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3版:人文生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3版            人文生活
 

2014年10月21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那些会议圣地萦绕的文化回音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江雪

那些会议圣地萦绕的文化回音

王利博制图

瑞士的达沃斯小镇因为“世界经济论坛”的举办令世界的目光开始对其地理历史、思想文化“聚焦”。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也出现了莫干山、博鳌、亚布力等经济文化思想圣地———因为一次特别的会议、一个永久的论坛、一群企业家“过年”的家园,渐渐地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记忆画册”中成为彩色的封面,犹如灿烂的灯火,洒满历史的记忆隧道。

莫干山,沉默的呼唤

就像小说《廊桥遗梦》中的廊桥成为凄美爱情故事的标识一样,世界上很多国家因其“特别会议”,要选取隐含着政治、经济、文化意义的特别地址。

最终,这个地理标识成为了“特色文化旅游标志”,一种鲜明的情感符号。

浙江省德清县莫干山镇,自英国人洪慈恩在此建造了第一座欧式别墅起,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1984年9月,王岐山、华生等124名中青年经济学者成为那里的“主角儿”,第一次“全国性、不讲关系、不讲学历、不讲职称、不讲职业、不讲名气,凭论文水平确认代表资格”的“莫干山会议”在此悄然举办。

此后30年,莫干山在某些人的情感中成为挥之不去的记忆。而历史的总结是:这次会议不仅使一批经济学家脱颖而出,也是青年经济工作者的“第一次集体发声”。

2014年9月,已经有了文学大师俞平伯纪念馆、外交特使傅云龙纪念馆、陆放版画藏书票馆的莫干山可谓有声有色、风情万种。由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全国金融系统青年联合会以及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主题为“全球化背景下的大国治理”的“莫干山会议·2014中青年改革开放论坛”再次在莫干山举办。

距离产生的美,让华生等经济学家30年前的记忆复活。莫干山会议精神、莫干山会议遗产、莫干山会议参与者都成为常谈常新的话题。

此时,莫干山当地人已经靠经营历史、地理、文化得到了富裕的生活以及他们自己也说不清的种种荣誉。那种在很多人心里开始伸展、蔓延、丰富起来的荣誉,在时代的发展中并不多见。

莫干山的今天告诉公众,往事并不如烟。就在当年的参与者贝多广写的“30年前的莫干山会议后,我像一颗火种”的日子里,到莫干山旅游者的网友在微博上写道:“走过田园,一匹棕色的马驹,贴着我的手心舔我。孩子拿着箭,对着山坡上的靶子装英雄。森林里,一潭泳池,像接着天边了,泡一下热泉,再泡冷泉,出来,吹一下山风。”

亚布力,哲学内涵奠定基调

黑龙江省的亚布力,即俄语中的“果木园”,曾是清朝皇室和满清贵族的狩猎围场。很难想象,冰封大地、漫天飞雪的亚布力10多年来都聚集着中国企业界的“大咖”们神侃中国的未来。

事实是,靠着中国企业家俱乐部队伍的十几年“练兵”,如今的亚布力山谷中回荡着的不再是悲怆和凄凉。雪山,洗涤了企业家的灵魂和疲惫的身心,也唤醒了他们最初的梦想和欲望。

当历史证明,企业家们愿意与当地政府、商人讨论“我们可以不可以成为瑞士的达沃斯”话题时,“亚布力的滑雪旅游事业与国际化接轨”已经成为事实。

是的,亚布力的雪山还原了中国企业家俱乐部成员的心灵原貌。正如论坛秘书长张洪涛表达的那样:当时光飞逝15年,个人觉得到了真的感动。亚布力已经成为企业家的精神家园。潘石屹、任志强、李东升等在“滑雪比赛”中发生的趣闻被总结成“管理哲学”;俞敏洪喝醉后的“吼叫”以及冯仑“肆无忌惮的段子”也已经写入各自的《自传》;亚布力夜晚腾空的篝火,夹杂着60度烈酒的激情,成就了王石、马云、任志强、吴敬琏们发布《“企业家精神和中国未来”倡议书》的动力。

亚布力小镇,因为“企业家俱乐部论坛”的永久会址而成名。亚布力的人,也因此变得更加有修养、有文化、有梦想。那些飞扬在亚布力雪山群、红木林里的思想和身影,让时间痴迷。

黑龙江经济研究学家曾表示:亚布力的影响应该是出现更多的王石、马云。

博鳌,渔岛见证商业故事

“亚洲论坛”选择在中国海南博鳌召开,本身就已经暗示出中国“独占鳌头”的重要性。至于很多人因此戏称博鳌人民“开三天会,够吃一年”的福气,当地人并不忌讳。包括说博鳌的“亚洲论坛”是“富人俱乐部”,他们也跟着补充一些商业故事和商人的生活细节:“在开会期间,博鳌镇上到处都是兰博基尼和法拉利,甚至有某集团老板需要自驾的私人飞机。”

因为有了博鳌,有了世界声誉的论坛,“奢侈品免税店”也紧随其后,成为海南又一个吸引人消费的热点。三亚旅游的热度更是强烈地与欧洲一些大城市相识。

从大背景分析,12年时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也承认:世界经济论坛是一个平台,博鳌亚洲论坛也是一个平台。龙永图更为自豪:“博鳌论坛提供的软硬件和举办水平实际上不亚于瑞士的达沃斯论坛,甚至已经超越。”

与中诚信集团董事长毛振华所言的“大家不远千里、万里,穿林海、跨雪原来到亚布力这个小镇,其实不仅仅是热爱冰雪,而是热爱我们商人这个职业”一样,来“红色娘子军”故乡博鳌的参与者,多是政要、企业家和财富拥有者。在他们的眼里,海南岛上到处是“金矿”。

海南某大学也因此魅力聘请到了中国著名女诗人王小妮。

如同厦门鼓浪屿的诗人舒婷在全国的影响力一样,王小妮也成为海南文化的一个标志。很多去博鳌开会,在博鳌小镇读到王小妮《萧红传》的60后企业家们,在20世纪80年代都是王小妮的“粉丝读者”,走过达沃斯、亚布力、博鳌的企业家们不由得感慨:论坛地址的文化记忆,尤其珍贵。

比肩瑞士小镇达沃斯,博鳌镇的定位是“打造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会议中心”和“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度假休闲中心”。

“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意境,早已留在了上一代“打鱼人”的记忆里。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