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4版:中国国资报道 上一版3
第24版            中国国资报道
 

2014年9月16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花争艳鸟争鸣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杨凯朱莉

花争艳鸟争鸣

于源春先生是我国著名花鸟画家。1950年出生于山东青岛,祖籍莱阳。他身上有着典型的山东人的性格,为人质朴率真,画风格调高雅,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写意花鸟高手。他目前是国家一级美术师,山东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国画系高研班导师。

于源春先生出生于书香门第,他的父亲曾担任学校校长,母亲教授美术。因父母工作繁忙,他自幼便跟随他的外祖父———我国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冯凭老先生生活。每当谈到外公,于源春先生的话语之中总是充满深深的怀念和感激之情:如果没有他在艺术上的启蒙和多年亲自指导,以及为人处事等方面的严格指教,自己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就。自幼耳濡目染奠定艺术基础

冯凭老先生1910年出生于山东莱阳,2013年2月仙逝于山东省青岛市,享年103岁。冯老先生1927年考入华北大学美术系,专攻绘画,主要学习山水、人物和花鸟画,学校里教授专业课的都是当时一流的名画家,如胡佩衡、陈缘督、邵逸轩等。

冯老先生毕业后一直从事书画教育工作,生前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画院名誉院长、山东省工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青岛画院名誉院长、青岛科技大学教授,是山东省青岛工艺美术学校的创始人并担任校长,是岛城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冯老的小写意画是全国大家,在我国画坛享有盛誉。

他是我国老一代国画名家中鲜有的经过科班训练的人,多位名师的指导为他的诗书画印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获得较高的艺术成就,他的花鸟画和山水画作品在当今中国画坛独树一帜,冯老被艺术界和收藏界誉为诗、书、画、印“四绝”,其成就非常人所能比。

正是在这样一个文学、艺术氛围浓厚的家庭环境里,于源春在耳濡目染下对绘画产生了浓厚兴趣。也许是遗传了外祖父等人的艺术基因,他从小就表现出极高的艺术天赋,因此深受冯凭老先生的喜爱,并得到他的启蒙和多年悉心指导。凭着自身的灵性与好学,于源春十几岁即在家乡崭露头角,名闻乡里。

虽有冯老先生高师启迪在先,于源春考上专业艺术学院后仍认真学习,虚心向任课老师们请教。他先后师承于希宁、姚治华、高冠华、娄师白、张彦青、欧阳中石等当代名家,大学期间的系统学习使他具备了扎实的笔墨能力,也为他日后的艺术创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卅载丹青生涯各科全面发展

大学毕业后,于源春先生也追随外祖父冯老先生的脚步,踏上了教书育人的道路,他不仅注重美术事业的发展,也非常关注对年轻人的艺术教育,三十年丹青生涯,辛勤耕耘,可谓桃李满天下,获得了无数的赞誉。

于源春先生的花鸟、山水、人物各科得以全面发展,与他对书画艺术孜孜以求的进取心和多年勤奋笔耕是分不开的,加之外在的交流学习,尤其是在北京研习书画的历练,使他的花鸟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完成了由工笔到写意的转变。也许是受冯老先生的影响,于源春的创作方向后来也转向以写意花鸟画为主。

于源春先生生于齐鲁之帮,深受齐鲁文化的滋养,谦恭好学,勇于探索。虽然工作繁忙,但他从不放弃对艺术本真的孜孜追求,几十年如一日,潜心作画,广收博取,注重画外功的培养和修炼,对古代名家名作做了大量的阅读和学习,对中国花鸟画作了深入、细致的探索研究:工笔花鸟艺术的用色、造型、构图,山水画的格调,写意画的笔墨运用等等,在师法传统艺术的基础上,不推崇刻意创新,但求在书画艺术上精益求精、画随时代。他的作品中往往以朴实的绘画语言勾勒出物象的精灵、神韵,塑造出清新柔美的意境,显示出创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

据于先生向记者介绍,经过我国历代书画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中国花鸟画日渐成熟,快速发展,走出了传统,走进了现代,开创了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成为延续千年、底蕴深厚的民族瑰宝。

于先生认为,欣赏花鸟画,从大的方面讲首先要看构图,其次是看造型、赭色。书画作品讲究落笔有声、收放自如,运笔的轻重缓急、笔墨的浓淡厚薄以及花鸟画中很重要的一点:动与静、色与墨、景与色的结合都要恰到好处,协调而不唐突。花鸟画是来源于自然、表现自然的艺术作品,一定要给观者以真实、生动,妙趣横生、生机盎然的感觉。

观于源春先生的作品,能真切地感受到他笔为心声,以物言情,以物言志、弘扬人文的精神,他的作品不机械模仿、临摹,而是以饱蘸情感的笔墨来描绘花、鸟世界的精彩。中西融会贯通取得骄人成绩

于源春先生以其精湛的绘画实践和独特的美学思想,用色典雅、造型严谨、构图别致,观之有神,赏之有韵,综观整体,神韵俱佳,在他的笔下展现的花鸟世界或清寂、或华贵,蕴含丰富,花木繁茂、藤树缠绕之间显露出蓬勃生机,为人们营造了一个清纯婉丽、赏心悦目、情趣盎然的花鸟世界,“墨法多变,气韵生动”是其作品的一大特色,他的花鸟画作品以一种浑然天机之趣,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开拓了花鸟画一个新的审美领域,让人们欣赏到“百花争艳,百鸟争鸣,花有情,鸟有意”的精彩画面,在其苍、雄、秀、逸的作品特色中深刻感悟到画家卓尔不群的风格气度。

在用墨上,他注重墨色的浓淡变化,也强化墨色的五彩纷呈,在明快疏朗中求得协调文雅,上可遵循传统精髓,下可彰显当代风貌,以形写神,虚实相间,给人想像的空间,让心灵得以安抚和慰藉。

多年来,他把师前人取法传统和恰当接收西画造型技巧与色彩技法融会贯通,得心当手,渐入佳境,在书画艺术上取得了骄人业绩。作品在《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新华日报每日电讯》、《中国书画报》、《中国书法报》、《美术》、《北京晚报》、中央电视台《文化广角》、《文化新闻》、山东卫视教育台、齐鲁电视台,《大众日报》、《山东青年报》、《山东工人报》、《新编中国美术家辞典》、《当代书画家篆刻家辞典》、《世界名人录》、《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多家媒体专题介绍。在国内外多家报刊发表过艺术论文和美术作品。

1983、1998、2005、2007年分别在马来西亚、北京、徐州、聊城等地以及中央电视台、中央党校、山东省博物馆等单位举办个人画展、当代中国画家十人联展、当代中青年实力派中国画名家作品邀请展等,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吴阶平曾为其画展剪彩。参加了山东、天津、北京等地的中国画保真拍卖会,创造了拍卖会拍卖较高纪录。多次赴欧洲八国、东南亚各国、朝鲜、俄罗斯等地举办画展和进行学术交流。出版《于源春画集》《于源春画选》《四季骏马图》《高校优秀学员画集》台历、挂历等。在国家、省级报刊、杂志发表多篇美术论文及国画作品。作品被全国工商联、国家领导人、省、地、市领导以礼品赠送国际友人和国外社团,被中央党校、军事博物馆、张大千、王羲之、李苦禅、王雪涛、张衡、张仲景等纪念馆、博物馆、艺术团体等收藏。

●于源春简介

于源春,国家一级美术师。山东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教授、国画系高研班导师。山东省书画学会常务副秘书长,中国国画研究院副院长、院士,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理事,全国名人书画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青年书画家协会、现代青年书画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中外书画交流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中国美术家协会山东分会会员,山东省老教授书画研究院直属分院副院长、山东齐白石研究会副会长、山东新文人书画院副院长,山东久鼎画院常务院长,山东泰山书画院副院长。

他自幼酷爱书画,受教于他的外祖父,著名书画篆刻家、教育家冯凭。大学期间,师从娄师白、高冠华、刘凌沧、徐北汀、姚治华、于希宁、欧阳中石诸先生。

艺术成就

1988年《竹》获全国高校优秀学员作品展二等奖;

1989年《赋粉轻红色未消》在全国职工美术书法作品展上获特等奖;

1989年《山茶》获“琴岛杯”首届全国书画大赛二等奖;《秋韵》获文化部“中国艺术界名家作品展”二等奖;

1993年全国文化系统中青年书法绘展《追春》获二等奖;《英雄气概》获海内外书画展银奖;《锦绣中华》获文化部在法国、保加利亚举办的中国美术展二等奖;

1994年被美国、日本、泰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中国澳门、韩国等国家和地区艺术组织联合授予“国际书画艺术名人”、“中外书画名人”荣誉;

1995年《赤竹图》获第三届国际书画作品展金奖;

1995年中华全国当代书画精品展《石榴》获二等奖;

1998年获菲律宾国际中国画展特别奖;《牡丹》获第二届华人艺术作品展银奖;《锦鸡春笋》获韩国98世界美术大展二等奖;

2002年《牡丹锦鸡》获第六届国际大展金奖;

2005年《菊花黄时蟹儿肥》获首届中国文艺金爵书展最佳奖;

1995、2003建国45周年、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110周年中外书画展中分别获二等奖;

中国书画家作品2005“金秋国际展”《乐霜》获二等奖;被授予“百名中国书画家”称号。

《润年也开十三回》

《春》180×49cm

《夏》180×49cm

《秋》180×49cm

《冬》180×49cm

《秋光》138×69cm

《路路通》138×69cm

《秋趣》138×69cm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