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1版:消费电子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1版            消费电子
 

2014年9月16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微波炉22年:一个产业和一个时代的跨越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文剑

微波炉22年:一个产业和一个时代的跨越

很多人知道的是,微波炉带来的是方便快捷的烹饪方式,十几分钟就轻松搞定一餐饭。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数千年传承下来的中国厨房明火烹饪时代,微波炉通过自身的技术、功能和文化创新,开创了中国家庭烹饪的“无明火”新时代。

日前,一则“格兰仕将在厂庆36周年前夕推出3款I系列双变频厂庆纪念版微波炉新品”的消息,再度将人们的视野拉回到22年前:格兰仕,这家中国微波炉产业的开创者和领导者,从轻纺产业抽身进入微波炉产业,并在短短20多年内实现从“技术引进、产品模仿、市场跟随”向“自主创新、跨界扩张、全面领跑”的一次次跨越,实现了从一个微波产业向一个格兰仕时代的引领。

一款微波炉

一个时代的开启

微波炉的问世,不只是带来了中国厨房“无明火时代”,还开创了中国传统烹饪文化与西方现代科技烹饪文化融合的全新体验。

对于中国家电产业来说,从国外引进的微波炉,却在中国市场快速“落地生根”,迎来了一个属于中国企业和中国家庭的全新产业:由一款小小的微波炉开创了一个高达数百亿元的微波炉制造产业价值链,更通过以微波炉为平台打造面向未来中国现代厨房烹饪新体验,开创一个高达数千亿元的微波新产业,实现从微波炉研发制造、微波食品以及家庭全新微波炉烹饪新平台的跨界扩张。

对于中国家庭来说,传承了数千年的“烟熏火燎的明火”烹饪方式,带来的不只是厨房的油腻和重度污染,还有非常糟糕的烹饪体验。特别是面对人们生活水平的快速提升,对于厨房烹饪的环境和体验也越来越高。而微波烹饪带来的“无明火”、“快捷简单”及“可标准化”等烹饪体验,不仅开启中国厨房烹饪的新时代,也拉开了中国消费者的烹饪新体验。

这一切,均源自于22年前格兰仕创始人梁庆德一个决定:从轻纺产业进入微波炉产业,并从国外引进了中国第一条微波炉生产线,推出国内第一台“格兰仕”品牌的微波炉。

让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在格兰仕开创了一个属于中国家庭和中国厨房的烹饪新时代同时,微波炉这个产品也在短短10多年成为中国家庭普及率最高的家电产品,更成为中国家庭厨房必备的家电产品。

市场监测数据显示:自1993年格兰仕试产微波炉1万台至今,其微波炉在全球的销量已突破3亿台,其中中国市场销量也突破1亿台。格兰仕已成为微波炉的代名词。

一家格兰仕

一个时代的引领

纵观全球企业1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以一款产品开创一个全新的产业和时代,并实现对这个产业时代的持续引领,这种优秀的企业并不多见。对于格兰仕来说,又是如何在中国既开创了微波炉产业,并又成功实现对这个产业20多年发展的持续引领,甚至还对全球微波炉产业游戏规则的重新定义。

这也正是近年10年来令全球各大商学院和市场研究机构最为热衷研究的“微波炉格兰仕现象”:既是时代的开创者,又是时代的引领者,其引领和创新的动力到底来自于哪里?

无疑,立足于产品的技术创新,并以大规模化制造和低成本分销的价格战打响第一枪,最终又配合微波烹饪文化推广、微波烹饪美食菜谱引导以及直接面向全国所有消费者的大篷车这一最原始却最接地气的促销方式,完成格兰仕在中国推动微波炉“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白到黑,从微波到光波,从方到圆,从单频到双变频”的一次又一次技术升级、产品换代和消费普及。

从1995年开始,格兰仕便在全国数百家报纸、杂志上开辟“微波炉常识”专栏,并推出大量介绍“微波美食”的书籍、影音作品,推动微波烹饪文化,如《微波炉使用大全》、《微波炉菜谱818例》等。这在快速推动微波炉进入中国家庭和厨房的同时,也让微波炉就等于格兰仕的记忆根深蒂固。

同样,在引领消费需求和产品创新的科技创新能力上,格兰仕也完成了从领先到领跑的持续跨越:从2001年全球首创光波微波组合型微波炉,掀起了微波炉加热技术的“光波革命”,2002年推出全球第一款黑色微波炉“黑金刚”,掀起了白色家电的“颜色革命”,到2004年磁控管三期工程投产让格兰仕成为名符其实的“全球微波炉电器产品研发制造中心”,2010年推出首台光波变频微波炉创造双模变频技术,最终又于2011年全球首款向上开启圆形智能微波炉UOVO,开启微波炉圆形时代。

对此,奥维咨询研究院院长张彦斌指出,“格兰仕在微波炉产业的最大成功动力,就是全面定义并培养了用户的微波烹饪新生活方式,牢牢抓住产品技术创新和消费需求升级的两根主动脉。”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