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称埃博拉逼近中国
阴霾下国产相关医药商业化提速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张博
机构称埃博拉逼近中国阴霾下国产相关医药商业化提速
10月18日下午,正在塞拉利昂执行抗击埃博拉疫情任务的我军援塞医疗队专家,向留守塞国的中方援塞专家组成员、中资企业员工及中国公民宣讲埃博拉疫病的防治常识。
黄显斌/摄
日前,一家名为MOBS的美国研究机构绘制了一份各地遭遇埃博拉病毒袭击的可能性和威胁性地图,该地图预测,中国可能会在10月底出现埃博拉病例。针对埃博拉疫情的不断蔓延,10月中旬,中国卫生计生委也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开展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工作自查。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疾控机构、定点医院和急救中心、一般医疗机构要在10月31日之前完成自查。”《中国企业报》记者观察发现,尽管大部分企业例如四环生物、鲁抗医药都发表声明称公司生产的产品与对抗埃博拉病毒的药物、疫苗等均不存在相关性。但依旧有不少中国企业参与到了这场“埃博拉病毒阻击战”中。
国产抗病毒药物
已现商业化曙光
10月8日,中国三大医院处方药供应商之一的四环医药宣布,其已向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支付人民币1000万元,用于抗埃博拉病毒药物jk-05的技术转让和开发。
目前并没有针对埃博拉病毒的疫苗和特效药,有报道的实验性药物也仅有15种。为此,专家表示,此次四环制药同军科院的合作,也是全球首个关于抗埃博拉药物商业化的交易案例。
据记者从四环医药了解到,jk-05能通过抑制病毒的RNA聚合酶,从而实现抑制病毒复制的目的,因此,它不仅可以用来抗埃博拉病毒,对黄热病病毒、沙粒病毒、布尼亚病毒等RNA病毒均有抑制作用。为此,四环医药准备将其开发为一种广谱抗病毒药物,以满足市场对病毒感染及流行的预防及治疗类药物的需求。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jk-05在短时间内可能还无法面市。中国一家大型制药公司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在一款新药通过审批前,需要经过四轮的临床试验和伦理委员会审查等诸多环节,通常需要3到10年的时间才能面市,参考‘非典’时期药监局开通‘快速通道’的方法,实验药获批进入Ⅰ期临床研究也需要6个月到1年左右的时间。”
同时,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jk-05进入审批阶段还要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目前中国并没有受埃博拉病毒的患者,因此无法在中国进行人体临床实验。据记者了解,jk-05的研发稍落后于在其他类似药物,目前已完成小鼠实验,而美国马普生物公司所研制ZMapp和加拿大特克米拉制药公司研制的TKM-埃博拉已完成了在猴子身上的实验。对此,四环医药方面表示,“将与军科院共同努力,尽快将该药物推出市场,实现产业化。”据报道,jk-05目前已获得“军队特需药物批件”,并运往非洲疫区用于储备及临床实验准备。
在中药方面,康缘药业的热毒宁、上海凯宝的痰热清、红日药业的血必净等中成药、注射剂产品已入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卫计委制定的《中医药治疗埃博拉出血热专家指导意见(第一版)》,也带动相关公司股价出现上涨。
中国药企争相推出
病毒检测试剂
“除了用于治疗埃博拉的药物、疫苗,中国企业已经掌握了埃博拉病毒的抗体基因,并具备了相关诊断试剂研发能力。”北京疾控中心的刘医生向记者表示,目前能够提供类似检测的国家还很少,美国FDA也是在不久前才通过特殊审批程序批准了埃博拉的检测试剂。
据了解,早在2010年,上海之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已经研制并生成出快速检测埃博拉病毒的核酸测定试剂盒,并取得了欧盟CE认证。记者从之江生物了解到,目前该试剂已经销往尼日利亚、几内亚、喀麦隆、肯尼亚、美国、印度等国。
据记者了解,虽然该检测试剂并未在中国投入医院临床试验,但已经有多家国内单位采购了该试剂用做储备。公司负责人表示,目前公司正在向主管部门进行申报,取得临床使用注册证。
“如果疫情发展的话,我们将加大生产,企业现在具备3天生产5万人份试剂的生产能力。”之江生物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
除了之江生物,华大基因也联合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研制出埃博拉病毒核酸检测试剂,并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申请了应急审批。华大基因相关负责人表示,企业已生产出少量试剂用于储备,如果需要随时可以大批量生产。
据记者了解,由深圳普瑞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联合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埃博拉病毒核酸检测试剂”,近日通过总后勤部卫生部专家评审,并获得正式生产批文,并已于获批后投产。除此之外,科华生物、安达基因、西安天隆科技等公司也各自推出了埃博拉病毒检测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