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产业集群的典型性衰败
来源:中国企业报
一个产业集群的典型性衰败
(上接第一版)
“单干是最好的选择。”陈茂东告诉记者,当时改革开放刚刚开始,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了发展契机。在这种情况下,“五七”厂100多个股东纷纷退出,自立门户办工厂,韩田村一下子兴起了100多家工厂。他自己因脑子活络,一直负责业务,对市场比较熟悉,所以率先在村里办起自己的工厂。如今,陈茂东创办的浙江华东汽车配件有限公司年销售超千万。而当时的“五七”厂由陈安静以及另外2位村民盘下,继续做汽摩配,成为今天的浙江天岳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燎原之火换来群星闪烁。1997年,韩田村所属的塘下镇共有汽摩配企业180多家,而个体户、家庭式作坊一二千家,生产国产、进口不同车型的汽摩配零部件近万个品种,汽摩配工业产值达4亿多元,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30%左右。
陈茂东告诉记者,目前村里大大小小的汽摩配企业超千家,80%的家庭参与汽摩配行业的生产销售,并靠着这一行业发家致富,成为浙南地区首个亿元村。他说,以前有媒体报道韩田村每100人有汽车26辆,现在村里平均每户有2辆汽车。
瑞安市汽摩配行业协会秘书长章金木告诉记者,汽摩配行业是瑞安市的支柱产业,目前全市工商登记注册的企业有20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286家,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体系,上到天窗,下到刹车片,生产4000多种配件。2013年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403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34%,出口额达到8.23亿美元。
多数企业日子难熬
“现在很多企业都是维持。”塘下镇做摩托车油箱加工的余老板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现在企业生意普遍都很差,企业不得不减产裁员。他原来有50多个工人,现在只留了10几个人。他说,现在是做得多亏得多,目前也只是维持一些好的客户,如果全部停产,万一市场好起来,再组建企业生产就更难了。
莘塍镇的温州万业电器有限公司的宋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抱怨“现在亏都亏死了”。他说,他周边很多企业裁员,他们公司原来有100多员工,现在也只有60多人。他指着公司门口的一堆线材告诉记者,买的时候5000多元一吨,现在只有2000多元一吨,原材料一吨就得亏差不多3000元。
位于塘下镇赵宅村的瑞安市汽摩配城一片衰败的景象。原来一店难求的市场已是面目全非,许多店面改成了仓库,卷闸门紧闭;许多广告牌只有空架子或者没有新换的广告布像破烂的遮羞布一样随风飘扬;汽车装潢店成为耀眼的明星……
创办于1996年的瑞安市汽摩配市场,占地面积60余亩,总投资近3000万元,摊位696间共15750平方米。一位做电瓶生意的店主告诉记者,现在汽摩配生意越来越差了,原来大点的企业在这里都有经销店,但现在都撤掉了,生意直接在公司做了,现在留在市场的都是些小企业的代理商,生意也不好,就是维持着。
陈茂东坦承,目前很多企业遭遇困难。他告诉记者,韩田村汽摩配企业有这样几种情况:一是年产值几十万的,每年也就几万块收入,这类企业占到三分之一,但这类企业基本上都会慢慢地死掉。他说,随着科技越来越发达,他们的生产设备、生产工艺已经跟不上市场的要求了,而且生产成本越来越高,生存的空间也越来越窄,最后只有关门。第二种情况是规模企业,这类大约占10%,这类企业受经济危机的冲击最大,企业看似大,但很多是靠银行过日子的,现在银行抽贷压贷,它们的日子就难过了,关门倒闭随时可能发生。
真正好过的,就是它们这样看上去规模不大,但实际规模很大的企业,自由资本充实,生意一直比较稳定。
尽管直观企业日子难过,但数据却又是一回事。
莘塍镇统计办陈主任告诉记者,从数据上来看,他们镇工业经济没有出现下滑。去年1—8月份,全镇工业产值为50亿元,今年52.3亿元,增长4.5%。他坦承,今年企业确实遭遇了很多困难,他们镇除了浙江华滨集团有限公司(本报10月14日以《民企倒闭没完没了:瑞安多家50强企业停产重整》进行过报道)目前停产外,还有几家大的企业已经或者正在重整之中。
章金木告诉记者,从它们52家汽摩配企业测报点数据来看,今年上半年,工业总产值为470568万元,去年同期为423689万元,同比增长11.06%;销售460022万元,去年同期408521万元,增长12.61%。但他也表示,利润增长开始放慢。今年上半年,这52家企业利润总额为26463万元,去年同期为25618万元,增长3.3%。他分析这是劳动力、原材料成本上涨以及融资成本增加所造成的。
塘下一位做宾馆用品生意的老板告诉记者,他们塘下镇有大大小小98家宾馆,只有几家能够持平,其他都是亏本经营,这说明大家没钱了,不去开宾馆了,生意不好了,流动人口减少了,没人住了。
在温州开出租车的陈师傅告诉记者,以前每年暑假的时候,有很多学生结伴坐出租车去KTV唱歌,今年暑假一次都没拉到过,说明生意不好做,大人没零花钱给孩子。
另外他还注意到,以前在KTV上班的服务员,出门都是坐出租车,今年改为坐电动车了。为什么?价格便宜呀。出租车要10元,电动车也就5元钱。他说,企业不好了,老板去的少了,服务员们的生意自然也不好了。
记者就今年瑞安经济的运行情况以及企业的现状希望采访瑞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在办公室的协调下,记者分别找了经济运行科室、局新闻发言人,但都遭到婉拒。该局办公室一位负责人对记者坦承,他们对哪些数据能公开把握不准,希望记者能理解。
企业外流严重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受土地制约,瑞安汽摩配行业搬迁到外地的企业逐渐增多。
章金木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据他们不完全统计,全市已有250多家汽摩配企业搬迁到外地。通过对外迁企业的调查显示,归因于“用地紧张、土地资源不足”的达66.5%,高居各项因素之首。
一位已落户江西宜春的汽车配件企业老板告诉记者,早几年前,宜春市的市长每年大年初四都到瑞安设宴,为瑞安的汽摩配企业老板拜年,连续三四年,许多瑞安老板为这位市长的诚意所感动,纷纷到当地投资办厂。当时报名的有70多家,最后落户的也有30多家,现在年产值20多亿元。
章金木告诉记者,安徽芜湖目前也有30多家瑞安汽摩配企业,产值也是20多亿元。
与温州市相邻的丽水市,目前也已经形成了较大的汽摩配产业群。丽水市经济开发区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丽水汽摩配企业有62家,产值几十亿元,其中60家是瑞安籍老板。
在丽水投资的一位汽配企业老板对记者坦言,到外面投资实在也是无奈之举,瑞安没有土地,企业无法扩张。最终他选择到丽水是因为丽水离瑞安只有个把小时的车程,自己瑞安还有一家企业。这样如果瑞安这边有事,一个电话,自己可以马上回去处理,如果太远,就很麻烦。另外,瑞安已经形成了非常完整的产业链,集群效果明显,采购物流成本相对较低,更有利于产业的发展。他说,如果可能,就算土地价格再高一点,也愿意在家门口做。
陈茂东告诉记者,现在瑞安的企业基本不可能拿到地,自己比较幸运,早几年花二三百万元一亩买了几亩地,如果到现在,就是有钱也买不到。
在浙江嘉兴市做汽配生意的李老板告诉记者,瑞安每年的土地指标只有500亩,给几家企业大佬都不够,其他企业根本不要指望。他说,早在几年前外地来招商引资,他在这里购买了50亩土地,一期只用了十几亩,这在瑞安根本想都不敢想。目前他的企业年产值数千万,明年第二期准备动工。他说,汽车行业目前还是朝阳产业,全国已经有1.37亿辆汽车,每年2000多万辆的新增车辆,整车和维修市场还有非常大的空间。另外,各地禁上黄包车对新车采购也是一个很大的增量。
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告诉记者,实际上不仅是汽摩配行业,也不仅仅是瑞安市,整个温州地区土地都紧张,企业外迁或者到外地投资这是无法阻挡的趋势,也是企业扩张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他认为,地方政府当务之急是要发挥本地产业集群的效应,做好总部中心、原材料采购中心、产品销售集散中心、产品研发中心以及产品检测中心这几大平台文章,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走不了、离不开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