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0版:区域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0版            区域经济
 

2014年11月4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个工业强区和它的十项民生工程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成功求解城市发展难题

来源:中国企业报  

一个工业强区和它的十项民生工程

城乡统筹,事关一个国家全面振兴的新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思维。

作为山东省县域30强中位居前列的工业强区,淄博市临淄区按照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思路,创新推行“三化”模式,以农业增效、农村和谐、农民得惠为抓手,整建制推进,网络化建设,着力推进农村“五化”及老旧社区改造、“耕种管收全包”的“政府代种”服务、农村困难家庭救助、村级事务

“五代理”、农村安全饮水、农村视频监控、电钢琴和乒乓球进学校、农村文化设施、“网格联系、代办服务”、道德工程等十项民生工程全覆盖,“三农”工作得到有效破题。

农业集约化,让农民变成“产业工人”

长期以来,尽管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突飞猛进,但多数农民依然沿袭着数千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落后生产方式。如何为农民实施“劳作”减负?如何为工业发展提供更加充沛的劳动力、让工资收入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力?

2010年起,临淄区在全区范围内启动实施“耕种管收全包”的“政府代种”服务,彻底颠覆了传统耕作模式。目前,全区40万亩耕地粮食生产的13个环节,除灌溉、晾晒外,其余(玉米机收还田、旋耕、深耕、再旋耕、测土配方施肥、小麦供种、小麦播种、病虫害防治、小麦收获、夏玉米机械播种)全部由政府统一耕作,农户承担小部分费用后,即可坐等粮食入库。

“政府代种”服务在组织领导上,实行镇领导包片,机关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户、包地块,确保所有地块、农户全纳入、不遗漏。规模化机械服务首先需要成立规模化组织,在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和粮食种植合作组织方面,按照分村、分地块易于机械作业的原则,在每个镇(街)成立1到2处农机专业合作社,每个村(居)成立至少1处粮食种植合作组织。

为激发镇村干部和农民的积极性,从四个方面实行奖补让利。一是实行机械作业补贴,对加入粮食种植合作组织并实施“政府代种”服务的会员农户,每亩补贴40元。二是实行规模低价作业,农机合作社机械作业费比市场价每亩降低20元,让利于民。三是实行驾驶员培训补贴。四是加大测土配方施肥。统一供种补助力度,在进一步让利于民的同时提升粮食产量。

小麦飞防作业,开创了山东省利用载人飞机进行大田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的先例。由于“政府补贴、企业让利”,农民不花一分钱、不出一分力,就可基本实现病虫害的应防尽防。每天飞防面积达2万多亩,而靠人工背七八十斤的背负式机动喷雾器,一天只能喷药30来亩,费时费力。

担任飞防任务的齐民旺植保专业合作社所属淄博众得利集团董事长胡永利介绍,飞防作业解决了传统防治模式喷药投入成本较多、劳动强度大、危险性高、作业面积小、防治效果差等问题,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降低了耕种成本,减少了农药残留。

临淄区农业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张克禄说:深耕方式使耕作深度增加了10厘米,土壤团粒结构和吸水、保墒、透气等理化性状大大改善,土壤有机质含量年均提高0.02%,小麦和玉米亩产均较秸秆禁烧之前提高10%。以前付之一炬的玉米秸秆全部深耕还田,其养分含量相当于当季施肥量的25%,每亩能节省肥料成本70元。

有地不种地,坐等粮食来。临淄区30万农民摆脱了土地的束缚,更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了有效转移。去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15753元,同比增长12.35%。其中工资性收入8957元,占到人均收入的一半以上。

淄博市委常委、临淄区委书记毕荣青说,以“耕种管收全包”为核心的

“政府代种”服务全覆盖,不仅让农民真正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转变为“产业工人”,也有效解决了农村城镇化后“土地如何种”的难题,避免了“农民扛着锄头上楼”的窘境。

农村社区化,让农民变“社区居民”

临淄区于2009年初启动实施了以“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为内容的农村“五化”工程。目前,全区465个村居,扣除城中村和列入合村并居计划的村居外,其余370个村庄整建制完成,总计投入4.3亿元,其中区财政投入1.3亿元,带动社会资金3亿元。

临淄区区长宋振波说,好事要办好,机制是关键?临淄区不搞一刀切,按照“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的方针,实行“硬化”补助水泥、其他“四化”补助资金的奖补政策;同时根据人均占有财政收入情况,12处镇(街)划分为3种类型,补助标准因镇而异。各镇(街)也根据财政状况出台相应的奖补政策。两级财政补助资金加起来,占“五化”成本的1/3左右,为经济条件不均等的村居提供了资金保障。

敬仲镇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经济薄弱乡镇,着力打造“一村一特色、一院一景观”的家庭院落“五化”模式。

喝上和城里人一样同源优质的饮用水,一直是农村群众的迫切愿望。2008年,临淄区成为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试点区,率先开展城乡一体化供水建设,依托现有的城区水厂和供水中心,以区、镇(街道)、村三级供水管道为网络,全区形成日供水能力6万方的城乡一体化供水体系,实现了“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临淄区实施民生工程中,群众不同程度上都承担了一部分资金,但自始至终没有一个群众来信来访,网上也没有一篇负面信息,主要得益于创新推行的村级事务“五代理”制度,村居的资金、账务、资产、档案、公章全部由镇(街道)集中代为管理,镇(街道)政府担当“公证人”的角色,到位不越位,监管不掌管,杜绝深为村民诟病的村官“专权、滥权、乱权”。“网格联系、代办服务”更是纵深推进,进一步构建起“群众办事动动嘴、党员干部跑跑腿”的一站式便民服务。目前已采集民情信息1.5万余条,累计为群众办理各类事项4万多件。

农民市民化,让农民尽享文明成果

针对农村文化设施匮乏,全区12处镇、街道全部按国家一类标准建起功能齐全的综合文化站和图书馆分馆。实行区、镇财政共同补助的办法,扶持全区所有村居均建成集村务中心和文化活动中心为一体的文化大院,并全部开通“远教视窗”和就业服务网络。全区370个村均建有农家书屋。全区农村现有区级文化类协会团体40多家、“庄户剧团”120多个,全区特色文化村300多个,特色文化专业户2800多户。

“在城市,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相对健全。在农村,一个疯子满村跑,没有人去关心他们的生活,给他们温暖,群众会问我们的党在哪里?”毕荣青说。

2013年4月,临淄区正式启动“合力救助帮扶、增进民生福祉”行动,动员119个部门、单位及338家企业与全区465个村居结对帮扶,对这些困难家庭实行全覆盖帮扶。目前,全区已成立镇、街道救助基金12个,募集资金3565万元。

“合力救助帮扶、增进民生福祉行动”有两大特点,一是注重“输血式”帮扶,帮包部门特别是企业在保洁、餐饮、门卫、锅炉等轻体力、低技能岗位上,优先安排困难家庭成员就业,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基本保障;二是引入了资本运作的理念,认捐资金不直接发放到困难户手中,而是成立基金进行运营,对于精神残疾、无法就业的特殊困难家庭,通过基金收益进行常态化全覆盖救助。

毕荣青说,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有利于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只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真正了解群众想什么、盼什么,时刻把服务群众、造福百姓作为最大责任,既立足当前,设身处地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又着眼长远,轻“显绩”、重“潜绩”,抓基层、打基础,就一定能够凝聚民心,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拥护。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