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3版:调查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3版            调查
 

2014年9月30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河北各地由于治霾的压力,很多地方并不愿意接收污染项目,但对大型项目情有独钟,这与天津的策略相同。按照上述承接规划,双方未能全部按照规划如约实施,还是各地利益为先,强调局部利益的心理在作祟。

三地竞与合:企业或存“河北机遇”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汪晓东

三地竞与合:企业或存“河北机遇”

自从2004年发改委启动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以来,北京、天津和河北似乎就没能平心静气坐下来谈。即使雾霾侵袭刻骨铭心,但这仍然不能让各地携手合作。

而这恰恰源于京津冀三地的利益纷争,这也是2014年之前,“一体化”不能打破原有的既得利益格局,雷声大雨点小的症结所在。

各地行政体制曾阻碍了京津冀一体化进程,时至今日仍然或多或少影响着三地的经济发展。当然,在2014年,“一体化”上升至顶层设计之后,沉寂多时的局面终于有所变化。

壁垒无法破除,企业博弈期待“一盘棋”

2014年北京集中清退的行业有锻铸造、家具、建材等。其中,锻铸造企业有282家,规模以上家具企业有83家。由于治霾的压力,河北很多地方并不愿意接收这些污染项目,经过协商,这些企业将集中迁往冀中南地区。

然而,河北的计划是,作为京津水源地的张(家口)承(德)地区侧重于对接绿色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秦(皇岛)唐(山)沧(州)沿海地区特别是曹妃甸和渤海新区,侧重于承接重化工业、装备制造业;廊(坊)保(定)地区侧重于承接新能源、装备制造以及电子信息产业,冀中南地区侧重于承接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产业制造环节和一般制造业的整体转移。

根据《北京市2013年—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2014年北京计划调整退出300多家污染企业。

据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王昌透露,北京市经信委去年年底提出锻铸造、家具两个整体退出行业向河北转移;经过共同研究确定邯郸成安县、鸡泽县承接北京锻铸造产业转移,石家庄行唐县承接北京家具产业转移。5月,北京正在动员282家锻铸造企业和83家家具企业与上述三县对接。

然而,时至今日,对于北京首批外迁的近200家央企最终流向,各地均未对外准确提及。“河北各地由于治霾的压力,很多地方并不愿意接收污染项目,但对大型项目情有独钟,这与天津的策略相同。”有区域经济学家说,“按照上述承接规划,双方未能全部按照规划如约实施,还是各地利益为先,强调局部利益的心理在作祟。”

上述区域经济专家说,京津冀一体化是一盘大棋,利好应着眼于大局,河北虽然在承接外迁产业中付出巨大代价,但对于盘活整个京津冀经济圈起到桥梁作用,例如对外迁污染企业规划在一块相对集中的区域,这有利污染源的不扩散,同时便于地方整治。

打破行政藩篱,让好政策畅达工商一线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深研究员毛汉英日前对媒体表示:“作为规格最高的区域经济发展小组之一,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的成立将加快京津冀一体化的进程。”

5月19日,廊坊市委书记王晓东在廊和坊金融街推介暨京津冀金融合作座谈会发言中谈道:“金融是经济发展的血脉。目前,廊坊金融业所具有的支撑能力、服务水平离所具有的条件应达到的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如何利用好金融资源,是我们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当中的重要任务。”

这次会议上,廊坊工业区管委会、廊和坊金融街与多家金融企业、数据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金额共计约28.7亿元。背靠北京金融中心的区位优势,廊坊开发区已瞄准了细分金融市场,发力建设“金融科技中心”、“金融大数据中心”。

而在北京看来,今后要想打破原有的既得利益格局,使区域资源配置更为合理,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亟待破除各自为政的条块行政体制。上述区域经济学者同样认为,北京的发展离不开天津、河北的支持,打破行政藩篱,让出更多利好,有益三地实现真正协同发展。“北京的诚意主要体现在下决心取消条块行政下的诸多潜在干预,比如,2014年之前,北京不舍利益割肉,各方也考虑各自利益,没能形成统一意见,这样做生态环境等问题根本无法得到解决。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的成立让北京高层意识到,只有河北、天津同时发展,北京的经济产业升级才能最终实现,环境才能变好。”有专家分析称。

上述专家推测,北京将在未来集中清退与定位关系模糊的产业,甚至一些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同样可能落户河北,如果进一步缩小行政区划,京津冀三地将日益分工明确,形成联系紧密的产业链,将会媲美长江、珠江三角洲等经济圈。

在各方统一意见,稳步推进京津冀一体化的同时,各地行政壁垒的即将消失为外迁企业的发展带来希望,但这会时刻伴随着寂寞。

上述区域经济学者认为,外迁企业落户天津、河北,同时带来二次创业,新环境下面临新型政商关系,这需要一个接触过程,值得欣慰的是,京津冀一体化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众多优势,土地、政策扶持等利好会在“一体化”进程中纷纷出笼,类似黄骅港以上万亩低廉滩涂地善待外迁企业的实例将越来越多。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