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2013年盛大“高管离职潮”的出现,盛大的业绩意外停滞。靠网游起家的盛大,已经跌出了中国网游领导者的行列,市值也只有阿里巴巴、腾讯和百度的十分之一。
盛大式微:十年走下神坛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谢育辰
盛大式微:十年走下神坛
曾几何时,盛大网络集团(以下简称“盛大”)缔造了不可一世的辉煌帝国。据了解,盛大的《传奇》游戏辉煌时期常常几十万人同时在线,可谓是盛况空前。
然而,伴随着2013年盛大“高管离职潮”的出现,盛大的业绩意外停滞。靠网游起家的盛大,已经跌出了中国网游领导者的行列,市值也只有阿里巴巴、腾讯和百度的十分之一。
定位失误
1999年,盛大董事长陈天桥以50万元启动资金和20名员工为基础,创立了盛大。2000年,盛大以30万美元的价格取得了韩国Acto公司旗下网游《传奇》在中国的独家代理权,由此挖开了一座金矿。
“盛大是靠引进代理游戏起家,也开创了国内网游产业,随之而来的是像网易、九城、巨人、腾讯等大批竞争对手,但盛大在自主研发方面始终没有亮点。”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
事实上,正是由于陈天桥对盛大的定位不仅仅是游戏代理商,而是“网络迪斯尼”,因此盛大才没有在网游上巨资深入,而是选择向文学等方面横向拓展,这也影响了作为其盈利根基的网游业务。
从网络游戏到文学创作。从电子阅读到影视创作、从手机游戏到主题旅游、从云计算建设到电子支付保障……可以说,盛大的定位包罗万象。然而,盛大却似乎忘记了出发的原点,也似乎忽略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机会转瞬即逝。沈萌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之后,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游开始大举占领传统PC端网游的市场,盛大在新时代落后了。”
模式落后
除了定位失误之外,盛大的游戏产品运营模式也同样出现了不可小觑的问题。
《中国企业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盛大最初做游戏代理商的时候,收费的方式主要是采取点卡数的方法。而2006年,在《征途》免费模式的紧逼下,盛大宣布旗下《热血传奇》等三款游戏相继免费(这里所说的“免费”指的是采用“游戏免费,增值服务收费”的盈利模式)。这一举措不仅让盛大成功挤压了私服的市场空间,还引发了资本市场投资者对盛大股票趋之若鹜。
然而,一根谁也没有注意到的导火线正在冒烟。盛大发展增值业务的初衷是为了弥补点卡收入不足,但这也为盛大的衰败埋下了伏笔。
免费模式引发了盛大对增值服务疯狂的建设和拓展,游戏开发者不再关注游戏本身的娱乐性,而是倾向于如何设置障碍让用户付费通关。这种模式导致了一大批人民币玩家的出现,让盛大在短期内赚到了比点卡付费时代更多的利润。
尝到了道具等增值服务收费模式甜头的盛大,怎么会轻易放开这块诱人的蛋糕?自那时起,盛大开始不断增加增值服务的数量,游戏的娱乐性也逐渐丧失殆尽。
曾有网游专家表示,当开发者不再关注游戏本身的娱乐性,而是只想着赚钱,玩家们也就成为了被盛大新模式操控下的小白鼠。
盛大为了赚钱,对增值服务进行了很多类似开箱赚取道具通关的设置,而这种设置让付费的玩家比普通玩家有更大的概率获得通关的道具。因此在盛大的平台上,诞生了很多的人民币玩家,这让游戏本身最吸引人的平衡性也被破坏掉了。
“这一模式不断加强的结果,就是游戏开发者已经不关心产品本身的娱乐性和平衡性。”沈萌说道。
盛大游戏的娱乐性没有了,平衡性也丧失了,用户流失的序幕也就被拉开了。游戏道具收费就像吸毒一样,让游戏的开发及运营从原有的模式迅速走向了通过避开监管,围绕吸引玩家如何投入更多的资金购买装备这一重心上。
业内人士认为,当游戏不再是游戏,而成为一个类似赌博和炫富的平台时,盛大的恶之花就结出畸形的果实:游戏体验没了,用户也没了。
盛大式微
在游戏公司触控科技轰轰烈烈的准备赴美IPO的时候,作为老前辈的盛大游戏却默默选择了私有化。
一群新人组团去美国上市敲钟,而曾经游戏行业的老大,却在这个时候要黯然神伤地退出美国资本市场。仅仅十年的时间,盛大游戏几乎要死在新贵们上市的路上。
“资本市场选择私有化的原因很简单,一个是公司业绩不被资本市场看好,股价迟迟上不去,另外一个就是公司要进行重大的业务转型或者是重组。”业内人士对《中国企业报》记者透露。
那么,美国市场为什么看低盛大游戏市值?在国外的资本市场上,投资者并不像国内的投资者这般投机,而是更加看重实实在在的数字,最核心的就是上市公司的市场增长率。对盛大游戏而言,虽然是盛大的现金牛,独自挑起了盛大赚钱的重担,但是盛大游戏2013年净利润相比2012年同期竟然是负增长的,这也是上市游戏公司中净利润唯一成负增长的公司。
盛大从2001年创建到走到巅峰的2004年纳斯达克上市,仅用了三年时间,彼时,盛大游戏刚在纳斯达克上市,31岁的陈天桥刚问鼎中国首富。而从巅峰走到现在盛大游戏私有化退市也只用了十年时间。这如果是在十年前,谁也想不到盛大游戏会发展成现在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