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6版:中国国资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6版            中国国资报道
 

2014年9月23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资一周要闻(2014.09.12—09.18)

来源:中国企业报  

国资一周要闻(2014.09.12—09.18)

1.中石化公布销售业务引资名单

关注指数:★★★★★传播指数:★★★★★

事件:9月14日晚间,央企首例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石化销售公司引资招标最终结果出炉。根据公告,中石化全资子公司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12日与25家境内外投资者签署了《关于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之增资协议》,25家投资者以现金共计人民币1070.94亿元认购增资后销售公司29.99%的股权。中石化放弃此次增资优先认购权。本次引资完成后,销售公司将建立多元化的董事会。初步规划,该董事会由11名董事组成。其中,中石化派出董事4名,投资者派出董事3名、独立董事3名、职工董事1名,董事长由董事会选举产生。据称,销售公司新的董事会有望在10月底成立。

点评:打响央企“混改”第一枪,放弃优先认购权,占股70%却在11名董事中仅占4位,先为中石化引资的诚意和胆气点个赞。愿这个位居世界500强前三的巨头,能在“混改”中形成更多可复制经验,对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功莫大焉。

2.央企未来三年在辽宁投资或超万亿

关注指数:★★★★★传播指数:★★★★

事件:据《人民日报》报道,13日由国资委主任张毅率队的中石油、国家电网、中航工业、中粮集团等63户央企,在沈阳举行“东北振兴央企辽宁行”活动,与辽宁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进行座谈,并与辽宁14个省辖市进行了深入的项目对接。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央企在辽投资合作对接项目共计400多个,其中在建项目105个,总投资4628亿元;正开展前期工作项目91个,在谈项目82个,两项总投资超过6000亿元,合计投资总额过万亿元。辽宁省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些项目有望在未来3年内相继实施。

点评:去年以来,东北三省地区经济下行压力陡然增大,经济增速放缓。今年8月,国务院印发28号文,出台扶持东北发展的35条措施。如何为这个老工业基地注入新动力,是作为国家队的央企义不容辞的责任,关键是要把好事做好。

3.云南推33项目发展混合所有制

关注指数:★★★★传播指数:★★★

事件:据国资委官网,近日云南国资委推出33个省属企业项目对外进行招商合作,发展混合所有制。涉及企业23家、项目10个,涵盖有色、化工、矿产资源、能源、机械制造等多产业,企业和项目资产总额约220亿元,计划新增投资约330亿元,共计约550亿元。这批项目面向国内外各类投资者全面放开,合作方式灵活,可以采用股权转让、增资扩股、合作经营、成立合资公司、战略合作等多种合作方式。对有些企业和项目,可以让合作方控股。

点评:中央企业启动“四项改革”试点后,地方国企改革也相继发力,形势喜人。让改革来得更猛烈一些吧。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4.河北国资确定“混改”试点企业

关注指数:★★★★传播指数:★★★

事件:据《中国证券报》报道,河北省将对列入试点的省属国企分类实施混合所有制、董事会授权、改组改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股权激励四项改革试点。试点企业范围基本敲定。其中,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有望在科研院所中破题;董事会授权将选择在唐山三友集团进行试点,集团将探索落实董事会选聘部分高管的选聘权,增加董事会及专门委员会在总经理选聘中的参考度,同时探索符合企业特点的薪酬管理职权;作为综合性融资集团,河北融投集团将担纲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组试点;而股权激励改革将选择一家在境外上市的公司展开实施。

点评:坊间有个形象的数据:全球钢铁产量排名中,“中国第一,河北第二,唐山第三”,这既反映了河北钢铁业的地位,也凸显出河北国资的体量。欢迎河北加入“混改”试点队伍。

5.南京原则上不再新设全资国企

关注指数:★★★★传播指数:★★★

事件:据《江南时报》报道,南京市国资委副主任王浩康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说,今后南京原则上不再新设全资的国有企业。市属国企“混改”后原则上高管层不调整,高管层没有行政级别,工资也按效益拿。南京各市属集团将按照2014年末、2015年中(截至6月底)、2015年末三个关键时间节点制定混合所有制改革和退出传统工商业的改革计划,确保在2015年年底前全面完成相关改革任务。其中,43家市属国有企事业单位将以2015年6月底为期限,退出设计、施工、审图等八大领域的工作。

点评:新一轮国资改革以来,南京不仅走在了江苏的前面,也走在了全国的前面。其勇气何来?其底气何在?那些改革步子还迈不开的地方,不妨去取取经。(点评人:孟书强)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