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1版:中国企业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1版            中国企业评论
 

2014年9月23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无论媒体形式怎样翻新,企业与媒体、与公众永远都保持着一种伴生关系。因此,只有企业在经营自觉中养成自信和公信,企业才能对“有偿沉默”或“有偿新闻”形成免疫力和抵抗力。

媒企关系正常化有赖拆除封闭短板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江金骐

媒企关系正常化有赖拆除封闭短板

王利博制图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咒语”这次在21世纪网身上得到了应验。

据公开消息,涉嫌特大新闻诈骗的21世纪网,自2010年4月至今,平均每年与100多家拟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签订“广告合同”,以“不报道负面新闻”为诱饵,联合公关公司收取“保护费”,收取的费用累计数亿元。

虽然该案的更多细节还在侦办之中,但公众在研读公开信息时,一是愤慨个别媒体的腐败行为,其次是猜度那些涉事(拟)上市公司的角色扮演,要么它本身就是“鬼影子”怕见阳光,要么是公司在管理上出现“内伤”,以至于邪气乘虚而入。若是前者,无异于自身有鬼,死不足惜;若是后者,就需要那些上市公司或拟上市公司,做足互联网/全媒体时代公司治理的查缺补漏。

首先,我们不惮以恶意推测那些只想通过造假或包装上市的企业、只想从股市圈钱不想回报股民的企业、借势在资本市场上兴风作浪的企业,基本上是好蛋不多,臭蛋不少。所谓“苍蝇不叮无缝的鸡蛋”,自身臭了,等于给了“21世纪网们”提供了蝇营狗苟的机会,所谓监督、合作,只不过是幌子。

除此之外,确实也有“躺枪”的无辜者。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尤其是微博、博客等新事物的出现,社会舆论传播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微媒体”正在上升为最具影响力的传播工具之一,其影响力、渗透力到达社会各个领域,当下社会已然迎来了互联网/全媒体时代,在这个时代,随着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传播方式越来越多元,(拟)上市公司面临的环境也就越来越复杂,上市公司的投资者关系管理与危机公关管理面临巨大的挑战。

众所周知,上市公司即公众公司,在一个公开、透明的资本市场,(拟)上市公司时刻都处于公众和舆论的视线中,媒体舆论环境对上市企业的公司治理和规范发展,影响无所不在,作用至关重要,稍有不慎,企业的危机就会不期而至。在这样的危机时代,危机信息传播可以说是以秒速度、裂变式扩散。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危机一旦爆发,负能量就会呈病毒式扩散,如果不能及时控制,危机就会急剧蔓延恶化,不仅使上市公司遭受巨大损失,而且也会影响千千万万个投资者的利益和市场的稳定。所以说,在全媒体时代,(拟)上市公司如何强化公关处理能力,已成为公司治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公司的市值管理尤其重要。

至于如何强化,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多数专家都认为,当前企业要解决公关事件,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比如“快报事实、重报态度、慎报原因、再报进展”;应对媒体提出的敏感问题,(拟)上市公司应有“三个技巧”:即预测性问题不要回答,不要重复问题本身,敏感问题委婉拒绝。

危机管理中特别讲两个问题:一个是信源,一个是声音,尤其是“微博微信满天飞,人人都是通讯社”的时代,凡有拖延、掩盖的侥幸心理,事实证明,最后的结果都是欲盖弥彰,反之则更加主动。

当然,“出新”并非就要“推陈”,事实证明,无论媒体的形式做出什么样的翻新,(拟)上市公司与媒体、与公众,永远都保持着一种伴生关系,也就是说,作为(拟)上市公司,应将媒体和公众的信息需求,与公司的宣传需求结合起来,主动设计舆论信道,主动向媒体提供有效信息,寻求信源共需点。

其实,加强与媒体沟通交流,自觉接受媒体监督等只是“术”,(拟)上市公司要想真正化危为机,需多做“道”的文章,即在完善危机管理机制的基本前提下,重点要做好企业的社会担当,赢得投资者的理性评价,获得上下游供应商的良好口碑等,从而在经营自觉中提高企业自信,提升公司对“有偿沉默”、“有偿新闻”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只有具备这样的底气,每天“照镜子”才会自信,否则,无论公司开了多少场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安排了多少记者专访、书面采访,说了之后还是有担心,这才是危机管理的盲点所在。

我们说危机所在,其实更多是风险管理的意思,如果对粗放式管理听之任之,如果对所有的东西都想通过公关控制,那么行为的本身就有问题,如果这样,公司就有“了不断的旧情、做不完的事”。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