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7版:产业公司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7版            产业公司
 

2014年9月30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建材企业海外设厂躲避“双反”中国建材企业“走出去”,要从产品“走出去”为主转向以资本“走出去”为主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张龙

建材企业海外设厂躲避“双反”中国建材企业“走出去”,要从产品“走出去”为主转向以资本“走出去”为主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会长乔龙德9月18日向记者表示,在中国的建筑材料工业绝大多数传统产品占世界总量50%以上的背景下,中国建材企业“走出去”,要从产品“走出去”为主转向以资本“走出去”为主。

深受产能过剩之苦的建材行业,今年上半年的行业数据并不好看,出现了“三减一增”现象,即主营收入比、利润总额比、出口总额比减少,应收账款增加。其中,应收账款净额已占到同期主营业务收入的21%。

多重压力

在上述背景下,工信部原材料司建筑材料处副处长王威伟告诉记者,要加快转移一批落后产能,推动新型干法水泥、玻璃、建筑陶瓷、玻璃纤维等产品到目的国投资兴建生产基地和加工制造基地。

王威伟表示,工信部下一步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探究完善对外投资的产业政策,减少行政审批,强化企业对外投资的主体地位,提高对外投资便利化水平。

在中国建材企业“走出去”座谈会上,广东一位企业家向记者表示:“在国内,建材企业主要受困于产能过剩、出口减少、国外贸易壁垒、环保成本高这4个因素,不得不走出去。”

记者获得的一份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平板玻璃生产能力达到11亿重量箱、全国水泥熟料生产能力18.9亿吨、水泥生产能力34.2亿吨,属于严重过剩。

华新水泥一位人士告诉记者,在2013年末,中国在建水泥项目388个,在建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249条,将新增熟料产能3亿吨、水泥产能4.8亿吨。

而在出口方面,中国建材企业制造成本优势在国际市场正在减弱,从税率看,出口退税率由原来的百分之十几下降到百分之几甚至是零,优惠不再。水泥出口由2006年的3613万吨下降到2012年的1200万吨。由此,已经连续二十多年出口额高于进口额的状况,于今年7月份首次出现了进口建材及非金属矿197.8亿美元、出口190.3亿美元的逆差。

出口减少的另一个原因是国外针对中国建材产品出口的反倾销、反补贴“双反”浪潮愈演愈烈,进一步挤压了中国制造产品的国际生存空间。

巨石集团董事长张毓强表示,贸易保护主义从各个方面对“中国制造”进行围追堵截,再不走出去,只能是坐以待毙。

对企业而言,环保的压力更为巨大。

江苏苏华达新材料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杜吉亮告诉记者:“一条生产线一天的环保成本就是2万至3万元。一套脱硫脱硝设备要花费1000多万元。”

“走出去”容易“走下去”难

在中国建材企业走出去的名单上,企业的名字在不断地增加。

冀东集团联手中非发展基金在南非建设水泥生产线;同力水泥在莫桑比克建设水泥生产线;华新水泥控股子公司———华新中亚投资(武汉)与塔吉克斯坦亚湾水泥有限公司合资建设水泥生产线;海螺水泥正在印度尼西亚独资建设日产32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和配套的水泥粉磨站,中材集团收购了印度的一家水泥企业。

张毓强告诉记者,企业“走出去”容易“走下去”难。在他做出如此感叹之前的5月份,他的巨石集团刚刚在埃及建成投产了年产8万吨玻璃纤维池窑拉丝生产线。

“文化融合的困难,特别是在埃及项目中,这个体会更加深刻,埃及政治变动、罢工事件时有发生,但这条生产线需要24小时不间断作业才行,一旦罢工,后果不堪设想。现在对员工稳定的不确定性仍有忧虑。另外,由于经济低靡,国外都加大了对本国就业者的保护,导致中方投资者在办理工作签证时障碍重重。”张毓强告诉记者。

在张毓强看来,除了要遵守国外的法律、要诚信之外,中国的配套机构也要走出去才行。“巨石集团海外十几家公司,就没有一家中资背景的银行能够进行全球的统一融资与核算,这导致企业不得不同外资银行合作”。

而华新水泥在塔吉克斯坦项目上也有话要说。该公司在塔吉克斯坦获得了免缴5年所得税的优惠政策,但由于塔吉克斯坦没有与中国签订税收饶让政策,华新水泥在海外的利润在回国后还需要补缴25%的所得税。在该企业人士看来,这不利于企业的海外再投资。

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华新水泥获得了国开行7800万美元的贷款,“但贷款条件严格,需要我们获取土地证、采矿证等全部文件和权证才行。导致贷款时间历时13个月才完成。若无母公司支撑,项目恐怕难以为继。”该公司人士说。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