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拆分:迷茫中求生
来源:中国企业报
巨头拆分:迷茫中求生
(上接第十九版)拆分转型并非一马平川
当惠普、联想们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还拥有“主动转型”的权利时,当年的胶卷巨头柯达因为选择了一条错误的转型道路最终身陷“破产重组”困境,至今企业还没有找到激活和复苏的动力。
面对数码相机和智能手机的爆发式增长,曾经的胶卷巨头柯达选择从胶卷业务向照片打印业务的转型,其还是想借助硬件的打印机业务的发展延长胶卷业务的寿命。却没有料到,年轻一代的消费者生活方式的快速变化,以及个人智能终端普及,让照片的分享也脱离了打印机和胶卷,变成了数字化的分享。
在错误的拆分转型道路上奔跑,无疑是近年来一大批IT硬件制造商巨头们普遍担心的问题。特别是在当前的商业竞争格局、市场商业环境和消费需求之下,任何只是“以我为中心”和“以传统业务为延续”的拆分转型方向,都会让企业面临着“拆而不转、转而不彻底”的徘徊和犹豫。
构建一个“终端硬件+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的生态系统是传统IT厂家当前探索的一条转型道路,即维持原有PC业务作为立身之本,向服务器产品等企业级业务拓展,重点发展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智能家居、智能穿戴设备等智能移动终端,并扶持应用程序商店和手机支付等的发展。
不过,对于那些多年来已经习惯了“个人市场”竞争的硬件制造商来说,面对当前的云计算、大数据、移动办公及系统方案集成等一系列“企业市场”竞争时,企业原有的产品技术和市场竞争优势就面临着“无技可施”的挑战,同时还要面临原有企业市场对手的挤压和挑战,道路显然更加艰难和曲折。过去的成功经验已成制约企业发展的阻力
虽然“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是众多全球硬件制造商巨头从个人市场向企业市场由硬变软的转型道路扩张过程中,还没有找到一条成功的道路。同样,一些企业的转型之路同样面临着“无法复制他人经验”的挑战。
当年苹果创始人乔布斯借助一款iPhone和一款iPad完成了对个人智能终端市场的重新定义时,其转型的方向不是基于自身在电脑业务上的竞争优势,更没有从个人消费市场竞争企业商用市场,而是重新确立了以消费需求为中心的坐标,进入了完全陌生的手机和平板电脑领域。
苹果如今依靠“一年升级一次的智能硬件+实时更新的应用程序商店”所打造的个人消费为中心娱乐生态圈,正是成功激活企业在互联网时代竞争力的核心动力。同样,乔布斯带给全球硬件制造商的最大创新启示还在于,以用户体验和使用为中心,完成了将手机和平板电脑从“耐用消费品”向“快速消费品”的转型扩张,超越了传统硬件制造商要么“由个人市场向企业市场”、要么“由硬变软”的传统转型路径,开创了一条全新的转型发展道路。
但当前全球已难以再出现第二家“苹果”。无论是全球互联网巨头谷歌,还是中国的三大互联网巨头BAT,都在面向市场环境和消费需求探索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正如海尔集团CEO张瑞敏所说的,“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无论是IBM、惠普、联想、微软,还是谷歌、苹果,都是抓住了那个时代的市场和消费需求的脉搏,并成功通过一款或者多款产品的大批量规模化制造成为了全球性的领军企业和品牌。
但是当我们面对一个正在开启的全新时代以及越来越瞬息多变和个性多元化的消费需求时,过去的成功经验已经成为制约企业未来发展的阻力,而过去的“一招制胜、一品为王”的商业模式也无法继续满足未来企业的发展动力和市场环境竞争的需求。
一切都刚刚开始,一切又都瞬息万变。对于当前还没有开始转型,或者没有面临转型压力的众多中国本土企业来说,全球任何硬件制造商的转型道路,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值得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