国企业报》记者透露,“部分银行还通过购买协议存款等方式确保一定收益。”

该模式的运作方式为:先由一家银行提供一笔同业资金,投资于保险资管机构设立的保险资产管理计划,并持有到期,保险资管计划再把资金以协议存款形式存入需资行,成为一般性存款,隐蔽性很强。

专家呼吁市场化破局

对于银行偏好大企业而不愿放贷给小微企业的问题,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无可厚非。

浙江奥一鞋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伟丞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政府主张银行把资金贷给小微企业,出了问题谁负责,政府还是银行?没有共同承担风险的机制,银行不会有积极性。”

这一说法得到了多位银行业人士的认同。平安银行一位内部人士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政府和监管部门希望银行扶持小微企业,这不过是一厢情愿。银行有自己的风险判断,不会独自轻易冒险。”他向记者证实,在几次定向政策出台之后,银行贷款业务并没有向小微企业倾斜。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向《中国企业报》记者坦言:“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不能完全寄希望于银行,银行毕竟是商业机构,需要管控风险并追求利润。在国外,小微企业融资也并非通过银行,而是借助一种类似于小贷公司或创投机构的组织进行融资。因此,政府应该引导并建立一个完善的市场运转机制,而不是强迫银行去给小微企业放贷。”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