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
承接北京高科技产业转移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彭涵
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承接北京高科技产业转移
中关村海淀园首家分园落户秦皇岛开发区
进入11月,北京千方科技有限公司在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的分公司,正式开始运营。这是首家进驻园区的中关村企业,也是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签约的六个项目中落地最快的一个。
作为中关村海淀园在全国的首家分园,秦皇岛分园于今年5月11日正式挂牌运行———在京津冀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这一点意义非凡。相对于北京动批、大红门等低端业态转移河北,中关村海淀园在秦皇岛建立分园,是北京高科技生产要素第一次大规模向河北辐射外溢。
其余五家业已决定入驻园区的也全部是北京的高科技企业,从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该园区内“北京总部、科研,河北转化、生产”的产业链布局逐渐清晰。科技研发在北京,生产推广在河北
去年7月,秦皇岛与北京海淀区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11月,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与中关村海淀园达成共建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在秦皇岛看来,该园区将成为承接首都功能外溢的“三大承接平台”之一。
但这并非一个可以速成的事情。“万事开头难,第一步先通过项目的引进,在合作机制、联系、服务等方面积累经验,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创造一种模式。”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吕爱国说。
这意味着双方的合作,并不追求短期利益的快速实现。“从长远来看,具有影响力的京企入驻,对我市的产业升级也具有积极意义。”吕爱国表示。
秦皇岛的耐心是有原因的:它对自己之于企业的吸引力有信心。
这几年,北京千方科技有限公司在中关村发展得顺风顺水,然而当这家公司想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时,却遇上了烦心事。“纯粹高端的研发和规划还是北京有优势,目前北京遇到一些问题就是土地受一些限制,人员的成本逐年递增。”北京千方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夏曙东表示。
最终夏曙东下决心把一个投资额高达1.5亿元的新项目转移出北京。“我们希望把全国接近80个城市的数据,全国400万辆营运车辆的数据,放到秦皇岛来。把智能交通设备的研发生产落户秦皇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平台放在秦皇岛,第二个是建立全国以动态路况为核心的数据中心。”夏曙东说道。
刚刚成立一年多的中科遥感公司,做出了相同的选择。他们正在制作“美丽中国一张图”,这张图会依据卫星数据实时更新,为我国环境监测和生态保护提供数据源。
随着业务量的不断增长,中科遥感公司将建立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河北数据域服务中心。为此,开发区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为中科遥感在土地、人才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科技研发在北京,生产推广在河北。这种模式实现了1+1>2的效果,真正实现了协同发展。”中科遥感总工程师丁琳博士说。
开发区建区30年来,已形成以国家级秦皇岛出口加工区、燕山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河北省软件产业基地为依托,以汽车零部件、粮油食品加工、重大装备制造、金属压延等支柱产业为基础,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环保技术等产业为主导的,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并重的产业集群,也形成了一整套适应这种产业集群发展的管理体系———这形成了园区承接中关村高科技企业的基础。“442”模式让企业、海淀、秦皇岛三方利益共享
“对于河北来讲,我个人感觉就是首先需要聚焦,不需要全面开花,不是说环北京所有的园区都要跟北京进行高端资源的对接。我们需要打造一到两个平台稍微高一些的区域,即能够跟北京及中关村进行对接的这种园区。”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副总经理陈文丰说道。
事实上,类似的园区确实“贵在精而不在多”———秦皇岛能成功赢得中关村的青睐也可见一斑。但是挑战依然存在,其中最关键的地方在于,秦皇岛与中关村之间“客观的差异”。
“地域、信息、交通、周边资源等都有差异,把管理模式一味照搬是不现实的,但我们要借鉴其中的先进理念,如大部制管理体制、配套政策、知识产权的保护等。”吕爱国说。
北京海淀区作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具有“1+6”、“新四条”等一揽子系统的配套优惠政策,涵盖了企业融资、股权激励、技术创新、技术成果转化等方方面面,对企业来说,极具吸引力。
秦皇岛因此也在企业购地、租赁厂房、科技扶持、人才支持等方面,列出了一系列优惠条件。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所在地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在申请河北省政府支持,并上报国家批准给予分园享受中关村同质化政策,充分保障进驻企业待遇不变,实现政策无差异对接。
“有了配套的政策支持,就解决了企业到外地发展的最大后顾之忧。”千方科技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除了政策的保障以外,落户秦皇岛的主要原因是秦皇岛主动向京津开放市场,这也是他们愿意来秦建分公司的一个原因。
财税政策是其中的重中之重。目前在收益分配上,企业、海淀、秦皇岛三方已经达成“442”的利益共享模式,企业税收除了两地政府的留成以外,还会拿出一部分作为企业的发展基金进行返还。
“在海淀区的企业秦皇岛落地发展,它实现的地方财政收入,双方按照4比4两地共享。同时,20%建立产业基金扶持企业的发展。”北京海淀区副区长、海淀园管委主任孟景伟表示。
“目前来讲,我们在外面能看到的,中关村要么就是沿京沪这条线走,一直走到长三角,到苏南地区的企业非常多;第二个就是沿着高铁往天津滨海新区走。为什么我们的企业往这两个地方走?”陈文丰提出了一个颇值玩味的现象。
“这两个地方营造出了非常好的政策环境。如果说高技术成果需要转化,苏州、无锡立刻能决定拍板,好的项目能给1000万元;天津滨海新区也是政策高地,方方面面能匹配出好的政策。所以对于我们河北来讲,也仍然需要营造一个更加优化的环境。”陈文丰说道,这也是秦皇岛依然需要加紧发力的地方。模式的引进才是最高层次
“河北那么多地市,要想京津企业外溢选择秦皇岛,这需要我们换位思考。”吕爱国表示,海淀区不仅具有大量的高科技产业,更具有高品质的教育、医疗保障。
要吸引企业入驻,必然要基于教育、医疗、产业“三驾马车”齐头并进的格局,信息、人才、资本集聚,才能为发展打下好的基础——吕爱国认为只有这样,投资者才能放心地把企业、公司、家安置在这里。
“功能疏解产业转移的目的是为自己减肥,最终要落实到人的迁移上。但是目前横亘在人的迁移面前的,是京冀两地间公共服务水平的巨大落差。”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胡英杰认为,公共服务水平不拉平,人就留不下来。
胡英杰透露,随着大批北京高科技企业的入驻,他们正在与北京大学等单位洽谈,让北大附小附中、人大附中等名校在秦皇岛开发区建设分校,北京大学医学部也将在此建设三级医院。
经过开发区与北京大学协商,决定在原有的科研项目基础上,在开发区投资建设高标准的北大附属学校。“在基础教育上,我们会以北京大学的教育理念为指导,让教学水平尽量接近北大的基础教育水平。”北京大学(秦皇岛)科技产业园负责人张宏林表示。
据介绍,北京大学(秦皇岛)科技产业园内规划了大型教育生活区,引入北京优质教育、医疗资源,打造完整教育体系和综合医疗、康复、养老基地,医疗项目将于10月份开工建设。不仅如此,开发区还正在筹建中国音乐学院附属中学秦皇岛分校,与人民大学洽谈联合建设人大附中分校等。
“招商引资是最低层次,模式的引进是最高层次,中间层次是人的引进。因为模式是第一重要的,模式在改变着世界,而人是模式的承担者。”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所长王德禄表示。
据王德禄介绍,现在有些招商引资还是把传统、落后的模式搬回来,往往投资了十几亿、几十亿元,但是在建成那一天企业宣布破产———这样的事情在各地都曾经发生过。
“我们要对辐射和招商引资做重新的理解,尤其是在招商引资上取得成绩的地方要快速把重心转到吸引人、吸引新的模式上来。”王德禄说道。
在这一逻辑体系下,秦皇岛已经充分注意到了“留人”的重要性,而新的模式也确实在酝酿之中。对于一家年轻的园区,能做到这一点已经实属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