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0版:中国园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0版            中国园区
 

2014年9月30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烟台开发区:三十岁的新起点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彭涵

烟台开发区:三十岁的新起点

烟台开发区远景

开发区内的汽车整车制造车间

上世纪中叶,发达国家通过建设产业园区的模式,利用其独特的集聚效应、协同效应和整合效应,实现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中国自上世纪80年代初,也开始逐步试行和推广这一模式。进入2014年,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烟台开发区)作为全国首批14个国家级开发区之一,迎来了自己的而立之年。

经过多年培育,烟台开发区已形成机械制造、电子信息两大主导产业和汽车、手机、电脑、船舶、装备制造等优势产品集群,成为全国重要的汽车工业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装备制造业基地,培育了生物医药、新材料、新光电三大新兴产业。

2013年,全区完成生产总值1070亿元,同比增长11%;工业主营业务收入3484亿元,同比增长9.1%。然而进入而立之年后,随着推动中国产业园区发展的背景和因素发生变化,烟台开发区与众多园区一样将迎来更大的挑战。

对冲成本走高:优化招商

有业内观点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通过建设产业园区、创造了经济在30年内快速发展的巨大奇迹。然而时至今日,园区内部的投资成本逐步上涨,原料、能源、劳动力优势逐渐减弱,对产业发展显现出越来越明显的挤出效应。

烟台开发区地处环渤海经济几何中心,也是东部沿海几个最发达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综合实力全国国家级开发区中排名前六位。然而一个客观的事实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政策导向,特别是对于东部沿海地区,各种投资成本逐步提高,已不再拥有成本优势。从降低初始投资成本考虑,部分投资方,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倾向,这对园区发展有一定的挤出效应,存在一定危机。

但危机也带来机遇。项目作为产业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载体,是立区之本,烟台开发区已主动着手优化产业机构,在进一步完善现有的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为主导的产业体系的基础上,加大在新能源、智能装备、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的招商力度,以开发区30年所积淀的产业整体配套、人才积聚、行政效率等优势,强化综合投资环境,弱化投资成本上涨的挤出效应,提升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

正是对招商引资的不断优化,令烟台开发区保持蓬勃发展的活力。据了解,烟台开发区建区至今,累计完成合同外资85.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2.9亿美元,内资项目注册资金438.1亿元。注册各类企业(含私营个体)2万多家,其中工业企业3000多家、外商投资企业1400多家、世界500强项目73家。105家企业产值过亿元、25家企业产值过10亿元、6家企业产值突破百亿元,利税过亿元企业达到25家。今年以来,开发区经济依然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

下一个阶段,烟台开发区将进一步健全项目评估机制。从项目技术、产业导向、环境保护、投入产出等多维度探索并建立起科学的项目综合评价体制,力促开发区由制造大区向创造强区转型。

园区无边界

众所周知,空间上的产业集聚是推动产业园区发展的理论性指导———然而在当下,这个理论正面临重大挑战。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原先需要集聚的相关产业、相关环节逐步显现出空间上的解构迹象。

业内有观点指出,基于信息技术发展出来的新产业、新企业、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能够跨出单一园区的空间限制,在更广的地理范围甚至是全球范围内,进行便捷便宜的信息利用、管理决策和资金流动。

烟台开发区决策者们认为,任何园区经济无论如何发展,起初都是依据当地的资源现状和产业结构,都有自己独特的属性。每个地方经济发展和承载力都是有限的,必须集中力量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发挥产业聚集效应。烟台开发区最初走的也是这条路。正如区内目前已有的以富士康、LG集团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以通用东岳及周边汽车零部件配套商为代表的汽车制造产业集群;以荣昌制药、东诚生化、先声麦得津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但是,随着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烟台开发区的发展与时俱进,可以根据已成熟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在更大的空间范围进行产业链不同环节的布局。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今年落户云计算产业服务项目———渤聚通云计算科技有限公司。

渤聚通公司的落户基于开发区良好的工业基础,众多中小型企业对于互联网信息技术在现代企业管理应用方面存在巨大市场需求。项目总投资累计约9.2亿元,分三期运作,以微软、SAP领先的云计算平台技术为支撑,打造以企业信息化服务为核心的自主知识产权云解决方案平台,并创新发展供应链金融服务,为企业两化融合和智慧城市建设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项目公司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50亿元,利税15亿元。将建成完善的企业云计算产业服务体系,不仅辐射山东,还将在产业链应用上有效延伸,布局全国,走向世界,成为中国人自己的云计算服务的国际品牌。

像渤聚通这样的公司,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源占用少,投入产出高,产业链应用范围广。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烟台开发区的企业正在打破园区边界,涌入时代经济发展的滚滚江水中。一个成熟的开发区,不可能仅是依靠土地资源发挥产业作用,更多的是能源、人才、物流交通、市场需求、政策支持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也是烟台开发区持续发展的动力。

产城融合践行者

近几年,为了逐步扭转产业园区前期过于强调产业功能、城市功能发展相对滞后的现象,有专家提出产业园区要在现有空间上从原先单一产业功能出发,打造产城综合体的模式———这也是烟台开发区非常认可的一点。

烟台开发区不仅仅有成熟的、发达的工业体系,培育了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现代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葡萄酒制造等一系列的主导产业,相应的第三产业也迅速发展。尤其在教育、医疗、餐饮、购物、旅游方面配套发展一应俱全。投资者们看到了这里的工业发展实力,同时也看到了服务业发展的机遇。仅3年内,地产方面就有万科、中南、越秀、复星等高端房地产项目入驻园区。酒店娱乐方面,喜来登酒店、37°梦幻海大型主题游乐园、法国欧尚超市已建成运营。希尔顿酒店、万豪酒店、乐天酒店、永旺佳世客超市也纷纷签约落户。

烟台开发区决策者们认为,一个好的国家级开发区仅依靠工业是不够的,势必是要在健全工业的基础上全面发展,有一个综合城市的雏形。

烟台开发区已经通过了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验收,成为全国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跻身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区前30位,现代服务业体系进一步提升。不断加大民生投入比重,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城镇居民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多年位居烟台市首位。

据统计,该园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03.1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419.3亿元。成为全省首家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ISO9001行政质量管理体系“双认证区域”,被联合国环境署确定为“中国工业园区环境管理示范区”。

烟台开发区的发展目标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工业化为基础,以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为总方向,做高做强制造业、做亮做优服务业,提升东部、完善中部、拓展西部,打造经济结构清晰合理、产业结构高端强劲、城市个性鲜明朝气的创新型、现代化、靓丽文明的滨海新区。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