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1版:头版 4下一版
第01版            头版
 

2014年11月18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墨西哥二次招标
中国高铁需要更多理性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丁是钉

墨西哥二次招标中国高铁需要更多理性

就在很多人兴高采烈地庆祝中国企业拿下海外高铁大单的时候,墨西哥官方突然宣布取消这项合同,重新招标。突如其来的变故给正在热议中的两车合并事宜泼了一盆冷水———合并成一家巨无霸公司就可以增强中国高铁的国际竞争力吗?事情可能没有想象的那样简单。

两车合并的最初设想就带有浓重的理想主义色彩———仿佛如果没有另外一家中国企业“搅局”,那些国际高铁项目就一定会落到其中一家中国企业手中,就可以为中国赚取更多的利润。两家中国企业并存的结果,就是让国外的项目招标方捡了大便宜,而让国家吃了大亏。然而,墨西哥高铁项目突遭变故的事实告诉我们,即使中国企业拼上所有价格优势、工期优势,国外高铁项目也并不一定非中国企业莫属。

首先,价格优势几乎是中国高铁的唯一优势,在公关、品牌等软实力方面均无法与跨国企业相比。除倾尽全力拼价格外,中国高铁企业别无选择。

从品牌价值上讲,中国高铁尽管拥有全球最高的运营速度和最长的运营总里程,但中国高铁基本上是在近几年爆发式成长起来的。和日本三菱、法国阿尔斯通、加拿大庞巴迪以及德国西门子等知名跨国公司相比,无论是知名度、影响力都还没有建立起来,更谈不上得到国际上的普遍认同和信任。同时,其他中国产品低质廉价的负面形象,也对中国高铁品牌产生不利的影响。

从公共关系上讲,中国企业国际项目的运作能力普遍欠缺,特别是对于刚刚出海的中国高铁来讲,在公共关系运作上还毫无经验可言。跨国公司长于对公共关系的深耕细作,在重大的项目中,除会加强高层和实权派的合作外,通常还会和包括反对派在内的团体达成默契。而中国企业即使有公关意识,也基本是拷贝国内通行的做法,通过搞定高层或实权人物来解决招标中的困难。包括中泰高铁换大米项目和此次墨西哥项目失利,都不排除有竞争对手操纵项目所在国反对派搅局的可能。

第二,即使仅从价格因素上讲,中国高铁也面临其他跨国公司的竞争,并无必胜的把握。所谓中国高铁的价格优势,更多是因为中国企业可以容忍比较低的利润收益。从某种程度上讲,除中国高铁以外的其他跨国公司,对于合理的利润水平已经形成了共识,没有企业愿意挑动“价格战”来牺牲整个行业的利润水平,才使得中国高铁的价格优势显得比较突出。一旦国外跨国公司在中国高铁的价格竞争面前,不再维持其对“理想利润”期望,甚至是赚钱抢项目的话,中国高铁想和国外同行一样赚取高额利润的愿望,显然只是一厢情愿。

阿根廷项目被认为是中国两车“恶性竞争”的典型。先是中国北车报价每辆车239万美元,然后,南车突然杀出来报价127万美元拿到了订单。这个比北车的报价几乎低一半,似乎便宜了老外,并受到了高层的批评。然而,据知情人士透露,当时西班牙的卡夫报价才130多万美元,仅略高于南车的报价。事实上,国外跨国公司为占领市场并打垮竞争对手,而以低于成本价手段抢夺项目的案例并不少见。比如,某日本公司进入中国大陆市场时,就曾喊出了“可以忍受亏损20年”的口号。

如果在重大国际赛事中,有两个中国选手同时进入了前八强,一定是所有中国队的啦啦队都会觉得中国队夺冠的希望大增,并由此为之高兴。可是,为什么两个中国企业同时进入到国际高铁项目竞标的赛场上,就非得自动取消其中一个中国企业的竞争资格呢?

如果说价格竞争为国家带来了损失,那么失去项目的损失是不是更大呢?如果说是因为南北两车都是国企,可以通过合并的方式消除竞争,那么如果这两个企业或者其中之一是民企该怎么合并呢?

无论是中国南车,还是中国北车,都是中国的优秀企业。中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并不多,切不可以因为理想化的想象,把两家好企业折腾成一家差企业。让它们像现在一样既结伴而行,又相互竞争,就是最好。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