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9版:全球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9版            全球化
 

2014年10月14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诺基亚与柯达:
从“不可一世”到“昨日黄花”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许意强

诺基亚与柯达:从“不可一世”到“昨日黄花”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当我们重新梳理诺基亚和柯达这两家曾经行业内当之无愧的老大从“不可一世”的“领头羊”沦为市场上“昨日黄花”的历程时,有一个共同的症结浮出水面,那就是:对于自己坚持走的道路无比执著,却忽视了来自外部市场环境和用户需求的变化,最终却因为过度盲目自信,不得不面对被市场上快速成长起来的新一代消费者“淘汰”的命运。

近乎傲慢的自信

谁都不会想到,曾经作为手机代名词的“诺基亚”和胶卷代名词的“柯达”,有一天会消失在主流市场上。

梳理柯达和诺基亚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作为手机和胶卷行业的领导品牌,诺基亚和柯达的败落均是因为没有主动选择对时代发展新拐点的主动迎合和引领,相反还在近乎顽固地坚守着“旧时代的发展模式和经营路线”,最终被主流时代消费者所淘汰。

当年,正处在企业发展巅峰期的诺基亚和柯达,完全拥有更多的资金、人力和物力,领先于对手苹果和富士通开创在互联网时代的智能手机生态圈和数码冲印生态圈新革命。但是,由于过多的习惯于功能手机时代的“生意圈和产业链”思维以及胶卷冲击时代的“贸易模式”,最终无法迎合和满足新一代消费者的主流生活娱乐方式,而被淘汰出局。

对于成功者来看,走向成功的道路是“千万条”。但是,对于诺基亚和柯达来说,失败者的道路却都只有一条,那就是一种近乎“傲慢”的自信,最终他们却为自己的那种傲慢付出了“惨重”代价。

创新能力强大但动力不足

纵观全球企业过去1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对于已成长为行业领头羊的“巨头型”和“寡头型”企业来说,虽然拥有着“海量的创新资金、创新人才和创新体系”,甚至还拥有着对于未来发展趋势和前景的前瞻性把握能力,但因为局限于企业自身的安全和可持续性经营风险因素,造成企业整体创新动力不足。

特别是在面对未知性的创新方向和道路选择时,寡头型企业果断地选择“鸵鸟”策略,选择性忽视那些“风险大创新机会和突破口也多”的新机会、新方向和新道路。

当年的诺基亚和柯达,肯定不会想到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更不会想到智能手机不仅将传统功能手机市场直接冲毁,甚至还将传统的胶卷相机和数码相机两大产品都冲击“殆尽”。更为重要的是,围绕智能手机产业的竞争,作为这个时代开拓者的苹果,不再是局限于简单的“研发制造销售”一次性交易,而是借助“智能生活圈”这一内容服务平台,建立“多次性交易”的全新商业模式。

“革自己命”的挑战

诺基亚当年也不是没有尝试转型,曾推出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塞班和应用程序商店,但最终还是在与苹果等挑战者的较量时,被淘汰出局。正是因为诺基亚在进行智能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着大量功能手机对市场份额和规模等传统业务的挑战,难以全身心地投入智能手机应用和体验的开发,从而出现了“转型四不像”。

同样,面对当年快速崛起的“个性化、数码化”的照相新时代挑战时,柯达不仅没有选择主动迎战而是逃避,面对大量传统个人消费市场需求的低迷和萎缩,没有快速转型数码冲印,而是逃避后进入竞争并不激烈但市场空间同样狭小的商用冲印行业。而在传统的印刷市场普遍低迷的背景下,无论是个人消费市场还是商用印务市场,都难以为继。这也注定了柯达破产重组后的尴尬走势。

诺基亚和柯达的失败教训,同样也给市场上众多行业寡头型企业带来了共同启示:对于所有企业来说,在一个又一个全新时代的冲击下,同样面临着一个“革自己命”的挑战。自我革命,需要的不只是“破釜沉舟”的勇气,更需要“力拔山河”的魄力。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