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制北京产业转移地图
河北寻找共赢点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彭涵
绘制北京产业转移地图河北寻找共赢点
王利博制图
一次计划内的大考,将摆在处于“一体化”进程中的京津冀三地面前。这可能是次严峻的挑战。
11月10日至11日,2014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峰会在北京怀柔雁栖湖举行,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将确定相关停产、限产及治理企业清单,以保证会议期间的空气质量。
在这次联防联控行动中,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会被视为一个整体,统筹考虑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大气环境容量等制约因素。
今年上半年,河北省的GDP增幅处于全国倒数第一———有观点认为,这与整个京津冀地区的生态环境治理有关,因为第二产业在河北的经济中占比很高。“河北做了很大牺牲。”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范永茂表示。
这实际上引申出一个不算新鲜的问题:京津冀一体化究竟是“丢包袱”还是“共进退”?无论怎样,京津冀三地都希望给出完美的答案,就像必须让APEC期间的首都可以自由呼吸一样。
定位明确:绘制产业转移地图
7月31日,北京市与河北省的负责人在两省市工作交流座谈会上,签署了七份区域协作协议及备忘录。
这些合作协议及备忘录分别为《共同打造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框架协议》、《共建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合作区协议》、《共同加快张承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协议》、《共同加快推进市场一体化进程协议》、《共同推进物流业协同发展合作协议》、《交通一体化合作备忘录》等文件。
有媒体认为,这意味着河北承接首都外移产业的思路初步成型。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4年3月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而在一周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时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
这是一条必须要走的路,但横亘眼前的雾霭依然存在。
“目前北京的4个中心定位已经明确,即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并将在交通、生态、产业3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天津只有部分定位明确,北方中心、航运中心不会变,现在金融、制造业定位还没确定。至于河北,在具体定位上还存在较大争议。”范永茂表示。
七份区域协作协议及备忘录,某种意义上回答了这个问题。在这次会议上,河北省为精准承接北京重点项目,确定了部分重点承接地区及其功能定位。
例如,定位承德承接中关村相关产业,打造中关村承德产业基地;北京新机场空港新区规划范围则是廊坊市广阳、永清、固安和保定市的涿州部分区域,用以承接北京优质要素和产业转移,发展金融服务、总部基地、商贸物流、高端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和电子信息等高端制造业。
唐山曹妃甸区新型工业化基地,承接了北京石化、装备制造、钢铁等产业转移,合作发展港口物流、海洋经济、海水淡化、节能环保等产业,并将与京津合作打造环渤海自由贸易区。保定白沟则是利用原有商贸优势,建立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市场商贸、仓储物流产业体系。
“河北省工信厅与北京经信委正在对北京拟转移产业项目进行分类,摸清每个拟转移产业项目情况,特别是摸清项目拟转移地区,在此基础上绘制了北京产业转移地图。”河北省工信厅厅长王昌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地图上标明了园区所在地、功能定位和将要承接的产业。同时也强化省内各市、各园区的统筹协调,不打乱仗,提高产业对接合作的针对性。”王昌说道,“在园区的筛选和功能定位上,注重发挥比较优势,避免同质化竞争。”
让市场做主,探索托管运营新模式
事实上,河北明确自己的定位只是解决了第一个问题。“中央政府层面很重视,但又不能只通过行政手段来解决问题,而是要让这三地通过市场的手段成为有效的统一体,这才是长久之计。”范永茂说。
何为市场手段?位于张家口的万全燕麦科技产业园提供了一个典型的案例。
4月21日,万全燕麦科技产业园举行建园开工仪式。在其勾勒的未来图景中,这里要建世界最大的燕麦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中国最大的燕麦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基地、中国最先进的高科技燕麦食品研发基地和中国最大的燕麦生产与交易中心。
但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是整个园区的规划设计、招商引资等事务,都由一家名为汇隆(北京)产业园管理有限公司进行托管运营。
张家口市产业聚集区管委会副主任宗振华表示,天津滨海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的成功经验“刺激了我们”———在达成合作之后,汇隆派了一个团队来到张家口,“拷贝”天津产业园的管理模式、招商引资方法、运营手段,在新岗位上复制出一个与其一样具活力、善引资、创效益的全新园区。
按照约定,今后的5年内,汇隆要保证有56个生产加工型项目引进燕麦科技产业园,建成企业数要达到35家,引入商业服务型企业20家。“这应该不是个难以完成的任务。”汇隆负责人表示。
业内人士分析,燕麦科技产业园由汇隆托管运营,通过市场手段,对区域、环境、原料、加工、科技、研发、信息、资金、物流以及人才、客户等各种资源进行合理配置,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是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体现,更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生动案例。
“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一体化首先必须是经济的一体化。这里面涉及很多问题。但首先要明白的是,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的内涵是什么?我认为,第一个要协同发展的肯定是市场要协同发展,真正形成一个让生产要素和资源要素合理流动的统一的市场,这需要正确处理市场和政府的关系。”范永茂表示。
万全燕麦科技产业园的例子,某种程度上提供了一个答案———园区托管,能够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也促使政府尽快将职能回归到应该扮演的角色上。宗振华表示,从以往繁琐的招商事务中解脱出来后,他们将专心做好硬环境的改善和软环境的提升,把分内事做精做好。
做好“分内事”:公共服务
解放出来的政府应该做什么呢?范永茂首先分析了京津冀和长三角的一些差异。
“北京有人才优势,有公共服务的优势,这跟上海一样。但是上海能够把这些优势辐射到周边。在长三角,苏州的人就愿意住在苏州,未必愿意去上海。但是北京的公共服务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虹吸效应,造成了河北地区很大的公共服务的洼地。”
公共服务是政府的本职工作,范永茂认为其中的完成度对于产业转移有着相当大的影响。
“如果北京疏解企业,产业过去了,但是人员过不去;人过不去,企业就无法生存;企业无法生存,就没有办法给地方政府缴纳利税,地方政府就没有更多的投入去进行公共服务的改善,那么北京的员工就不愿意去河北。这样就进入了一个死循环。如果不把公共服务做好,那么京津冀一体化就是一个伪命题。”范永茂说。
这确实引起了河北的注意。“北京产业转移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一块大的蛋糕。要想让这块蛋糕顺利转移到河北,我们必须要找准共赢点,需要制定吸引京津产业转移的财税政策,对政府主导、在一定纳税额以上的整体搬迁企业或项目,在一定纳税量与税收上分享政策,调动京津产业向河北转移的积极性。同时,把硬件、软件设施打造好。”王昌说道。
范永茂继续以对比的形式阐述了他对好的公共服务的理解:“我们以长三角为例,它的一体化过程是市场自发的一体化过程,是有市场内在的驱动性的。”
“上海可以作为企业的研发和销售中心,而中间的生产环节可以让无锡、常州这样一些江苏或浙江的地区来实现。税收分成方面,总部企业是在上海,可以通过总部企业汇总缴纳,来完成税收。这种市场对接非常自然,相对来说,这种一体化的过程非常成熟,而且很自然地形成。”范永茂说道。
产业转移为当地政府公共服务的水平要求,也在持续水涨船高。保定白沟就在为此做着准备。
河北省目前已明确定位保定白沟的功能,其将主要承接北京的商贸流通产业。据白沟新城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杨建军介绍,自从和大红门正式签约后,目前已经有500家来自北京大红门的商铺正式进驻。其正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投入,今后将进行城市扩建,甚至可能升级为县级市,并拥有自己的内陆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