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0版:园区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0版            园区周刊
 

2014年9月16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式孵化器为何成不了硅谷YC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严珺

中国式孵化器为何成不了硅谷YC

2013年底,从《新京报》离职一年多、创办了数据可视化公司海云的冯一村十分迷茫,他的办公室租在了北四环的一个大厦里,团队只有10个人左右,别提商业模式不清晰,连公司究竟该2B还是2C还没有考虑清楚,冯一村非常希望能找个大腿来抱。那就是创办于2012年7月的微软创投加速器。

入选微软创投后,冯一村获得了很多帮助,包括6个月免费的工位、每个月由微软提供的不同话题的课程、每周不同的风投进驻以及一个颇为庞大的朋友圈,由于选择时微软避免了选择相似度较高的两家公司,所以孵化器的19个项目可以和平共处,或是互利互惠。

孵化器内企业:

存活率高10倍

除了微软,国内优秀的孵化器并不在少数。目前国内共有多少家孵化器?根据国家规划,到2015年,我国各类孵化器数量将达1500家,孵化场地达5000万平方米以上,孵化资金总额50亿元以上,在孵企业10万家以上,其中国家级孵化器达到500家,并实施国家级孵化器的动态管理和退出机制。国家级孵化器30%以上建立创业苗圃和企业加速器,50%以上具有天使投资和持股孵化功能,60%以上从业人员接受孵化器专业培训,80%建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90%形成创业导师辅导体系。

孵化器大致可分为四类:其一是由政府或非盈利团体主办;其二是由大学主办;其三是私营企业或个人投资者主办;其四是由政府或基金会等非营利团体出资、由私人经营的复合型孵化器,各主办方分别获得各自利益。根据国务院今年6月发布的《2013年度获认证国家级孵化器》名单,北京共有10家上榜、上海共有26家上榜、广东共有4家上榜、江苏共有46家上榜、天津共有4家上榜。从名单来看,长三角地区国家级孵化器认证度明显更高。

而据早前的数据,软件孵化器内的企业比软件孵化器外的企业存活率高出10倍,国家级软件孵化器的企业存活率更高达80%以上。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全国每年孵化毕业的企业超过3000家,企业毕业时平均收入超过1000万元。

中国式孵化器特色:

政府是后盾

联想之星的教务长周自强近期表示,早期的中国孵化器就是政府背景的办公场地,打着孵化器的名头实际在鼓捣房地产,向企业收取租金,顺带着招商引资,配合一些优惠政策,来拉动地方经济。而现在越来越多的民营孵化器已经崛起,政府也更愿意以开放的心态支持民营企业办孵化器。

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高级市场经理陈强告诉记者,目前上海共有100多家创业孵化器,都归属于上海市政府旗下的上海科技创业中心管理。而在北京,中关村管委会今年年初推出了17家中关村示范区创新型孵化器,包括创新工场、车库咖啡、3W咖啡、创业家、创业邦、联想之星、36氪、微软创投加速器、厚德创新谷等等。

“除了提供租金低廉的场地,政府对于我们17家进驻孵化器的公司也会在政策上开绿灯。”3W咖啡合伙人夏强表示,“很多公司因为创办初期没有办公场地,就没有办法注册公司,即使有办公场地,注册流程也非常繁琐,而对于进驻孵化器的公司,政府会尽量降低他们申请公司的难度,而这只是政府扶植政策的很小一部分。”

目前全国各地对于创新企业都会有一定的补助,像大连就会对中小企业免税,这也是创业工坊CEO戴敬涛在大连建造了近5000平方米孵化产地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创业工坊主要针对的领域包括互联网、新能源和新材料。虽然现在80%的民营孵化器也是以租场地为主,但戴敬涛选择了更接近新潮流的模式“免费提供场地,投100万占30%股份”,戴敬涛和朋友成立了一家基金,一年半来他们总共看过1200个公司,其中大连占了80%,投了18个项目,总计投资了1800万元,目前已经死了2个。

草根孵化器面临财务窘境

虽然国内孵化器享受着各种国家政策的扶持,但国内孵化器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其一,孵化器模式较重,投入过多;目前较受好评的孵化器往往被要求能像小叮当一样全能,既能提供免费的工位,又能提供配套的财务、人力资源、创业导师支持,较好的投资机构自然是不能少,最好还能提供媒体资源。种种需求导致孵化器的前期投入和后期维护投入非常高,除非有王健林一般的亲爹,草根孵化器面临的财务窘境不可谓不坑爹。

其二,目前广受追捧的占股模式也面临着困境。众所周知,早期投资风险非常高,且回报周期较长,孵化器自建基金用以投资初创公司也存在较大风险,不少孵化器自己也迫切地需要被“孵化”。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