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0版:全球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0版            全球化
 

2014年10月28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总统亲自上阵
欧洲中小企业群成都“淘金”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张龙龚友国

总统亲自上阵欧洲中小企业群成都“淘金”

欧洽会上中欧企业现场进行“一对一”对接 本报记者龚友国/摄

这一次,众多的欧洲企业希望在广袤的成都平原上开拓出新的收获。

在22日开幕的第九届中国—欧洲投资贸易科技合作洽谈会上,捷克总统米洛什·泽曼亲自率领近200人的代表团访问成都,并携带了4架轻型飞机亮相“欧盟馆”捷克展区。据透露,“总统团”此行的重任还包括:和成都高新区进一步洽谈通用航空领域的合作、在成都设立领事馆以及与四川省开展全面合作等事宜。

捷克的表现只是欧洲热情来华的一个缩影。据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本届欧洽会参会的欧盟国家达到25个,欧洲企业有340多家。

让欧洲企业趋之若鹜的一个背景就是,在去年的第八届欧洽会上,700余家中欧企业举办一对一配对洽谈1100余场次,签订合同12亿元,达成意向合作协议金额33亿元,配对成功率达30%。这让欧洲企业看到了“自我救赎”的机会。

看重西部科研资源

事实上,在去年的欧洽会之前,捷克就已经“迫不及待”地拿着轻型飞机的宣传册来到中国。“经过一年多以来的共同努力,目前双方已有了深度合作。许多欧洲国家对于和四川、成都的合作,一开始的态度是试试看,而现在,他们纷纷表示信心十足。”成都欧盟项目创新中心主任代伊伶表示。

据了解,成都高新区已于今年6月和捷克投资促进局、成都欧盟项目创新中心共同签署协议,共同积极推动通用航空产业的合作。捷克F-air公司首席执行官米兰·马赫、意大利芬梅卡尼卡集团中国区市场和业务发展总监总裁大卫·库奇诺均向记者表示想要进入中国飞机通航市场的意愿。

带着4架飞机来华展示的捷克,终于拿到了一份合作协议。捷克一家通航企业与北川羌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四川海珂实业有限公司当场签订了三方战略合作意向协议,就在北川通航产业园投资建设ALTOTG系列飞机装配制造项目达成了合作意向。捷克企业将负责为工作人员和工程师提供培训,以及为飞机制造提供生产技术指导。

据统计,四川目前正在运营的通航企业有9家,公开报道显示,金堂、崇州、自贡、巴中、攀枝花等地的通用机场都正在筹建当中,最快明年上半年,四川首个通用机场就将交付使用。

此外,为进一步吸引中国,奥地利联邦商会主席莱特表示,奥地利和中国可以在旅游业、服务业等方面寻求合作伙伴和商业发展。同时,欧盟正在启动的“科技2020计划”,将投入800亿欧元,中国及成都的可再生能源、环保科技、教育及其他领域都可通过该计划得到支持。

代伊伶表示:“通过与欧盟众多机构接触交流,我们发现,对方十分看重中国西部的科研资源,希望通过参加欧洽会,打开‘大门’,加强与中国西部进行创新科研合作。”

主打中小企业牌

在中国,中小企业占据了中国企业数量的绝大部分。

欧盟国家深知这一点,所以这一次,他们打出了与中国中小企业合作的招牌。

“欧洲经济组成的99.8%都是来自中小企业,在当前的经济情势下,欧洲要推动新一轮的经济发展,就需要给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欧盟委员会企业与工业总司副司长安蒂·佩尔托马奇表示,在中国,中小企业也同样有面向全球市场的需求。因此希望以欧洽会为契机,加强中国与欧洲中小企业之间的合作。

2011年5月,经欧盟委员会批准,在成都高新区设立了“欧洲企业网(EEN)中国西部中心”,依托EEN在全球54个国家和地区、600多个合作伙伴机构及超过100万中小企业的创新资源,服务于中国西部10个省、市、自治区,帮助西部地区的中小企业加快国际化。

截至目前,EEN中国西部中心注册用户超过530家,访问量累计超过384.3万余人次,帮助1200余家中欧双方企业实现线上和线下项目对接。

法国丹特克EITICT实验室首席运营官布鲁诺告诉记者,很期望能来中国,能把自己的项目落户在中国,和一些中小企业进行合作。

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调研员修小平向记者表示,1999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了创新基金,由火炬中心负责管理和运行。火炬计划主要以优惠的税收政策扶持高新技术企业、技术转移机构和科技园区的建构。火炬中心自2000年起,一直参与促进中欧的产业创新合作研究。

为促成中欧中小企业及高科技企业之间的合作,成都国家高新区发展策划局局长汤继强告诉记者,在全力推进实施“三次创业”战略的进程中,成都高新区将进一步谋划中欧合作‘大棋局’,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区已与28个欧盟成员国近60个相关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

在政策层面,高新区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成都高新区先后发布多条新政,提出以市场化方式促进经济健康快速发展、营造与国际接轨的发展环境等18条具体措施。

用产业集群吸引中国

10月22日,在欧洽会上举办的“中欧创新集群合作对接会”迎来了较往届更多样、更专业的创新集群———16个来自欧洲的创新集群,将和来自中国四川、北京、上海、深圳、武汉、宁夏等全国31个代表团开展对接,围绕创新集群的政策、运行体系、协作机制、合作项目等议题进行互动交流。

“目前,在经济活力愈加增长的全球环境下,产业集群化发展是一个必然的趋势。集群经济的发展是为了更好地面对全球经济的挑战,而在集群发展过程中,专利技术的交流和转让以及合作又显得非常重要。”在安蒂·佩尔托马奇看来,“产业集群化发展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同时中小企业的集群化发展,是迎接新市场开放的一个方式,利于促使中小企业在国际范围内竞争和向全球化发展。”

同时,修小平也表示,经济全球化加速了创新资源的流通,跨领域、跨地区的合作已经成为创新驱动的重要趋势。并建议加强政策支持产业集群发展研究和经济成功的共享,进一步加强产业领域的企业合作。

汤继强认为:“改革开放前三十余年,中国西部与欧洲的合作需要通过大海,而往往忽略了欧亚大陆的物理连接。当中国经济发生结构性的调整———从‘向东是大海’的外向型经济为主转型为‘向西是高地’的内外需统筹协调发展时,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通过高铁之路等,将中国西部与欧亚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