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9版:产业公司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9版            产业公司
 

2014年10月14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包裹快递市场全面对外开放资本并购冲动加剧全球四大快递公司的多起收购显示了其进入中国快递市场的战略方针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宋笛

包裹快递市场全面对外开放资本并购冲动加剧全球四大快递公司的多起收购显示了其进入中国快递市场的战略方针

在国内快递企业纷纷参与到跨境快递的同时,在国内市场经营良久的外资快递企业终于也获得了国内市场运营的政策许可。

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全面开放国内包裹快递市场,对符合许可条件的外资快递企业,按核定业务范围和经营地域发放经营许可证。

外资企业主业转移

外资快递企业在国内市场存在时间并不短暂,从1984年联邦快递率先进入中国市场算起,外资快递企业在中国已经有接近30年的发展时间。

厦门物流办的相关人员告诉记者,厦门作为中国物流业发展较早的地区,在10年前包括FedEx、UPS在内的四大外资快递企业就已经在厦门开始运营。

但在这10年时间,厦门快递市场并未感觉到来自外资企业的强烈冲击。这位人士告诉记者,这是由于在这段时间中,外资快递企业主要以跨境快递为主,并未深耕国内快递市场。

对于这其中的原因,物流办的相关人员向记者分析道,一方面源于快递市场对落地有很高的要求,需要在国内建设大量的终端网点,这对于外资快递企业来说难度较高;另一方面来自于政策的壁垒也限制了外资快递企业的发展。

而近年来随着国内一些城市相继向外资企业放开快递资质的情况下,外资企业开始尝试运营国内快递市场。

据了解,从2012年5月起,UPS、联邦快递等外资快递企业就已经开始申请国内快递业务经营许可,到目前为止,UPS快递已拥有国内城市快递资质牌照33个,而联邦快递则达到了58个。

短期影响较小

对于在国内已经经营良久的外资快递企业而言,这次的政策开放无疑是其期盼已久的节点;而对于国内的快递企业而言,开放的市场势必带来更为激烈的竞争。

首当其冲受到威胁的就是在国内快递市场已经占据多半江山的“通达系”快递。

对于此,通达系的相关人员告诉记者,国内快递企业肯定是会感觉到压力,但是鉴于国内快递企业对于市场的掌控能力比较充足,而且在价格方面也更有优势,同时各大企业目前也在逐渐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因此并不担忧。

价格方面的优势显然是通达系在这场竞争中的优势之一。据记者统计,在目前已经开通外资快递企业的同城配业务中,收费金额起始价一般在15元以上,而目前国内邮政、通达系快递同城配的收费一般在10元以下,价格相差近三分之一。

财经评论员宋清辉告诉记者,外资快递公司拥有更为成熟的经营理念、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国内的快递企业还与之有相当的差距。但同时,我国快递市场巨大,供给远小于需求,从这个角度来看,外资企业更是一种市场的有益补充,在短时间内对于国内市场的影响并不大。

“从长期来看,外资快递企业与国内企业正面交锋,将使得目前的竞争态势更为激烈,行业洗牌将加速到来。”宋清辉表示。

资本层面操作加速

对于物流行业而言,外资企业的进入或许只是带来竞争格局的改变,但来自资本层面的动作将对这一行业带来更为深刻的改变。

从2010年起,快递行业资本层面的兼并、收购案例变得愈加频繁。顺丰、圆通、申通等多家快递公司都开始在资本层面进行操作。

而对于外资企业来说,从资本层面进入中国市场的便捷程度要远小于直接在国内市场开拓业务。

“物流行业需要在各个地区大量布点,如果从零做起难度很大,对外企来说从资本层面上直接入股或收购在地方已经布点较为全面的企业可以大大减少进入国内市场的困难度。”厦门物流办的相关人员向记者分析。

实际上,在外资快递企业进入市场之初,面对政策的壁垒,就纷纷选择了与国内企业进行合作来进入国内市场。DHL与中外运长达28年的合作就曾让其在跨境快递服务市场占比一度达到40%的比例。

而近年来,全球四大快递公司在国内的多起收购案例也显示了其通过资本层面进入中国快递市场的战略方针。

“快递行业并不是单纯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更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外资企业利用其品牌的国际知名度和强大的资金优势,通过资本层面的兼并、入股等形式进入国内快递市场的趋势也是必然的,这也将是未来外资快递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主要形式。”宋清辉表示。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